天下如荀氏一般心向汉室者,多不胜数啊!

潘凤将信折好,忍不住感叹一声。

他仔细斟酌片刻,基本可推测出,这封信虽然挂着荀谌的名义,但应该和他关系不大,极有可能是荀攸的主意。

荀谌与他相处最久,基本能猜到他对汉室没啥忠心,没有足够利益驱使,不可能会为了所谓的天子冒险。

而以荀谌的智计和能力,如何看不出解救天子困难重重?

信中没提,或许另有隐情。

比如,实在受不了侄子的唠叨,表面同意,实则借潘凤的手回绝此事。

又比如,想想这个机会,压一压侄子的锋芒。

甚至,这是一场试探。

拿一封被篡改过的信,试探潘凤面临利益受损的情况下,是否会一如既往信任他。

否则很难解释,一个认为自家主公废物,便要串联外人夺主公基业的狠人,会因为乱七八糟的忠君想法,为了区区傀儡天子,不惜算计展露出雄主之姿的潘凤。

这画风不对啊!

倒是荀攸作为嫁妆投靠过来,投靠的时间又短。

哪怕潘凤给予他足够的重视,离让他归心,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相反,若荀攸在过去的那些年一直接受忠君思想,乍遇到这种情况,牺牲他潘凤的利益去救天子,完全做的出来。

有一说一,荀攸身在潘营心在汉的行为,让潘凤分外不爽。

好比自家马子,心急如焚让他去救别的男人,哪怕没到送一顶帽子的地步,谁听了不爽?

潘凤可不是曹操,他小心眼,容不得自己手下出二五仔。

他得把荀攸的思想扭转过来,往前四百年,这天下还是秦国的呢。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他家。

凭什么他不能取代刘家,君临天下?

“报,荀长史又送来了一封密信。”

又一封信送到了潘凤手上,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字:

“望君侯慎重考虑解救天子一事。”

落款是荀谌。

立刻坐实了潘凤的猜测。

说是慎重考虑,其实就是不看好这件事。

或者荀谌认为,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举弊大于利。

基本和潘凤的想法一致。

想想,曹操有夏侯家和曹家的支持,两家子弟众多,还差点让汉献帝反客为主。

他独自一人,上无父母,下无子嗣,还没兄弟姐妹,一死万事休,岂不得天天防着汉献帝身边那些人?

可拒绝出兵救驾,似乎也不妥。

潘凤虽然不想救天子,但他毕竟是汉室封的征北将军,打下这片基业,没少扯汉室的大旗。

如今汉室有难,啥都不做袖手旁观,恐怕会引人非议。

有一帮子士人,家庭非富即贵,就爱在这种事上挑毛病。

而且不救的话,以后扯大旗总归会有点尴尬。

但救有救的方法。

尤其是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你在救人,而且他们也觉得你确实在救人,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没太多实质性举措。

这种事潘凤熟,前世学校开运动会,大家都说他最积极,四处忙活。

实际上他既不是运动员,也不是啦啦队,他就是四处晃悠,看到班里同学,顺手给人送水喊加油。

然后大家就觉得他做事积极,还是个难得的暖男。

所以潘凤果断吩咐:“来人,替本侯回复荀长史,兹事体大,本侯要召集麾下文臣武将共同商议如何解救天子。”

“但考虑到天子正在受苦,立刻安排一支队伍,将今年需上贡的钱粮运一些到长安,解天子燃眉之急。”

“其他事等本侯商议出一个结果再说。”

这就是潘凤的做法。

看,我是同意救天子的。

但这件事太重要,我得群力群策,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好办法出来。

他从兖州回邺城,带着大军,花费七八天赶路没问题吧。

麾下文臣武将到齐,再到各抒己见,你争我吵,商议出一个可靠的办法。

短则数日,长则数月,一点都不夸张吧。

倘若决定去救,调兵遣将要不要时间?

征集粮草和民夫,是不是要花费时间?

去和曹操袁绍谈判,放他一条路去长安,慢的话,也得几个月。

零零散散加起来,可能过去一年还没出兵,而且让人无从指摘。

就是不知道天子能不能坚持一年多。

如果可以,潘凤到时候再想别的办法不迟。

总有坚持不住的一天。

不知是不是曹操去接盘。

潘凤特意提出送钱粮以解天子燃眉之急,是专门堵那些说他故意延误战机的人的嘴的。

这笔钱粮,绝不能吝啬,必须得真正的送出去。

毕竟上贡的钱粮送过去了,谁敢说他征北将军没作为?

整个环节加在一起,便是以进为退之计。

定好策略后,潘凤开始催促从冀州过来的官吏抓紧时间就位,恢复泰山郡的生产。

打下地盘,是为了产出更多的效益,当然得好好经营。

不然他费那么大的力,抢个累赘不成?

与此同时,他派人赶去东郡通知郭嘉,让郭嘉和他汇合,一起回邺城。

顺便也叫了徐庶,

但潘凤心里很清楚,青州目前离不开徐庶,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只不过叫不叫一回事,对方能不能去,是另一回事。

按理来说,他作为主公开了口,徐庶就算脱不开身,也该向他请示。

嘴上说立刻赶回邺城,实际上潘凤以稳定地方为由,生生在泰山郡多待了三天。

这三天,潘凤也没闲着,暗中指使新任的郡尉,将一些顽固不灵的豪族清除。

等处理完这些事,他才不紧不慢赶去东郡,和郭嘉汇合。

到了东郡,潘凤在迎接的人群中,硬是没找到郭嘉。

打探后得知,郭嘉睡在酒馆里,根本没来参加迎接会。

潘凤当即下令将郭嘉抓起来,凉水洗脸,帮他清醒过来。

然而凉水还没泼过去,郭嘉自己醒了过来,说了一句没意思。

潘凤哪能放过他,上前抓住他,问他对救天子一事怎么看?

郭嘉将潘凤的脸色收入眼底,笑着摇头道:“君侯既有定计,又何必来问我?”

不然你何必为了这点小事,生生在东郡耽误一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