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小糖宝在苏老太太怀里,闭着眼睛动了动,模模糊糊的吐出了几个字。

不许打四娃

苏老太太连忙轻轻拍了拍小闺女,低声说道:不打不打

说完,看向了钱月梅。

听到了不?不许随便打四娃!苏老太太一脸威严的低声道。

娘,瞧您说的,四娃是我儿子,我疼他还来不及呢,咋会随便打他?钱月梅一脸讨好的说道:我也就是那么一说罢了。

苏老太太听了钱月梅的话,还是有点儿不放心,说道:四娃一向是个听话的孩子,你要是没有耐心带孩子,就把四娃留家里吧,晚上跟着我睡。

娘,家里这么多事儿,咋能劳累您再带四娃?钱月梅摆开了二十四孝儿媳妇的姿态,说道:您放心,我一定看好四娃,绝对把您孙子养的白白胖胖的!

苏老太太听到钱月梅这样说,心里不由的愈发打鼓了。

老二媳妇儿啥时候,对四娃这个儿子,这么上心了?

竟然执意要把四娃带在身边?

事出反常必为妖!

苏老太太本能的想到了这句话。

不但苏老太太心里怀疑,苏大嫂脸上,也露出了一丝诧异。

钱月梅一向没有耐心带孩子,特别是对四娃。

一直都有些嫌弃四娃傻的。

钱月梅,你又在打什么主意?苏老二一脸怀疑的问道。

钱月梅气得脸色一变。

我能打啥主意?钱月梅的嗓门,不由自主的就拔高了,四娃是我儿子,我去县城不带着他,难道要把他扔家里?我才没那么狠心!

苏老二,

咋就有点儿不信呢?

钱月梅气呼呼的,瞪了苏老二一眼。

心里却是暗想:你不是爱抱孩子吗?

抱自家儿子,总比惦记着抱人家闺女要强吧!

到了县城,让你整天抱个够!

抱的绝对没有心思,再去惦记别人家的闺女!

好了,都小点儿声,别吵醒糖宝!苏老太太说道:老二媳妇儿说的对,你们是亲爹亲娘,带着四娃在身边也是应该的。

苏老二听到苏老太太这样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讲真,对于自己媳妇儿知道带着儿子一起去,还是很高兴的。

虽然四娃不如二盼聪明,但是或许正因为这一点,苏老二更疼四娃。

来,儿子,爹抱!苏老二说着,弯腰把四娃抱了起来。

四娃搂着苏老二的脖子,打了个大大的哈气。

然后把头靠在苏老二的肩膀上,嘴里不忘惦记着大白。

大白要大白

大白四腿迈开,从远处跑了过来。

嗷嗷嗷

苏老二低头看了一眼大白,说道:大白就不跟着去了,晚上它要给你小姑姑守门。

大白虽说白天大多被四娃抱着到处跑,但是晚上定然会睡在小糖宝的门边。

苏老二说完,看向了苏老太太。

娘,我们走了。

苏老太太点了点头。

娘,您快把妹妹抱进去吧,别再着了凉。苏老五临走有些担心的道。

嗯,娘知道,你们快走吧。

苏老太太说完,连忙抱着小糖宝进了屋。

苏老头从地里回来时,苏老二等人早就已经走了。

我让老二媳妇儿跟了去,四娃也被老二媳妇儿带了去。

苏老太太说着,把拧好的毛巾递给了苏老头。

苏老头对于儿媳妇和孙子跟着去了县城,当然不会说什么。

只不过

你有没有抽老二几棍子?苏老头擦了一把汗,说道:这几天忙,倒是把这事儿耽误了。

以后再抽也不晚,有老二家和四娃跟着,应该出不啥事儿了。苏老太太说道。

苏家动手打儿子,一向都是苏老头的差事。

苏老太太在这一点上,从来都不和苏老头争。

若真等到苏老太太动手了,那绝对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了。

那个小兔崽子,咋就那么混?苏老头气哼哼的说道:脑袋一热,只想着朋友义气,咋就不想想避嫌?寡妇门前是非多,朋友之义,也得讲究个方式

老二毕竟还年轻,没经历过啥事儿,慢慢历练就好了。苏老太太柔声说道:老五这次回去,也会住在自家宅子里,老五虽然年纪小,但是做事要比老二稳妥

若果真有什么事儿,老二不好和他媳妇儿说,少不得也会和老五念叨的

苏老太太缓声说着,经过叶明研之事以后,苏老太太对于自家五儿子的眼光,还是非常放心的。

殊不知,一个人若是优秀了,少不得总会有人惦记。

**

苏家要给苏老三重新办喜事的消息,很快就在大柳树村传开了。

于是,全村人再次满脸笑容的涌向了苏家。

老苏头,我咋觉得这几年,尽来你家吃席了?王老爷子笑呵呵的打趣道。

话音一落,就有人笑着接口道:岂止呀?吃的肉也多呀!

别人家的席面,大多是割上几斤肉,大锅炖个荤菜什么的。

一桌子上摆上一碗,再炒上几个青菜,仅此而已。

主食也大都是三合面的馒头。

也就是苏家,每次的席面,都是大锅炖肉。

白面大馒头,管够,让人们敞开肚皮的吃。

村长一听,大声说道:要我说呀,这几年在苏家吃的肉,比这辈子吃的都多!

村长的话一说完,人们纷纷附和。

哈哈哈谁说不是呢!我家那几个馋小子,就盼着他苏爷爷家办喜事!

哈哈哈我家那几臭小子也是

瞧你们这话说的,咱整个村子的孩子们,哪个不盼着苏家办喜事儿?

可不是嘛!那些小兔崽子们,这次又乐了,又有肉吃喽

二大爷,我看是您老乐了吧?不但有肉吃,还有酒喝了

臭小子,难道你不乐吗?

哈哈哈

人们一边打趣,一边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虽然说来苏家吃席,要随份礼,但是他们随的那点儿礼钱,绝对抵不上拖家带口来苏家吃的饭钱。

大家现在手里都有几个钱了,也不在乎那点儿礼钱,更喜欢来苏家吃吃喝喝,说说笑笑。

当然了,他们也都知道,苏家办喜事儿,就是图的个热闹,绝对不是图礼钱。

既然是给老三办喜事儿,虽然不大办,苏老太太想了想,为了不失礼,还是给郑家和夏家送了喜帖。

郑夫人接到喜帖之后,亲自来随了份子。

同时,还带来了一个消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