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价值连城的陶器四足方鼎

第二百九十九章价值连城的陶器四足方鼎

副中队长不再玩笑,两个人站在队列前面,开始对峙起来。

几秒钟后,副中队长大吼一声,扑了过去,一个飞腿,冲吕涛前胸踹了过来,吕涛大惊,连忙双手招架,啪的一声,正踹在他双掌上,吕涛噔噔噔倒退了三步才稳住身形,副中队长一脚被封挡,也是一愣,队列中立刻叫好声四起。

副中队长又扑过来,一个前手直拳,直冲吕涛的面门,吕涛急忙抬手抵挡,一个不提防,副中队长拳往回一撤,转身就是一侧腿,直接踢中吕涛跨部,吕涛大叫一声,摔倒在地。

“没事吧?”副中队长连忙上去要扶他,吕涛早一个鲤鱼打挺越了起来。

这边中队长急了,大喊:“吕涛!你别老防守啊!进攻!进攻啊!”

“加油!吕涛加油!”

“副中队长加油!”

队伍里加油声四起。

吕涛稳了稳精神,冲上去和副中队长都在一起。

双方你来我往,几个回合下.来,副中队长几次将吕涛打倒,谁知道吕涛就是顽强,倒下后马上就起来,调整一下马上就扑过去,一时间把旁边的战士们看得目瞪口呆。

副中队长再次抬腿冲吕涛前胸踹过去!

“完蛋了!”眼看吕涛胸前空门大开,.其他人都以为这次他又中招了!

这个时候,奇迹出现了!只见吕.涛顺着副中队长快速踢过来的腿,顺势一仰,身体后仰,腿刚好擦着他的前胸踢了个空,吕涛不等副中队长收腿,双手向上一架,身体快速扭动,一个后摆扫堂腿过去,哪知副中队长一下子失去平衡,身体正向下倒去,吕涛这一扫堂腿过去,正好踢在了副中队长的命根子上,副中队长的身体腾空摔出去老远,也断了副中队长的命根子。落地后的副中队长也断了他三根肋骨,虽然迫于压力,在放假半个月,这半个月是在军部警卫营中反省……

每年的初冬,都是新老士兵交换的日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脚踢掉进入军校深造的吕涛,同时也放弃了留队士官的生活。三年的军人生活,三年的军人生活承受一般士兵不能承受的痛苦,付出做一般士兵数倍的血汗,做一般士兵不能做的事情!当吕涛接到正式退伍的那一天,他哭了,也醉了。平日里,一斤酒放不倒的吕涛,那天半斤酒就醉了,他记得很清楚,那半斤酒是一口气喝下去的。

老兵复员的日子,一条条长龙般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唱着雄伟嘹亮的军歌正从营院的四面八方的向大队操场带去。

操场主席台上,大队长双手叉腰,神情凝重。大队.政委此时正拿着退伍战士的名单,一个个端详。那天吕涛心情不好,大队长前面说了些什么,吕涛没听见,只听到了大队长最后的一句话。

……你们是集团军.特种大队的功臣,虽然明天就要离开部队,回到地方,但是,特种大队的历史上会永远留下你们光辉的一页,特种大队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场面陷入一阵悲悯,整个操场除了风雪声,就是这些老兵抽搐的哭声。吕涛的脸上因为急速充血变的通红,眼泪情不自禁地流出来,顺着暴起青筋的脖子,滴到已经去掉肩章领花的冬常服军装上,这意味着一个人,一生一世一次参军入伍的神圣使命到此结束了……

院中那堆生着的篝火,最后摇曳了几下,快要熄了,像一声哀怨无助的叹息。此时,天坑崖洞下的小院里很静,只有崖壁间滴落的雨声,还有不知名的虫在不远不近的草丛里呻吟着。擦干眼泪的吕涛,将一些木头放入篝火之中。好一会的工夫,篝火才雄雄燃烧起来……

天坑中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没人说话的时候,寂寞难忍,三个多独自一人的时间里,吕涛基本上是靠修筑小院安全设施过来的。

漫长的黑夜早已经开始,而那晨时的署光却又不知何时才到。吕涛坐在篝火边等待着更深的夜色,火堆中不时响着“噼啪……”的爆炸声,红红的火焰照在了他有脸上,照在他那焦急的面容上。今天过了,明天还这样,后天呢……

溶洞中早已醒来的李梅,镜前独自打扮着她自己。弧线柔美的俏脸,配上了一对水润媚眼,看得人不舍得挪开。很是随意地套上了粉红色,影影绰绰的宽松睡袍,露出了一截洁白粉嫩的藕臂。湿漉漉的银发显然刚刚洗过,直板的披散在肩膀上。显现出一副娇媚,慵懒的迷人气息。

李雪昏睡一阵后也从梦中醒了过来,张开眼睛,舒爽地哈了一口气后,不见吕涛。只好是眼巴巴的看向身旁正打扮的妹妹李梅道:“吕涛呢?”

“在外面呢,”李梅调皮的看着李雪,眼中尽是笑意。其实早就醒来的李梅,一见不在身边,便爬起身来走到溶洞口,看到吕涛一个人坐在篝火前傻楞楞的不动,不一会儿开始流起了眼泪,不一会儿又开始呵呵傻笑。也知道他是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往事。李梅不敢打搅他,只是躲在溶洞里偷偷的看。

“打扮好了吗?”此时此刻的李梅,却是完全呈现着她的另外一面。柔美,诱惑,甚至是性感。见李梅的样子,李雪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这女人打扮,从内心世界来说,全是为了男人。继而,李雪内衣也未穿的快速套上吊带睡衣,露出不耐烦的神情,没好气地道:“我们出去陪陪他吧,看他那样,也怪可怜的。”

“有什么好陪的?让他一个人呆着吧,”其实,李梅也想出去陪陪吕涛,但又怕打扰他的思绪。控制能力极强李梅,短短一瞬间,就恢复了常色,淡淡道:“反正他也不想跟我们说话。”

“姐,昨晚你们没做那……”李梅话音才说了一半,忙用小手堵住了嘴,眼中露出了一丝慌忙神色。又急忙掩盖了过去,笑容有些牵强的站起身来。

“做了,”李雪很诚实的看着李梅,难得的轻轻一叹。虽说注意力放在了李梅的身上,思绪却是飘到了好远,远到仿佛是几个世纪以前的事情:“看样子,我们姐妹俩,真的要在这里生儿育女,过原始人的生活了。”

李梅这么聪明的女人,怎么会看不出李雪的脸色。忙不迭转移话题道:“要是能出去多好,这天坑下的金银财宝,就像吕涛说的那样,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亿万富翁。”

“有事没事的,别总是在吕涛面前,说这种话,其实他比我们更急。因为天坑下,有很多他不想说,而我们也不知道的事。”

李雪的劝说,说得李梅是一脸苦笑,以她的精明,想要在这种事情上瞒过他人,也不是件复杂的事情,可见李梅是故意漏出破绽。其目的已经不言而喻了,就是想来个生米煮成熟饭,最好弄得私下人尽皆知。因为她根本就不相信,走不出这里的事实。但她也知道,自己和姐姐和吕涛之间的关系那是相当复杂。生下孩子走出这里,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想到这,李梅若有所思地道:“姐,吕涛说抓只老鹰,在它的腿上绑上钩鱼线,让它把鱼线从这里带出天窗处,只要这一计划成功,下一步就在窗处下面种上藤蔓。十年八年后,藤蔓长粗长大也该长出天窗口了。这事能成吗?”

“不知道,”

李梅的态度之诚恳,就连李雪也是忍不住被哄得心头一暖。暗赞这李梅还真是亲姐妹,关键时刻不忘姐妹之情,谈笑间就让人对她推心置腹。熟悉滋味百般缠绕上李雪心头。一对向来不以真相示人的眼眸中难得露出一抹苦涩的柔情:“乍一听还是有道理,十年八年藤蔓,应该能顺着钩鱼线长出天窗口。要是真的有那一天,在这里住上个十年八年的,也算不上什么哈?”

“嗯,”李梅眼中也是闪过一丝异芒。霜白的俏脸上有些红润,三十四D的胸口起伏不止,几次欲言又止。顿了好一会儿,才恢复了些许平静,几乎是一字一句道:“只可惜,孩子都长大了,才知道外面的世界。”

“这有什么,平时多给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不就行了,”李雪听得是心头一暖,虽然吕涛和自己一开始不过是情欲结合。但是随着时间发展,这个外表看似靠不住的小男人,越来越体贴顺心了。至少,也想跟他生孩子,可孩子要真生在这暗无天日的天坑里,李雪多少都有些觉得对不住孩子。

李梅好整以暇的理了理衣衫,她没料到李雪反应如此快速,自己才略微透露了下那么点意思,就被她把事情推算了出来。惊讶神色一闪而逝后,旋即恢复了清冷:“姐,那个臭小子让我们生十个八个的孩子,会不会是真的?”

李雪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正是身躯最成熟时。本身进入天坑后,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又怎么经得住吕涛那娴熟手段的**。开始还有些抗拒,几次下来,就喘气吁吁的投了降,男女之间的那点事,仿佛是进了成年区域,就可以任由男人无作非为的。

好半晌后,李梅不见姐姐回答,这才抬起红润的俏容。嫣然笑语嗔道:“姐,你说话讶?”

“这里除非不怀孕,只要怀上了,也只有生这一条路,”听得这句话,早就被李梅勾得心火缭绕的李雪,哪里还按耐得住。一不留神,一句实话脱口而出。略一思索,李雪又轻松的笑了起来,不就生孩子吗,谁让自己是女人,生个个,有什么大不了的……

搬运石头之中,吕涛在不远处的石崖下,发现一只无釉的土陶器的四足方鼎。陶器表面的花纹装饰,面上拍印一些回纹。

鼎,大多以青铜铸造。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像这样的陶器鼎,一般是很少见的。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吕涛误认为面前这只四足方鼎,是一种原始的烧陶方法制成的。从他的知识面来分析,原始的烧陶方法是不用窑的。因为他从文献上得知的唐代西北一带曾保留过这种古老的烧法,而且根据最近的实地调查,至今我国西南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无窑烧陶法”仍然持续未变。这种方法是在地面上铺放适当的柴草,放置晒干或烘干的陶坯后再用干柴草包围四周及顶部,外面涂抹一层薄黄泥浆(约1厘米),并留有通风小孔,以免燃烧过快。然后将地面柴草点燃,任其自然升温,约经二至八小时便可烧在陶器。由于这种烧陶法不能控制升温速度,尤其当周围柴草燃烧时,使陶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只能烧低温(约800℃以下)的氧化气氛,所以烧成的陶器呈红色或褐色。而一部分和草木灰接触的陶器则因受烟熏而成灰陶或黑陶。

虽然穴窑四周有窑壁,可以避免大量的冷空气,使烧成温度略有提高,但也很难控制空气量,所以仍是烧1000℃以下的氧化焰。产品多为红陶、褐陶。如果投柴过多,或将窑顶封闭,就会产生大量的游离碳素,使陶器薰烟而成灰陶、黑陶。例如仰韶文化时期的红陶、灰陶、黑陶往往同时出土,而龙山文化时期的灰陶、黑陶也不例外。这些都可说明它们在氧化气氛而且熏烟的情况下烧制出来的。

其实,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河南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1980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属距今4000余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断定我国支持在商代中期就已发明了瓷器。当时的青釉瓷生产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釉色多呈青黄,在氧化焰中烧成。中原地区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绿,在还原焰中烧成。这些原始瓷以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度,表层在高温下烧成与胎体结合很牢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属声。因工艺原始,故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器形有尊、豆、罐、瓮、钵等。

该说得,溶洞中的姐妹俩,已经说的差不多了。每个人心中的惦记,迫使姐妹俩找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后,这才走出溶洞。走入大自然本来就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的事情,而此时的他们并不这么认为。这样一个人类几乎没有到达的天坑、洞穴,领略由于地质变迁而留存的千百万年前的大自然风貌,亲手触摸那只有恐龙才能触动的原始植被,在几百米的地下感悟陌生世界里的生命涌动。虽然是人们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但这种生命极限的挑战,它绝不是那些躲在温暖的巢穴中,捧着一杯香茶的骚人墨客所能体会的。

走出溶洞的姐妹俩,一前一后的走在院当中。李雪一个眼神落到了吕涛手中的瓷器上。秀眉轻轻一拧,神色却没有多大变化,只是淡淡的盯了吕涛一眼道:“老公,又得什么宝贝了,看得这么认真?”

吕涛若有若无的瞥了李雪一眼,点头笑了起来:“从泥草中挖出一个陶器四足方鼎。”本想在说些什么。但却张了张嘴后,却又没说出话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