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8年,中|国大地气候异常。6月12日到8月27日,整整77天里,汛期主雨带一直在我国长江流域南北拉锯及上下摆动。

长江流域在经历了冬春多雨和6月梅雨季节之后,7月下旬迎来了历史上少见的高强度“二度梅”,水位长期居高不下,8月份,长江上游的强降雨进一步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长江水位迅速上涨,出现全流域洪水,中|国大地经历了一场不寻常的洪水考验。

1998年8月1日,高水位浸泡近两个多月的簰|洲湾长江大堤突然塌陷溃口,洪水汹涌咆哮着直扑堤内,一时汪洋一片,顿成泽国。

这是自1954年7月2日第一次出现53500立方米/秒的洪峰后,长江第一次失守,25名簰|洲湾人遇难,19名解放军官兵在抢险中牺牲。

当晚溃口足有900米宽,溃口处的中堡村首当其冲。决口后,村民们只能迎着洪峰跑向地势最高的大堤,然后再从大堤跑到更高一点的干堤,才有一线逃生的机会。

其他靠后一点的村子尚有一点缓冲的时间,军队和当地政府调集了大量的船只,将除防汛力量之外的人口转移到JY县其他乡镇。至次日下午,80多平方公里的簰|洲湾顿成泽国,5万簰|洲湾人两个多月无家可归。他们直到两个月水退之后,才再度回簰|洲湾。

而就在六天之后的8月7日13时50分,长江再度告急,九|江大堤决堤30米。

黄色的水流,贴着地面流过来,看着速度不快,但是水涨得很快。片刻之间,开发区的居民楼一层窗户已被淹没一半,路边的电线杆仅余水面半米。

决堤发生后,当地的居民、周围的工人、居民、个体户、下岗职工都赶到决口处。人们跳进水里,拿着被套、苫布等一切可以堵漏的东西,近乎疯狂地与险情搏斗。

此次九|江的决口宽达30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决口也在不断扩大,狂泻的洪水向九|江城扑去,如不及时堵住,全城42万群众将陷入灭顶之灾,京九大动脉也会被拦腰切断。

紧急时刻,南|京军区派出2000余名官兵、5000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火速奔赴到现场。经过连续46个小时奋战,决口处一道长243米的围堰合龙,东奔西突、四处泄溢的洪流被制服。决口处涌水的流量、流速明显减缓,为大堤直接堵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8月11日中午12时,钢木土石组合坝绝大部分露出水面,险情得到有效控制,肆虐的江水终于被驯服地调头向下游奔泻而去,大堤决口至此被全部封堵。

8月15日开始,紧急投入抢险的6500名官兵又连夜突击填料3万立方米,终于在第六次洪峰到来之前筑起了一道长453米的第三道围堰。

至此,九|江大堤堵口取得彻底胜利。

军民用了3个昼夜,终于成功将长江之水堵在了九|江门外。滚滚长江收敛凶焰,九|江战役大获全胜。在3个昼夜的决战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24000多名官兵共填筑土石方12万立方米,筑坝用钢材80吨,堵口沉船10艘。

而就在九|江决口的前一夜,武|汉三镇度过了一个最为惊心动魄的夜晚。那天,荆|江水位第一次超过分洪线。

荆|江全长300多公里,上起湖|北枝|城,下至湖|南城陵|矶,这段河道蜿蜒曲折,泄洪不畅,汛期往往成为地上悬河。荆|江大堤作为武|汉防洪的重要屏障,历来是抗洪抢险的重中之重,险中之险。

1998年8月6日,荆|江洪水超过国务院“钦定”的分洪水位,一次重大抉择摆在人们面前:分洪,意味着921.34平方公里大地转眼化为泽国,33.5万人要转移,造成150亿元的经济损失;不分洪,如果决口,江|汉平原、武|汉三镇都将被淹,那损失就不是用百亿千亿所能计算得了的。

艰难的选择考验着决策者的能力。

8月6日傍晚,时任******的****乘飞机飞抵湖|北荆|州,他要把抗洪战役的“指挥部”搬到长江边,搬到最险要的荆|州边上来。而就在他抵达的这个夜里,紧挨着荆|江分洪区的GA县孟|溪大垸溃口,决定是否分洪的问题迫在眉睫。

更让人惊心的是,8月7日,宜|昌出现第四次洪峰,流量为63200立方米每秒,荆|江水位不断上涨,眼看就要很快就要突破荆|江分洪的争取水位。

不过,此次洪峰之后,荆|江水位就没有再次出现明显上涨,甚至出现一点回落,直到8月中旬。

8月中旬,川东和三峡库区暴雨倾泻,清江流域山洪如瀑,致使8月16日的沙|市水位回复到第四次洪峰时的超历史高位,甚至将超过45米大关。形势一下子到了最凶险的时刻。

8月17日,第六次洪峰到达荆|江大堤。面对汹涌而来的洪峰,万余名官兵发出震撼天地的誓言:“誓与大堤共存亡!人在堤在,我在人民生命财产在!”

一直参与荆|州抗洪工作的青年战士钱合飞回忆,刚到荆|州大堤时,“心怦怦直跳,因为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这一天,官兵奋战24小时,排除了28起重大险情。在全体官兵的死守之下,荆|州分洪区没有分洪,长江大堤安然无恙!

8月下旬,第七次和第八次洪峰都比第六次洪峰略小,皆顺利通过了荆|州大堤。而后的日日夜夜,部队官兵先后排除了300多处险情,创造了未溃一堤一圩的奇迹。保住了荆|江大堤,保住了武|汉三镇,保住了长江以北几百万人民的家园,也保住了京广铁路。

1998年9月份,这场世纪洪魔的肆虐渐渐告一段落。而与洪魔一起远去的,还有一些优秀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在抗洪救灾的前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家园的完整和百姓的安全。

1998年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

据初步统计,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NMG、吉|林等省(区)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常季红翻开剧本开始快速浏览,【惊涛骇浪】是以当前发生的洪水为背景,剧本的大概情节是:故事发生在1998年的夏天,青年军官张成文,因为和平年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他想要申请复原,但张成文的父亲张子明身为军长,希望儿子能够子承父业,继续在军营效力。然而,张成文却并不这么想,他满门心思想要转业,去追求个人的梦想,父子两人为此僵持不下,气氛十分紧张。

这时,连日的暴雨令长江水位猛涨,很快就超越了警戒线,洪水爆发,长江下游的群众受灾严重,二人只能放下矛盾,投入抗洪抢险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张成文的心态发生变化,他对于和平时期的军人使命有了变化。

甚至后来得知好友林为群在抗洪中牺牲,张成文在抗洪最关键的时期带领连队堵住了决口的大堤……

这是苏浩用拍戏的空余时间写的电影剧本,说写也不算太对,应该说这是苏浩以前世03年上映的主旋律电影【惊涛骇浪】为底稿,魔改的苏浩版【惊涛骇浪】。

虽然苏浩是文学系的学生,但一个电影剧本不是说写就能写出来的,剧本的第一步要先构思故事,其次则是根据故事框架构思剧情,然后才能用剧本特有的形式,以人物对话和舞台指示为主,再结合情节结构,编写剧本。

如果完全由自己去虚构故事,再编写剧本,所需的时间自然非常长,当然这个时间也无法限定,有时灵感来了,十天半个月就能初稿,甚至定稿。

但灵感这玩意,谁又说得准时间。

幸亏苏浩有卍给他的娱乐记忆,在他记忆中03年八一厂拍过一部以98抗洪为背景的电影,所以他就以03版【惊涛骇浪】的故事和人物为骨架,融入自己的想法就行了。

03版【惊涛骇浪】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主旋律影片,电影以1998年大抗洪为背景,全景式地再现了在那场百年不遇的严重水灾面前,全国军民万众一心,英勇奋战,取得抗洪斗争胜利的的故事。

03版【惊涛骇浪】影片故事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身为连长的军长儿子擅离职守,使得自己连的代理连长牺牲。擅离职守时,他也在抗洪,并结识了一个漂亮的女研究生。事后军长惩罚他,将他降为普通士兵,女研究生求情但遭到拒绝。最后,连长依靠自己的努力重新获得了军长的肯定。

第二部分:军长的下属团长常年没有假期,使得身为防洪研究所专家的女儿总怀不上孩子。两人总想忙里偷闲做|爱,但长江洪峰一次次的到来阻止了他们。最后,两人将在洪水中失去父母的孤儿领养了。

第三部分:防洪研究所所长爱岗敬业,在大洪峰到来前来到最危险的岗位指挥防洪,险些丧命。

第四部分:运输防洪物资的士兵路过老家,双眼失明的奶奶非常开心。此后,士兵运一车物资,他就掰一粒玉米,几天后玉米粒都不够了。休息时这位士兵发现管涌,于是奋力抢险,最后死在水中。老奶奶得知后,非常伤心。

第五部分:一个大富翁的儿子在抗洪中牺牲,使得刚刚为灾区捐款五十万的父母非常伤心。为了完成儿子的任务,曾经当过兵的父亲作为一名普通士兵重新回到了部队。

通过这五个故事,电影展现了1998年中|国人民抗洪的盛况。

03版【惊涛骇浪】电影里面塑造了很多的英雄形象,电影中有名有姓的角色有24个,人物个个鲜明独特,没有绝对的主角配角。影片不但写了个人,还塑造了英雄群像,同时凸现了个人的血肉、性格。

03版【惊涛骇浪】虽然是一部主旋律影片,但导演并不希望影片只是纪实性的,所以在拍摄中加入一些人性化的元素,于是在抗洪的大背景之下又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元素,如父子情、夫妻情,还有恋爱中的青年男女的甜蜜恋情。

但是想法太多,没个主次,观众没有一个注意点,太多的人物、情节元素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看完了,发现这是什么呀,什么都没记住。

别人不说,反正苏浩看时,真的是有点儿让人目不暇接。

苏浩试着用后世商业片的叙事手法编写了苏浩版【惊涛骇浪】。

商业片拍大事件,不从这个事件本身上入手,而是从一个小人物的身上挖掘这个事件的一些个反映人性的东西,这也是好莱坞的常用手法。

所以苏浩版【惊涛骇浪】中,苏浩把原版中好几人的剧情都放在男主角张成文身上,苏浩版【惊涛骇浪】着力点不是在抗洪救灾的上层,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待这场灾祸,甚至他都想过主人公可以是个军人战士,但没有那个当军长的爹,但是这样一来剧情冲突就有点儿淡了。

苏浩这是按照后世主旋律电影融入商业片元素那一套来编写的剧本,这麽做是为了让这部电影贴近普通百姓,贴近生活,从而让这部电影更接地气。

苏浩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了解、接触,他认为一部电影想要成功,最重要的是内容,接着依次是导演、团队、演员、营销和投资。

投资不用说,没有投资拍不成电影。

营销,电影营销很重要,做电影不是你拍的好了,别人就会掏钱观看,你得打出你的名气,让观众自动的走进电影院观看你的电影才行。

比营销重要的是演员,电影的故事,是演员来演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说就是团队,一个团队就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摄影、道具、配乐、美术、灯光、化妆,以及电工、特效、武指、剧务,都是这个灵魂的组成部分,只有大家一起使劲,一起苛刻要求,才能让电影更加出色。

再往上是导演,导演这个其实是要分开而论的,对于那些经典电影来说,导演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导演使之成就经典;但是一般的商业电影,对导演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后世经常出现电影中途换导演的事,电影照样如期上映了。

以上这些对一部电影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些对一部电影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内容,一个好的剧本是一切的基础。

好的电影,打动人的元素很多,演员某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某一首让你神伤的歌曲,或者是一个唯美的画面,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单独的眼神、歌曲、画面,这些绝对不会让观众认为那是经典,只有将这些东西顺畅自然的组织表现出来,你才会觉得这就是经典。

而要做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剧本,把这一切都串联起来,编写出一个完美的故事,然后有人投资,再通过导演、演员、拍摄团队把故事拍出来,接着营销上映,观众才能看到,才能成就经典。

国产电影为什么好片稀少?这就是原因。

国内电影最大的问题不是拍摄技术落后,经费不足,而是国产电影大部分都先天不足,没有一个好剧本,真正会讲故事的人不多。

五代导演之所以很取得这麽辉煌的成绩,和当时我国有一大批优秀的作家,这些作家创作了很多非常优秀的故事绝对是分不开的。

因为往往那些质量上乘的电影它本身的原著就是一部经典的,五代导演恰好抓住了这个机会,把原本就有极高艺术性的小说拍摄出来,原本的故事本就精彩,只是充分的发挥出来了而已。

中|国电影很多时候之所以拍得那么烂,从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剧本一塌糊涂,任谁看到都忍不住的感叹,这特么什么玩意。

苏浩很重视剧本,反反复复的修改了四五遍,才最终定稿,他把原来电影中不合理的地方都提炼出来,要么删除,要么修改,或者做一个清晰的交代,这次成了苏浩版的【惊涛骇浪】。

常季红看完剧本抬头看看苏浩又看看手里的剧本道:“你决定拍这部电影?”

苏浩道:“没错。我决定拍这部电影,并且是近期就拍,以最快的速度拍完,而且这部电影的票房收益,扣除了成本,所有盈利都捐出去,一分都不留,当然了,要是赔本了那就没办法了。”

常季红听了苏浩的话道:“真的,要玩这麽大。”

苏浩肯定道:“当然。”

当下的天下大势,那自然的就是眼前的抗洪救灾,这场大水实在是太过凶猛了,甚至是攸关了祖国的繁荣安定。

苏浩决定拍部电影,自己也要为抗洪尽一份力,当然在尽力中,自己也有收获,那就最好。

苏浩一直都明白影视圈是一个水很深的圈子,不是谁都能玩的转的,贸然进入,很可能会栽跟头,弄得头破血流,甚至是血本无归。

京城影视圈更是如此,对于一个陌生的、进圈子抢食的外来者,那些影视公司的老板绝对不会投来善意,虽然不一定投来恶意,但随手添堵也不是苏浩愿意看到的。

当然如果你低调闷声发大财,慢慢发展,那就不必在意,你可以花几年时间积蓄力量,等别人发现你威胁到他们,要对付你时,发现你已经不是他们可以轻易对付得了,也行。

可这一套对于苏浩来说太慢了。

苏浩现在是在和时间挣命,从94年到现在,苏浩已经重生四年时间,今年是他在学校最后一年。明年他就毕业了。

毕业后他的主要精力就要放在娱乐圈了,以后他是要自编自导自演往巨星发展的,而想要实现自编自导自演那么影视公司就要有这个实力。

影视公司的实力主要体现在创作能力、拍摄制作影视剧能力、艺人数量与质量、宣发服务能力、资本运作能力、作品影响力等多方面。

而一个影视公司要想发展首先要先立足,站稳脚步。

苏浩这次拍摄【惊涛骇浪】就是为了在京城娱乐圈站稳脚步。

只要电影【惊涛骇浪】取得成功,在上面留下好印象,那么希望娱乐就有所依仗,在没有大的利益纠纷之前,没人愿意当出头鸟来为难希望娱乐的。

所以苏浩才不惜浪费出演【还珠格格】第二部这个机会,也要拍这部电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