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骇浪】的整个拍摄工作都完成了,但这还远远不算完,电影还要进行后期制作,不然这片子没法上映。

电影后期制作是对拍摄完的影片做后期的处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包括剪辑、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般基本上是初剪-正式剪辑-作曲选曲-特效录入-配音合成这样一个流程,

后期制作最关键的一个工作是剪辑。

剪辑,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一部电影的剪辑极为重要,没有这个工作,那只能说是一个又一个镜头,它们需要用剪辑来变得连贯起来,生动起来。

剪辑既是影片制作工艺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再创作,没有剪辑的电影什么都不是。

剪辑是电影制作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步,但是现在的电影学院这样的专业级高校,居然没有电影剪辑这个专业。

听上去很可笑,但事实就是如此,现在电影学院没有剪辑专业,一直到新世纪后电影学院才开设这一专业。

剪辑某种程度上决定一部电影的品质,但很不幸的是希望娱乐现在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剪辑师,现在招的这个还是学徒水平,没等苏浩开口他就说了自己剪不了,苏浩早就预见到了这种情况,所以拍摄前就商定好了,八一厂负责后期制作一切工作,希望娱乐在一旁协助,其实是想偷师。

但苏浩也不是就放任给八一厂,虽然他不会剪,但他脑子里有这部片的大致印象,所以苏浩也跟剪辑师一起,苏浩在这过程中也学习一下剪辑。

剪辑主要是按照生活的逻辑来将一个一个的镜头形成故事,但这只是她的一部分手段,剪辑还有很多种招法,甚至可以将两种完全不同的镜头融合在一起。

剪辑对一部电影的重要是不用赘述了,那对一部电影来说找一个好的剪辑师就非常重要了。

在电影银幕的光影世界背后,有一群被称为电影剪辑师的幕后“剪刀手”,他们不像大牌明星那么星光闪烁,但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将杂乱无章的电影素材剪辑成片奉献给观众。

当下电影市场日益繁荣,在电影艺术和技术领域,电影剪辑师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剪辑师是电影制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有评论家甚至认为,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做到情节紧凑、画面流畅、故事动人,很大部分归功于优秀剪辑师。

剪辑师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从上万尺的胶片素材中挑选出精彩的镜头连接在一起,还要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将导演的艺术构思、自己的意图完美地呈现在银幕上。

剪辑师要有一定的文学背景,不仅要懂电影语言,还要懂文法,剪辑就像写文章一样,段落感要强,镜头与镜头之间是用逗号、句号必须做到心中有底,否则就难以达到连贯流畅又有节奏的效果。

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剪辑师不但能完电影的剪辑工作,而且能成就一部影片。

1992年剪辑师林|安儿接了李|连杰主演的【太极张三丰】,导演袁|和平想在电影里表现太极的刚柔并济。

导演和演员都是顶级的,可是如何在电影里表现出太极的玄妙,却让她费了一番心思。她自己剪了好几个版本,柔的部分用慢镜头来剪,发劲的那一段用正常的插进去,有的刚刚相反。

就这样剪了好几个版本给导演看,看了之后大家都很兴奋,而【太极张三丰】也成为影迷心中的一个经典。

好的剪辑不仅可以成就一部电影,还可以挽救一部电影。

远的咱不说就说近期首映的【荆轲刺秦王】。

筹备三年多、拍摄历时二年,大牌明星加盟多;耗资巨大的【荆轲刺秦王】,终于在今年和观众见面了,【荆轲刺秦王】10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映,结果不是令人满意。

【荆轲刺秦王】首映之后就遭到了观众和新闻界众口一词的“口诛笔伐”。认为该片虽然场面宏大,耗资不菲,但叙事混乱,脉络不清;编导给这个故事承载了过多的思想,使之观看起来过于拖沓、疲惫,与国人的欣赏习惯相差甚远。

陈导一看这不行呀,这部片耗资巨大,可不能口碑票房都得不到呀,陈导在认真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之后,将该片重新“回炉”剪辑。修改后的影片与原来相比,减少了15分钟的片长,将情节进行了重新“排列组合”。

因此【荆轲刺秦王】可能创造了一个吉尼斯世界记录:一个大投资的商业电影弄出了三个版本。1998年10月8日,全国首映版;1998年11月,RB公映版;1999年8月6日,全国公映版。

RB公映版和全国公映版这两版是陈导重新剪辑的版本,RB公映版名叫【始皇帝暗殺】,全国公映版名叫【荆轲刺秦王】。

两个版本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剪掉了潘|长江、赵|本山等大约一刻钟的戏;变平铺直叙为板块结构,加入“秦王/刺客/孩子们/赵大夫/秦王与刺客”五个小标题串连;在“杀造剑人”、“活埋儿童”、“易水别离”等细节取舍和处理上有所出入。

之所以要这么详细地说明版本情况是因为:这两个版本差别太大,以致于可以当成是两部不同的作品来分别评价。【始皇帝暗殺】这个版本最大的主角就是嬴政(而非荆轲),全剧着力表现的就是他,所有情节的发展都是为他服务的,甚至“刺秦”这场阳谋都已经可有可无了。

后来的结果显示陈导重新剪辑很有成效,【荆轲刺秦王】总投资1000万美元,内地票房1000万人民币,RB票房15亿日元(合1400万美元),影片LD销售500万美元,这还不算东南亚、欧美等地的票房,电影已经回本。

当初签合同时商定【荆轲刺秦王】的国际收入全部归投资方所有,国内票房,全部由中方合作单位获得,最后双方不仅收回了全部投资,而且还有不菲利润。

所以别看新闻上说,【荆轲刺秦王】血亏,那都是不明真相的人瞎起哄,要是陈导真的让投资方血亏,谁还会投资陈导继续拍大片,那之后的【无极】也就不会出现。

当然电影虽然通过陈导的重新剪辑,在票房上有所斩获,却消耗了陈导的“人品”,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咱不管别的,但陈导重新剪辑【荆轲刺秦王】真的挽救这部影片,至少是在票房上,这时可以肯定的。

所以一部电影遇到一个好的剪辑师是多麽幸运。

【惊涛骇浪】的剪辑师是八一厂的剪辑师朱|建龙,据说他经验丰富,剪辑过大量八一厂拍摄的作品,但苏浩查看后世记忆,发现那些出名剪辑师中没他。

但既然是八一厂安排的剪辑师,应该不会太差,因为现在这部电影已经不是两家公司拍摄一部普通电影,因为他已经引起上面的注意了。

苏浩在一旁看着朱剪辑师剪辑,他发现这个人还是挺有本事,可能是比较低调所以后世不太出名。

就比如在张成文等人加筑大坝最后都累晕过去,朱剪辑师就加入了一小段长江平和时的镜头,这样就象征着洪水的威胁暂时不在了,而观影的人也可以暂时松一口气,节奏感就出来了。

这真的让苏浩大开眼界,他从来都不知道剪辑一个电影是这么的有意思。苏浩在一旁看着朱剪辑师剪辑,边看边学习,不时他还提些建议,虽然并不是要求朱剪辑师按他说的剪,毕竟人家是专业,但两人会讨论,看看那种效果会更好。

剪辑的工作进行的很顺利,但一部电影的后期制作还有很多个项目。

剪辑进行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进行配音,八一厂安排的配音师名叫叶|小纲,据说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作曲家,出身于音乐世家,四岁起随父亲叶|纯之学习纲琴,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之后到国外深造,其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国外大奖。

1989年,叶|小纲被列入英|国剑桥出版的国际名人录和国际音乐名人录。

1998年被上|海交响乐团聘为驻团作曲家,同时受SZ市委宣传部和GD省委宣传部的委约,创作交响乐【春天的故事】和舞剧【深圳故事】;以及芬|兰国际音乐节的委约创作了室内乐【Marginalia】。

看他的简历,这是位真正的大牛,要不是宣传部找人家给【惊涛骇浪】配乐,苏浩自己请人家可能不会来,当然也不一定,事无绝对嘛。

苏浩和他说了下这部电影的基调,和自己的一些要求,并把歌曲【为了谁】交给他,就全拜托给他了,在这方面苏浩是一点都不懂,也不瞎指挥,交给专业的人,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了,要学会相信他人。

自己等结果就行了

后期的事苏浩不在操行,现在开始考虑宣传的事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