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童在七月十五日乞巧节那天,牛郎织女鹊桥会。他临危不乱,脱下了自己脚上的两只藤鞋,救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镇住了河妖,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几日,玉皇大帝升殿论功行赏,恢复了仙童的仙籍正一品官衔。由于当时没有职位空缺,玉皇大帝就把仙童留在身边,权当带刀侍卫。在天庭,带刀侍卫最高也只有正三品职衔,仙童是个特例,非同一般。

回到了玉清宫,回到了玉皇大帝身边,仙童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君王不是老虎,危险的是君王身边的那些小人。他们趁机进谗,或者使阴招,下绊。稍一不慎,就会落入别人设计好的圈套,弄得身败名裂。

在玉清宫,大家都对仙童比较友好,尤其是他在茶水监的那些同事,男男女女,都异口同声地叫他童哥。仙童现出了原形,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反而觉得坦然。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过那种藏藏掖掖的日子了。虽说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对于他,反而是一种解脱。

朋友高小毅还在茶水监,还在布陈组,还是个大头兵。许志安返回天庭后,也继续在茶水监,在布陈组当差。他跟高小毅还是无话不谈,还是好朋友。

其实,凭高小毅的能力和资历,他早就应该提拔了。可在仙童执掌内务府时,提出过提拔高小毅的倡议,内务府的一帮人,就对他有了成见,故意挑刺找碴,处处压他一头。谁说神仙就思想纯洁?不懂得勾心斗角?

与许志安见面,仙童确实有些尴尬。不管怎么样,到底是自己先伤害了他,让他在人间白吃了那么多的苦头,弄得形销骨立,不人不鬼,险些儿就把命给丢了。

每次见面,仙童必主动跟许志安打招呼,点头致意,也算是一种道歉吧!天庭上下有别,等级森严,一个堂堂的正一品大员,跟一个不入流的小茶童套近乎,这也算是开了先河。

倒是茶水监布陈组的老同事、老对手毛七,平时当差吊儿郎当,毛手毛脚,时不时地弄出些幺蛾子,害得大家儿跟着受苦受累受牵连,不得不帮他擦屁股。

毛七倒好,反而青云直上,当上了茶水监的主事,堂堂的仙籍正四品官员,在大伙儿面前指手划脚,吆五喝六,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任人唯亲人人恨,天庭里也有这种陋习,也不是世外桃源。

从表面上看,毛七对仙童并没有什么恶意,两人经常见面,也点头微笑,说一些不闲不淡的话,客客气气。仙童好歹也是仙籍正一品的带刀侍卫,玉皇大帝的贴身近侍,与毛七的正四品,高了好几个档次,不客气就是僭越,就是无礼。

不过,仙童也隐隐感觉到了,毛七的威胁和不怀好意,并暗暗地提高了警惕。有一天,太白金星和龙须上人晋见,玉皇大帝邀仙童作陪,因为共过事,且同是仙籍正一品官员,两位仙翁对仙童也很客气,彼此称兄道弟。

闲聊中,布陈组的茶童们出出进进,一一奉上香茶和仙果。玉帝大帝和两个仙翁一人一份,唯独仙童什么也没有,既无茶,又无果,把仙童弄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脸红得就像猴子屁股,恨不得找条地缝钻了进去。

玉皇大帝勃然大怒,把茶童叫过来逼问。茶童吓得战战兢兢,低着头说:“这是上面的安排,我只负责执行。”玉皇大帝不肯罢休,把主事毛七叫了过来。毛七拿出一份《内务府管理手册》,指天咒地地说:“禀玉帝,《内务府管理手册》第七条规定:奴才不能与主人同桌,同食。”

“谁是主人?谁是奴才?”玉皇大帝一拍桌子,动了肝火。

仙童作为当事人,虽说有些愤怒,可他还是与人为善,懂得宽容。他大大方方地站了起来,拱了拱手,恭恭敬敬地说:“禀玉帝,是小的不知进退,与毛主事无关。”仙童看在毛青鸾的面子上,轻轻地把这事揽了过来,遮掩了过去。

自从回到了玉清宫,当上了一品衔的带刀侍卫,仙童与毛青鸾见过二次面。不知怎么的,见到毛青鸾,仙童就浑身的不自在,有一种负债和惭愧的感觉。或许是他习惯不了受人恩惠,或许是他惭愧于蒙人错爱。

第一次见面是农历三月三,王母娘娘一万八千岁寿诞,仙童陪玉皇大帝去给王母祝寿,参加蟠桃会。蟠桃会一年一次,热闹非凡,参加的是文武百官和各路神仙。品尝仙丹和蟠桃,是整个宴会的压轴戏和保留节目。

仙童由于救了王母娘娘一命,被王母和瑶池府里的人高看,破例给仙童也摆了一张桌子,尊为上宾,仙丹和蟠桃一样不缺,一样不少。巧的是,在仙童桌子上放蟠桃的,恰好就是青鸾。

青鸾低着头,红着脸,在篮子里挑挑拣拣,选了四颗个大、皮薄、肉厚、汁多的蟠桃,放在仙童面前的盘子里。临走之际,她抬起头,十分幽怨地看了仙童一眼,目光里既有爱怜,又有决绝,饱含着盈盈泪光和恨的汁液。

仙童就像做了贼似的,目光游离,躲躲闪闪,根本不敢与青鸾的眼睛去对碰。他抬起头,视线越过那片蓊蓊郁郁的蟠桃林,望向更远、更宽、更辽阔的天空。天空好蓝哪!蓝得就像青鸾忧郁的眼神。

第二次见面就有些小众了,只有王母身边的几个人。玉皇大帝腻在王母娘娘的寝宫里,根本就没有要走的意思。仙童一时也闲得无聊,抱着双臂在大殿内走来走去。就在这个时候,青鸾朝他迎面走了过来,在两人错身的那个刹那,暗暗地扯了扯他的衣襟。

仙童会意,转过身,紧紧地跟着青鸾七弯八拐,走进了一间密室。青鸾回顾无人,关紧门窗,拿起一支湖州狼毫,醮饱墨,在他的手心写下了一个鹰字。仙童百思不得其解,望着手心里的鹰字,一阵阵的发呆。再找青鸾时,早已不知所踪,只有珍珠门帘在风中忽忽飘动。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的功夫,秋天就到了。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也是草长莺飞、适合围猎的日子,长天一色,兔壮鹿肥。玉皇大帝闷了几个月,也想出去散散心,遣遣愁怀。自然而然,秋猎冬狩就成了他出行的首选。

秋猎的场所定在天山。天庭里的天山,并非人间里的天山。

人世间的天山位于欧亚腹地,呈东西走向,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东西横跨中土大唐、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四国。托木尔峰是其主峰,海拔七千四百四十三点八米。锡尔河、楚河、伊犁河等都发源于此。

而天庭里的天山,位于仙境西北边陲,终年有云雾缭绕,白雪覆盖,其主峰曼达尔峰,海拔达八千八百六十四点四三米,比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二十米。山谷里长满了一种叫天竺葵的怪树。天竺葵树干呈纺锤形,枝桠繁密,茂盛,歇满了尖爪利啄的山鹰。

山谷里的动物很多,除了鹿和兔,还有野猪、野水牛、野马、野驴、野山羊等一百四十多种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也不少,有蛇、蜥蜴、鳄鱼、陆地龟、穿山甲等一百二十多种;飞禽类的更多,有雁,有鹤,有鹰,有隼,有野鸭,有各种鸟类,有白天鹅。看上去,就像动物们的天堂。

出发前的一天,仙童联想到青鸾写在他手心里的鹰字,赶紧跑到玉皇大帝的藏书馆,查了关于鹰的辞条。鹰科成员非常复杂,熟悉的有鹰、鹫、鸢、鸷、枭、雕、隼、鹞等,六十四属二百零九种。

与人世间的差不多,天庭里的鹰也不外乎有苍鹰、隼鹰、赤腹鹰三大种。苍鹰俗称鸡鹰或黄鹰;隼鹰也叫游隼雀鹰,俗称鹞子。赤腹鹰腹下有一丛赤羽,色泽鲜红。

鹰是大型鸟类,专吃小动物,翼展大,滞空时间长,飞行速度极快。尤其是有一双十分锐利的眼睛,哪怕就是在十几公里外的高空,它也能发现在地面上活动的田鼠,甚至蚂蚱。不然,就没有鹰眼观天下之说了。

一连几天,仙童被一个鹰字紧紧抓住,就是跟着玉皇大帝进了天山,也还在魔魔怔怔。仙童想,一定是有鹰对玉皇大帝不利,将危及到他的生命,就像唐鲵。不好!仙童灵光一闪,赶紧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停下来,跟玉皇大帝换了坐骑和铠甲,压低头盔,表面上却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

越往上爬,山势变得越陡峭,叫天竺葵的怪树也长得越高大,越繁密。不时有些小动物从林中窜起,玉皇和仙童张弓搭箭,先后射中了十几只。有麋鹿,有野猪,最多的还是野兔。野兔蹦跶了几下,就软软地倒在草丛里。

御林军统领弥胡紧紧跟随,仗剑在后面护卫,指挥军士们捡拾倒在地上的猎物,枪上、戟上、槊上挂得到处都是,背的背,抱的抱,抬的抬,一个个累得气喘嘘嘘,大汗淋漓,只恨爹娘少生了一个鼻孔出气。

看得出,弥胡是个厉害角色。他身材魁梧,目光敏锐,满脸十分过瘾的络腮胡子,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他是仙童被贬之后继任统领一职的,原北极四圣之一。出于人的本能,他对仙童怀有一种天然的敌意和戒备。

越往前走,纺锤形的怪树就越多,越密,天空中,不时传来一阵阵苍鹰的尖叫。就在这个时候,天空陡地一暗,阳光黑了下来,刮起了一阵扑簌簌的狂风,高高大大的纺锤形怪树,在风中舞蹈,摇摆,秋千似地荡来荡去。

仙童吓了一跳,条件反射似地望向天空。天啦!黑下来的不是阳光,暗下来的不是天空,而是鹰的翅膀,铺天盖地,密密麻麻,争先恐后地扑了下来,像一支支离弦的劲矢,带着一股股尖厉的锐风。不好,仙童拔出剑飞舞起来,如虹的剑气在玉皇头上织出了一道光墙。

首先遭殃的,是那几只冲锋陷阵的金毛猎犬,先后被飞鹰扑中,一眨眼的时间,就被啄了个稀巴烂,连嚎叫、翻滚、挣脱的过程都省略不见。顷刻之间,空气中充满了怪怪的血腥味,紧张得快要爆炸了。

紧接着,天空又暗了下来,阳光又陡地一黑,千千万万只苍鹰挟带着一股股的劲风,骤雨似扑了下来,就像千千万万支怒矢。有的居然冲破仙童舞起的剑气,锋利的啄啄在玉皇大帝的铠甲上,里面的锦袍也被啄得百孔千疮。玉皇大帝死死地护住眼睛,破口大骂:“大胆孽畜,敢伤本皇!弥胡救驾,御林军何在?”

怪的是:玉皇大帝一出声,苍鹰们就像接到了上级的指令,立刻放下玉皇大帝,改变了攻击的方向,乱纷纷地朝仙童扑了过来,必欲致之死地而后快。仙童舞起剑,剑光闪烁,身上披上了一层虹霓。剑锋所及,苍鹰非死即伤,羽毛雪片似地掉了一地。鹰头、鹰爪、鹰身子下雨似地掉了下来,惨不忍睹,血迹斑斑。

仙童正感到吃力,幸亏御林军统领弥胡赶到,马上指挥军士站成了一排,拈弓搭箭,对住天空好一阵猛射。连矢似雨,密如飞蝗,天空中传来了一声声的惨叫,扑通、扑通地下了一阵鹰雨,空气里飘满了灰灰白白的鹰毛。

饶是如此,仙童也被恶鹰啄坏、啄透了眉骨,剧痛难忍,血流不止。再往下偏一、二厘米,自己的双眼就报销了。玉皇大帝也惊魂未定,股慄不停,浑身上下被恶鹰啄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血人。

不用想,仙童也知道,这是一个阴谋,一个早已设置好的圈套。目的就是置自己于死地。要不是毛青鸾预先通知,在他的手心里写了一个鹰字,让他早有防范,并与玉皇大帝互换了马匹和铠甲,他早就成了一具尸体,小命玩完。

回到玉清宫,玉皇大帝连夜升殿,促请文武百官和各路神仙上朝议事。他一怒之下,因救驾不力,解除了弥胡的兵权,让仙童重新接掌了御林军,出任统领一职,并全权负责清剿鹰魔,以安天下。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