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听到这首曲子,晋雨柔双肩抖动哭成泪人一般。

封云岚见状不禁看了晋承岳一眼。

晋承岳明白夫人的意思,这个杨子伦果然非同一般。

不论他吹的曲,还是他画的像、题的诗都惊为天人。

哎,这个人如果不是军户那就好了。

其实封云岚想说的是,你女儿可能已经是这个男人的人了。

旋律继续在夜色里缓缓流淌。

有许多时候

眼泪就要流

那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

......

小小黑默默站在杨子伦的的肩头,这个男人是自己第一个见的人。

自己还吸了他好多好多的鲜血,那种感觉啊就是血脉相连。

他夸自己是远古的巨龙时候,真的好开心啊。

可当他说自己长不大、是他封印自己的时候,小小黑很不开心。

不是你的封印啊,是我还没有成长到那一步。

喜欢他开心地笑着抚摸自己,喜欢他故意对自己吹那呛龙的烟雾。

刚开始时不好闻,习惯后还会喜欢,因为那是他的味道啊。

流淌的旋律陡然转为激烈,琴声变得愈发地高亢。

就在这时候

眼泪已经流

那扇窗依然明亮为我守候

看过了多少海市蜃楼

让我回到小小的门口

......

随着旋律的起伏,凌倩雪觉得自己内心最柔弱的地方被触碰到了。

自己第一次遇见他,为何就感觉像相识已久远?

他教自己克服口吃,从千军中救自己出来,跟着他千里跃进,横扫万军......

凌倩雪怔怔地想着,小杨他一定是天外的人吧?

嘿,那一定得借到种才成,不然可就亏大了。

......

第二天,圣上抱病上朝了,这可是近些年的首次。

辅政王、太子各居左右,朝中重臣云集,肃然一堂。

上方辅政王沉声说道:“关于西北战事,西北行营总督左中正大人请出列上奏。”

左中正躬身说道:“圣上,辅政王,微臣这几日风寒浸身,嗓子不适,微臣垦请军机处李大人替我念奏折。”

辅政王点点头:“准。”

李玉庭暗自吃惊,让自己帮他念奏折,这个左中正是怎么了?

不过他面色平静,接过奏折凝起元力沉声念了起来。

“左中正荡胡奏。”

李玉庭第一句话就让朝廷重臣轰动了一下,老左这奏折居然还有名字?

“臣左中正谨奏:盖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虞、夏,今有强晋。”

“但突厥大汗叛逆,自以为强盛,不伏我大晋也。”

“今秋忽传,突厥王廷臣服于罗刹。”

“突厥年年扰我边境、杀我边民。”

“其大汗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以为孰不可忍。”

“忽闻王廷内讧,臣忧良机一闪即逝,斗胆自立荡胡军任总指挥,一军团长晋明侯任副总指挥,副军团长赵飞任前锋军总指挥。”

“冬日,三万荡胡军分两路杀入草原,赖圣上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所向披靡。”

“历时三月余,荡胡军横扫草原,踏破王廷,饮马瀚海,勒马关山。”

“此战歼敌数百万,俘敌数十万,大小汗王纷纷授首。”

“缴获突厥国玺,缴获金币上千万、牛羊数百万,珍宝玉器无数。”

“余者突厥仓皇逃之,或西或北,不知所踪。”

“自此,关山之内已无突厥,关山之内皆为晋土。”

“为大晋驱逐突厥,开疆拓土,诚为臣等之本职也,当万死不辞,九死而无悔。”

李玉庭念到此处,禁不住提高了声音。

朝廷上下俱是哑然无声,只有他洪亮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

左中正这个奏折所站高度之高、语言之凝练、战功之卓著,令众人震惊不已。

李玉庭不知不觉凝起更多的元力,声音愈加高亢。

“赵飞素有大志,常以驱逐鞑虏为己任。”

“此战其身先士卒,勇冠三军,率前锋军横扫北部草原,乃踏破王廷、关山决胜之大功臣。”

“赵飞誓师曾言:不驱逐鞑虏,大丈夫绝不苟活于世,其言出必行,实为以吾身兮,卫我大晋之典范。”

“可怜将星陨落,全军号痛,举国齐哀。”

“臣于民间录得悼诗一首,反复诵之深以为然,特献于圣上观之。”

“诗曰:夏时明月晋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关山。”

嘶。

朝廷重臣重重吸了一口气,辅政王晋桓面色倏然一震。

这首悼诗一听就恢宏大气、意境深远,难道是左中正借民间之口为赵飞而作?

众臣震撼不已,朝堂一片寂静,只闻李玉庭朗朗诵读声。

“臣左中正有言:宜破格封赏赵飞,追之以王爵,以示天下:卫我大晋者,无上荣光。”

赵成栋、赵卫国的身躯猛地一震,浑身都抖动了起来。

看着手中的奏折,李玉庭突然激动起来,他深吸一口气凝足了元力。

“自此后,犯我疆土者,宜悬头蛮夷邸间,以示万里:犯我强晋者,虽远必诛!”

“臣左中正叩首,愿圣上千秋万载,万岁万岁万万岁。”

轰的一声,朝廷上下顿时沸腾起来。

左中正这篇奏折彻底超越了朝廷重臣的想象。

如此功勋卓著,如此高屋建瓴、如此振聋发聩,如此文采斐然......

尤其那意境深远的悼诗,还有卫我大晋者,无上荣光,犯我强晋者,虽远必诛。

这是何等的睥睨天下,又是何等的王霸之气!

辅政王晋桓的手抖动了起来,圣上微微颌首,太子虽小却已眼含热泪。

李玉庭躬身说道:“圣上、辅政王,臣以为左大人此奏应明发天下,彰显我大晋之威。”

楚向天出列说道:“圣上、辅政王,臣附议。”

“同时臣认为左大人此奏应列入学堂,以强我大晋之基。”

嘶。

朝堂上下一片寂静,只闻吸气声。

众人心中了然,楚向天和李玉庭的提议若得采纳,左中正荡胡奏必成千古名奏。

左中正全身颤抖不已,牙齿禁不住磕磕作响。

辅政王晋桓转头看向了圣上,如此大事,他不敢擅自作主。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