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在宁郃与云鹤一路向东,路上周游北境时。

半月时间过去。

时至秋末。

奇趣÷阁跟随一缕微风,也在今日深夜飘到了吴朝东境的贯县上空。

此刻又遇一股秋风吹拂,带来秋末的凉意。

奇趣÷阁随着这股秋风盘旋了一圈,最终无声无息的落于了官道外的一颗大石头后面。

沙沙—

偶尔有树叶飘落,落在奇趣÷阁上,也会被上面的灵韵荡去。

只是地方或许有些偏,此地也并无山灵。

奇趣÷阁这神异的一幕,倒是无人能察觉。

又在之后的三日里。

附近的官道上偶尔有行商匆匆而过。

‘嗒嗒’的马蹄声。

也有着急回家的行客策马远去。

亦有在官道上歇脚的行人,闲聊着年关时的年货。

只是他们都没有注意道路外的大石头。

奇趣÷阁就这样静静的躺在石头后面。

而随着时间过去。

在第三日的早晨。

却有一位年约三十五六,背着筐子的中年行客,在这条官道上懒懒散散的走着,好似昨夜睡的不踏实。

不时还栽一下瞌睡,实在难熬。

不由得他左右打量了一圈,就准备找个稍微干净的地方躺上一会。

这一瞧,他就看到了前方官道外的大石头。

‘好地方..’

他心里一喜,望着那块半人高的石头,又看了看石头旁边的大树。

觉得往石头后面一躺,能避开一些寒风。

再等一会太阳升起,暖暖的阳光照着,倒是一个睡觉的好地方。

正好缓一缓昨夜在赌坊里玩了一宿骰子的瞌睡。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看身后的竹筐子。

昨夜带去的粮食都抵债输完了。

等一会睡好,精神足,再回去取上一些,晚上把这几日的都赢回来。

这般想着。

李徽虎大步向着石头走去,等绕到石头后面,瞧到这地果然挡风后,就把身后的竹篓放下。

这一放,他倒是见到了地上有一支崭新的毛趣÷阁,其样子似玉似木,看着就不像是寻常人家用的东西。

见到这毛趣÷阁像是价值不菲。

他还左右张望了一下,想看看失主是不是在附近。

毕竟丢了这么贵的东西,主家该多着急?

他心里想着,又看到四周无人,还忍着瞌睡喊了一声道:“谁家的东西落了。”

喊着,他又爬到了石头上,再次喊了几声。

等了一会,林子和官道上都静悄悄的,看到着实无人。

他才把毛趣÷阁捡起来,又念着兴许是昨夜走了运,而今日是老爷天给他来运了?

这东西合该是他的?

他这般想着,就把毛趣÷阁放进了衣侧的口袋内。

等放好。

他念着自己拿都拿了,那万一失主要是找来了怎么办?

是还,还是不还?

他想到这里,就匆匆背起了竹篓,从这块大石头后面离开,准备早些回家。

省得自己正睡觉的时候被主家寻来。

万一那主家不给自己一些报酬,这岂不是亏了?

还不如自己拿走当掉,当做今日夜时去赌坊里的本金。

就这样。

或许是幸得贵重之物,李徽虎瞌睡也去了大半,直接一口气走完了剩下的三里路,回到了村外。

他家就在这贯县外的沿村,位于村东的一个小院。

家中也只有他一人。

按说他这年龄也早该成家。

前几年,也有人给他介绍过媒。

但近几年村里人听说他染上赌瘾,且还拿粮食抵债以后,村内就无人给他介绍了。

甚至当此刻的李徽虎走在村里。

路上同村的人看到他,也只是客气的招呼一声,便不愿与他多说其他了。

李徽虎见此一幕,倒也习惯。

如今又念着捡到值钱的物件,反而是哼着小曲回到了自己家中。

同时,距离十丈外。

刚才和他打招呼的同村汉子看到,是摇了摇头,向着旁边的一位老者道:“李伯你瞧,虎子哥每到秋收都是这般。

收完粮食就拿到附近县里去赌,可每次都输個精光,早上背个空篓子回来。

我看啊,过不了几日,他又该挨家挨户的借粮了。

之前我都不敢和他多言,怕他借到我家。”

汉子说到这里,还有些不满道:“李伯你借他借的最多,还不让他还,这样下去总是要出事。

不说别的,单单说昨日夜里,我就听到你和我婶子吵起来了,就为虎子哥欠粮的事。”

“我与他爹虽然刚出五服,但总归是一大家。”李伯却是一叹道:“他每次借粮时,我也劝过他,他虽然不听,但我总不能不借,更不能活活看着他饿死吧?”

李伯说着,又言道:“且他心眼还是不坏的,虽然好赌,但每年也专心做活,不然连赌的钱都没。”

话落。

李伯看似在为李徽虎开脱,也为自己赊粮找理由,但实则心里也是有气的。

可就像是他说的那样,村里的人看似都不让他帮李徽虎,让李徽虎自生自灭。

但要是李徽虎真饿死了,没挨过这个冬。

谁知道背后又有多少人会戳他的脊梁骨?

毕竟村里就这么大,能聊的事不多。

李伯虽然对李徽虎早已失望,但想给自己家里留个好名声,不想让一些人乱嚼舌根。

而距离他们不远的一处小院内。

李徽虎踢着院子里的落叶,也未打扫,反而是高高兴兴的回到房屋内。

先是打量一下墙角的两袋粮食,随后就把口袋里的毛趣÷阁拿出来。

‘等睡醒后把毛趣÷阁送到当铺里一当,换上些银子,再算上这两袋粮食换的铜板,今晚得把输的全赢回来..

就算是赢不回来,大伯也不会干看着我家就我这么一颗独苗饿死..

我爹临去前,可是和大伯的关系一直很好。’

他心里想着,兴许是捡到宝时高兴了一路,赶了一路。

此刻往床上一躺,把毛趣÷阁往床边一放,等兴奋劲过去,很快就陷入了沉睡。

但他却不知,此时被他放在一旁的毛趣÷阁正散发微微的灵光。

这道灵光先是飘出了房屋,飘到了另一个院内,在择菜的李伯身上绕了一圈,随后就回到院内,笼罩在了李徽虎的脑袋上。

一时间李徽虎做了一个梦。

在梦里。

他梦到自己拿上这毛趣÷阁,去贯县当铺里典当。

没想到这毛趣÷阁果然价值不菲,让他换到了五两银子。

之后去往赌坊。

他这次运气也好,兴许是长年输后的时来运转,让他把所有人的钱都赢来了一遍,亦把自己多年来的本钱给赚回来了。

可又在这梦里。

李伯忽然赶来赌坊,劝告他及时收手,并告诫他,让他把毛趣÷阁从当铺内赎回来。

只要赎回来,李伯会去百里外的贯山,请贯山神,让山神用这毛趣÷阁教他写字、作画。

正在兴头上的李徽虎却是没听,也不想学什么写字作画,更不相信虚无缥缈的神鬼一说,反而是仗着时来运来,继续和那些赌客开骰子。

之后。

李徽虎运气更好,依旧在赢,赢得盆满钵满。

手旁的银子已经有一百五十两。

但他却没有丝毫还李伯钱粮的心思。

哪怕此刻赢来的钱财,只需要拿出一成,就可以还清所有账。

李伯就在旁边看着,也没有开口询问。

李徽虎看到李伯不提钱,自然是也装作哑巴,分毫不提此事。

但在外界。

毛趣÷阁上的灵光却渐渐淡去,收回了所有的神异,又和李徽虎才见时的一样。

同时在梦里。

李伯等待片刻后,也摇摇头转身离去,不再言劝。

他离去时,赌坊外也来了一众捕快。

捕快旁还有一人,是当铺的掌柜。

他手里拿着一支干裂的毛趣÷阁,向着一众捕快道:“大人,就是此人拿这物到我铺里骗取银两!”

掌柜话落,一众捕快上前,就把发愣的李徽虎扣押在地。

他赢来的银子则是被一众赌客抢走,又一哄而散。

捕快们却不管。

..

“那都是我的钱!”

李徽虎猛然起身喊出,喊出的第一句也不是向捕快求饶。

只是等他惊醒后,才发四周还是自己的房舍,并不是赌坊。

窗外的天色也完全黑了下来。

又借着窗外月色,看到床边的毛趣÷阁还在。

他长长的呼了一口气,知晓刚才所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但梦中赢钱的一事,这是不是一个好兆头?

他想到这里,就赶忙起床,又在灶房随便搞一些吃的,就背着粮食和毛趣÷阁出院。

院外,正在村内散步闲聊的众人,当看到李徽虎匆匆的离去,倒是接连摇摇头,知道李徽虎又要去赌,但都没有说什么。

最后还是有人小跑到李伯家中,言告了李徽虎又出村。

李伯暗叹一口气,还是拖着年迈的身体,在自家儿子不情愿的搀扶下,快步追上了将要出村的李徽虎。

只是还没等李伯劝。

李徽虎就大手一摆道:“大伯,你是不知,今日我的运气好,等晚上赢了钱,我绝对还大伯!”

他说着,又看向大伯的儿子,“大兄,我绝对不会赖账,你就放心吧!”

话落,李徽虎就大步的向着最近的贯县行去。

等夜再深一些。

来到县内,找了一家还在开门的当铺。

李徽虎把毛趣÷阁拿出,让掌柜的估价。

掌柜望着这似玉似石的毛趣÷阁,感觉此物样式奇特,像是玉石打磨而成。

但拿起来却又轻如树枝。

掌柜琢磨片刻,就知晓这毛趣÷阁绝对是某些达官贵人用的上好玉趣÷阁。

且他也听说过,某种玉石就如树枝一样轻,其上还有树木的花纹。

只不过不好打磨。

再瞧这毛趣÷阁天然的纹路,没有一丝一毫的打磨痕迹。

这种趣÷阁,最少价值五十金,也即是五百两银子!

就不知怎么会出现在眼前汉子的手里。

掌柜思索着,心里微动,又瞧这汉子打扮。

身后背着粮食,穿着干活时的衣袍,衣袍上还有几个补丁,应该是附近的农夫,不像是他打磨成的。

难道是捡的?

掌柜心里生出了主意,开口报出五两银子,先探探底,看看这汉子识不识货。

谁知李徽虎听到这五两银子,倒是高兴的应下了。

这一应,也让掌柜差点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

这汉子,是不识货。

只是等画押盖印之后。

李徽虎从当铺出来,又兴高采烈的去往了赌坊后,才忽然感觉五两银子的事好像似曾相识。

尤其等到了赌坊,连赢了几局后,他更是心里一揪,总感觉这一幕好像在梦中见过。

之后,好像是李伯要来?

最后,是自己被抓?

他心里想着,又看着手旁连赢几局后的十五两银子,没有任何收手的意思。

如果梦中是真的。

那就等李伯来了之后再说。

他在此之前还能再赢不少。

直到再赢了三局后。

他望了望手旁的银两,他隐约记得李伯该来了。

李伯来了之后,还能再赢不少。

也如他所想,此刻的赌坊门被从外推开。

但走进来的却不是李伯,而是数位捕快。

捕快旁边正是那位掌柜。

掌柜手里拿着干裂的毛趣÷阁,正恨恨的指向他。

李徽虎看到这一幕,望着掌柜手中的干裂毛趣÷阁,不禁头皮发麻,发现这一切果然和梦中一样,只不过是梦醒时分的那一幕。

那毛趣÷阁..竟然真的能托梦?

难道是传说中的神仙趣÷阁?

是了,中途没有李伯来劝。

梦中的李伯,兴许就是仙趣÷阁的化身!

他此刻回忆梦中的一切,再回忆当时神仙趣÷阁所言的教法,也一下子全部恍然。

知晓自己本来是有这份仙缘的。

但自己却错失了。

李徽虎怅然若失,就这样失神的被捕快扣着,押往了衙门。

一时间随着第二日的审问,衙门外的百姓观审,听着李徽虎喃喃的诡异诉说,神仙趣÷阁的传闻也在大街小巷内传开。

不信者依旧,只当是那李徽虎乱言。

信者有,说是贯县被老天爷眷顾,赐下奇缘。

短短两日。

一则《李徽虎路遇神仙趣÷阁》的故事,也被说书先生书写下来,引为民间奇谈。

而随着此人被审,又当知晓还欠着村里外账,继而被押往最近的采石场内做工还债时。

在第三日的中午。

宁郃和云鹤丝毫没去管各自奇物的去向,而是游逛闲聊间来了吴朝的东境边上。

眼前是一片方圆百里的山林,只要只穿过去,就是东境林城。

只是等到了这处有山有水的幽静林中。

云鹤却忽然停下脚步,笑着言道:“幸得道友的储物法袋,却是让我装进了几件宝贝,否则还真不好带来。”

听到宝贝二字。

宁郃把目光望去,却见云鹤道人从储物内拿出了一个普通茶壶,还有一盒普通的茶叶。

末了,他还拿出了一个寻常的火折子。

“凡茶当用凡火,若是用术法燃之,寻常茶水也成了灵茶,却失了那般滋味。”

云鹤真人一边头头是道的说着,一边辨别了一下方向,根据记忆来到了五里外的一棵树后。

宁郃跟去,看到树后躺着一截粗壮的树干。

“没想到几年过去,这树干还在。”云鹤笑着把树干推动,滚到不远处的南边林外。

这里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不少及膝高的石头。

再瞧这茶、这壶,还有这树干茶几。

不待云鹤多言。

宁郃就笑着拿起两块石头,分别摆在了树干旁边。

云鹤则是收集了一些木柴与稻草,又吹起了火折子,以稻草为引把木柴点燃。

宁郃拿起水壶去河边取了一些净水,再把水壶放上。

一时间林外河边这里鸟语花香,只有寥寥的云烟从水壶中升起。

静坐在树干两旁。

等壶水温开,再沏上一壶茶水。

宁郃品了品,感受着口齿中的清香,周围的清净,向着脸上一直挂着微笑的云鹤真人道:“道友找的这处地方甚妙。”

“不止于此。”云鹤示意宁道友稍等,又指向了远处的天空,“在秋末季节,天上的晚霞也能增添此地的秋画之景。

也是幸得几年前游历过吴东,才让我发现这美景之地。”

他说到这里,又笑言道:“只是一路上从大燕朝匆匆赶来,茶叶带的有些不够,如今也只够三壶,要省着点品。”

“我这里倒有一些茶叶。”宁郃听闻,是从储物内取出张员外所送的青山茶。

云鹤却误以为宁道友是取灵茶,正准备拦之。

因为他觉得宁道友所拿之物,一般都是奇物。

但随着宁郃拿出,却一盒不带丝毫灵气的上好茶叶。

云鹤见了,是大喜过望道:“这是青山茶?这可是吴南境内的名茶,曾和林道友云游吴朝时品过,也取了几斤,可惜头年离开吴朝时就吃完了。”

“我得此茶,也是一位好友所赠。”宁郃把茶叶摆在树桌上,“过年时品了一些,如今尚有一斤四两。

只不过他送的腊肉,我二月初便吃完了。

那腊肉也是美味。

等明年初四,云鹤道友不妨和我一同去他府中拜访,也回礼一些,取上几斤?”www.

“好!”云鹤笑着应声,但又好奇问道:“宁道友懂厨艺?”

“会做些小菜。”宁郃品上一口茶,“我在周县有一茶摊,其内有灶台。

有时碰到熟客,如若茶客有意,或是行商未带财物,他们会用菜抵茶钱。

每逢中午时,我就会做一些小菜,品上一些茶钱换来的酒。”

“道友修行倒是自在。”云鹤长笑一声,向着宁郃一敬茶。

宁郃回敬。

而也在宁郃与云鹤品茶间又聊起厨艺时。

在八万里外。

丰朝的一处河底洞府。

方道士和魂修正对着一具尸骸祭拜。

这具尸骸正是妖修奇石的主人。

且又在尸骸旁边,还有一封兽皮信,上面讲了奇石与他的来历。

方道士和魂修在今日来时看过,也知晓了这位修士早已重伤逝去。

但此石却不是出自于他之手,相反也是这位金丹修士在外捡的。

此石能寻气息,是天生奇物。

可恰恰也是天生奇物,为他带来了祸事,受了两名邪修追杀,重伤致死。

于是。

等如今祭拜之后。

方道士与魂修相视一眼,就在洞府内捡起前辈的尸骨,于江底这处安静之地掩埋。

掩埋过后。

魂修也望向了方道士手中的奇石道:“道友,此奇石该如何?”

“奇石生于天地,其中玄妙不是你我二人可以参悟。”方道士思索瞬息,才言道:“于此,准备交于真人之手,不知道兄意下如何?”

“正有此意。”魂修爽朗一笑,“或许也只有五洲之中的真人能参悟,能让此奇石得以妙用。

尤其宁真人更是借天法开阴司小天地,其道行高深。”

魂修说到这里,朝吴朝方向一礼,才言道:“此等神异之物应当交于宁真人手中,我等持之,兴许会如那邪妖一样,引来诸多祸事。

要知晓怀玉其罪。”

“甚是。”方道士郑重点头,但正准备动身离开时,却又迷茫道:“真人在何处?”

“这..”魂修也是一愣,发现他们虽然制定好了接下来的行程,但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事。

那便是他们不知真人去向。

一时间一人一魂思考几息。

最后还是魂修试着给出主意道:“依我看,不如先放于山下学堂。

皆因山下学堂的妙法是真人所赐。

也听闻,真人凝练元婴时,曾派信者去往学堂赐法。

于此在我想来,我等回往吴朝时先去往学堂。

到时,如若有缘等到真人的信者,便把奇石交予信者之手。”

“甚是。”方道士应声,也准备拜祭完庭诌道人后,回往吴朝历山。

而也在他们出了洞府,并定下将奇物交于宁郃之手时。

傍晚。

在吴朝的东境边缘。

山林河边。

正在和云鹤观赏晚霞的宁郃忽有所感,先是向着云鹤歉意一礼,随后元神出游三千里,来到了林中小院。

院中的小动物见了,齐齐的围了上来。

宁郃望向了最为稳重的灰狼,言道:“去往山下学堂,到时若有人寻我,让他前往东境。”

话落,宁郃元神遁去。

灰狼领命,即刻启程去往山下学堂,没有丝毫耽搁。

同时,在东境林外。

云鹤见得宁郃的元神归回后,也未过问何事,只是瞭望天边的映红晚霞,感叹道:“吴朝的晚霞虽美,但比起东洲北河的晚霞,还是要差上一筹。

只可惜今年晚了些,只能等明年了。”

云鹤言道此处,笑道:“等明年夏至前,若是道友无事,不妨伱我唤上几位同道,我等去看看那北河美景,一同游山观晚霞。”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