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下午时,宋宥谦从纪康泰处得知,三筐蘑菇都卖完了,以四十文一斤的价格售出。

“宋老弟,今天的蘑菇我全卖给酒楼里,估计明后天城里的富户都会知道我手里有鲜菇,不用我去推销他们就能找上门来。

你手里如果还是有货,那就赶紧送过来,别耽误了生意。”

宋宥谦闻言立即答应,说明天尽早送过来。

而沈若星得知蘑菇卖了四十文一斤之后,可以说是欣喜若狂。

没想到这个中人还挺能干,竟真的按照最高价格把蘑菇卖了出去,且是一次性出售。

她看着一两银子并四十四个铜板欣喜许久,然后意识到不对:“宋宥谦,三筐蘑菇一起是三十六斤,四十文一斤的话正好是一千四百四十文。

所有的钱都在这里,你那个朋友竟是分文不取吗?”

宋宥谦解释道:“因为我之前帮过那个朋友,他便怎么也不可能收中人费。”

沈若星觉得这样不行,她思考片刻后开口:“不如这样,等所有的蘑菇卖完之后,咱们给你那朋友送份礼,既能表明咱们的心意,也不显得见外,你觉得如何?”

这事儿如果换做宋宥谦来办,那估计道个谢然后再请纪康泰喝顿酒也就罢了。

于人情世故这方面,他一是不擅长,二是不耐烦。

眼下有人愿意帮他想办法打理人际关系,他自然是乐不得:“行,都听你的。”

说完这话,宋宥谦又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之前咱俩一起写的那个话本子我跟书局谈过了,他们愿意收下来,以五五分成。

这是润色过的最终版,你看看。”

沈若星最近忙着卖糖葫芦的事情,还真不记得这事儿了,没想到宋宥谦竟然悄无声息地把事情给办妥了,不仅联系了书局出书,甚至还谈到了五五分成这样的条件。M..

可见她昨晚夸宋宥谦厉害也不是空言虚语,这人确实比她想象中要更能干。

好话不嫌多,沈若星抓着这人又是一顿猛夸:“宋宥谦,我把这事情交给你,没想到你竟然能办得这么好,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你真是既有能力又有责任心。

而且你办事效率真的太快了,咱们才来县城几天啊,你不仅找好了书局谈好了价格,而且还找人改书定版了!

你真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有能耐的一个了!”

宋宥谦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因缘际会认识了一个书局掌柜,因为以前帮过他的忙,人家算是感谢我吧,所以很是爽快的就答应了出书的事情。”

“哇!你还认识书局掌柜?”沈若星又一次表现出吃惊来:“你的人脉关系也太丰富了,我要卖蘑菇你找了纪中人,咱要卖书你又找了书局掌柜,你简直就是我的机器猫!

而且你就是书里所说的那种侠义心肠吧,之前对纪中人是救命之恩,接着又帮了书局掌柜的忙,你是不是帮过很多人呀?

我看这就叫好人有好报,你之前帮了他们,所以你有需要的时候他们都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

宋宥谦,你可真是个好人,我觉得天底下再也找不到比你更好的人了。”

宋宥谦听着自家媳妇滔滔不绝的夸赞,颇有些不好意思,脸红得连麦色皮肤都掩盖不住了。

“没、也没你说的这么夸张,我就是顺手为之,没想到会有后来的这些事。”

“施恩不图报,这么一说你更厉害了!”

沈若星看宋宥谦真的不好意思,便也不再继续吹彩虹屁。

不过她也发现了,其实宋宥谦心里是挺吃这一套的,那谁不是说过吗,赞美是动力也是生产力,以后寻着机会可得多夸夸他才好。

……

接下来几天,沈若星除了在客栈做糖葫芦,就是在空间采蘑菇,看着一趣÷阁又一趣÷阁的银钱进账,她可是忙得不亦乐乎。

腊月十四这天,宋宥谦去送货的时候,纪康泰拉着人到一旁问:“宋老弟,现在有趣÷阁大生意,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吃得下去。

腊月十八是张县丞他老娘的六十大寿,这大冬天的能吃的菜实在不多,他说希望能够买个二三百斤蘑菇,一则用于寿宴,二来给各亲朋好友分一点,当做手信让他们带回家去。

要的量比较大,也不知道你这边能不能供得上?”

宋宥谦没有第一时间作答,说要先回去看看,明天再给他答复。

沈若星的空间里自然是有蘑菇的,而且远不止三百斤,但她决定卖完十八这一趣÷阁生意就回家。

“咱们先歇一阵儿,等过年前两三天再来一次,年前再做一波生意,之后就不卖蘑菇了。”

老话说树大招风,她可得见好就收,如果真把这门生意弄大了,说不得就会惹了某些人的眼,那就得不偿失了。

对于这些事情,宋宥谦历来都是听媳妇的,自然是沈若星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因此正月十八这天卖了最后一次蘑菇之后,宋宥谦和沈若星两人就准备打道回府了。

“三叔三婶,眼看着城里的人越来越多,咱们的生意也好了,我准备回家再运些山楂过来,然后把四叔四婶也叫过来,咱们分两处支摊,趁着年前生意好,咱们多赚些钱。

所以这两天就辛苦您二位了。”

何氏笑道:“这有什么辛苦的,只要能赚钱,哪怕是让我一天十二个时辰连轴转都行。

我们都还好,倒是辛苦你和大郎,明天去后天来的,这才叫折腾。”

兴许是做了生意的缘故,以往性情内敛的何氏如今说起话来那是一点儿也不打怵……

第二天一早,宋宥谦和沈若星便上了回家的马车。

沈若星觉得钱赚了就是用来花的,赚钱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因此这趟卖蘑菇赚了钱之后,她就不愿意坐骡车,而是宁愿多花两倍的钱坐马车回去。

马车虽也颠簸,但好歹有了遮风挡雨的棚子,且速度比骡车要快了一些,从县城到镇上只花了三个半小时。

他们一早出发,不到中午就到了镇上,在镇上晃悠一圈,并没有看到宋老三夫妻的人影。

“难不成生意这么好,糖葫芦早早就卖完了?”

宋宥谦道:“如今镇上的人明显比平时要多,早早把糖葫芦卖完也不是没可能,咱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两人从镇上包了一辆骡车回村。

他们二人是从县城回来,村里爱热闹的人少不得要问问他们,城里的生意好不好做,赚到了多少钱之类的话题。

就在沈若星应付着村民的问题时,忽然听到有人说苗氏发火了,非要将二儿子赶回家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