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恒的这一系列操作,也让高鹏飞对文人的刻板印象开始改善,原来读书人也不都是满嘴之乎者也的假道学,读书还能知道这么多有趣的事情。

想到这里,高鹏飞感叹起来

“就你这脑子,多莫族那简单的脑仁确实搞不过你啊。”

“我这也不是诓骗他们,而是真的为他们着想,他们那谷底确实不适合人居住,比如他们部族的女性这么多年生育比较少,就是长期生活在谷底造成的。

女人身体本就属阴,在那阴邪环境生活久了,身体都会体寒,女子身体体寒是很难孕育的,这也是多莫族这几年人口繁衍缓慢的原因。

我这次不过给他们一个离开的契机罢了,别的我不敢保证,但是他们跟着我去理南县定居,绝对会比之前生活的好。”

高鹏飞听到许恒最后一句话,才真正佩服许恒的为人,许恒确实真为这西南的百姓着想,暗想若西南多一些像许恒这样的官员,西南绝对会安定很多。

许恒带着多莫族的人来到了理南县,然后许恒就开始着手安排他们的住处,许恒巧妙的把他们都分散居住,尽量不让他们居住在一块。

因为一个部族生活在一块,虽然相互熟悉,但是部族群居在一起,很容易产生排外现象,很不利于民族融合,对于县衙的治理的不方便,打散居住是最好的方法。

当然直接让他们分开住也不行,许恒想了一个借口,告诉他们公田里的好田都是分散的,好田地肯定不会挨着,

自己分地是按照人口分的,人若想种地方便,最好住的离地近一些的地方比较好,尤其想分到好田,这住就的离的远一些。

当然许恒也没让他们住的太远,也不过几里地的距离罢了,不要小看了几里地,这中间的距离,许恒打算安插别的部族。

部族都穿插居住,短暂的矛盾肯定有,可是长期下来也方便他们的交流融合,都给往一家子融合去吧,不要争什么你家我家了。

现在种公田也方便,县衙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便利,种子,农具都是县衙先赊给他们,种地也有专人来指导,定期教导农耕知识。

他们只需要听话照做提供劳力就行,完全没有压力,尤其这里土地有多年丛林落叶变成的腐殖质,和大火燃烧后的草木灰,属于能肥沃到让中原百姓羡慕哭的程度。

第一年耕种也特别顺利,庄稼产量比他们在谷底多不少,因为第一茬庄稼的丰收,也让多莫族人的顾虑放下,全心全意在理南县附近定居下来。

同样想法的还有荒,辕等其他搬迁来的部族,因为别的部族得到好处,别人也都看的到。

慢慢的犹豫不决的小部族也开始来县城附近租种公田,甚至到最后公田都不够分的程度,理南县开始往繁华的道路上前进。

两年的时间许恒的理南县城附近已经定居的人口达到三万人之巨,称的上是附近远近闻名的大县。

可不要小瞧这三万人,现在中原地区不说其他繁华城市,哪怕京城也才百万人口。

西南这个偏僻的边境,人口本就稀少,称的上人口多也只有云城,许恒刚来管理理南县时,统计出来的才几千人,连一万人都没有,这还是包括了没在县城居住的赵家堡。

现在能有三万人定居尤其还是在这短短两年时间是很了不得的政绩,人口的增长也是一个官员的政绩考核。

当然多出来的人口肯定都不是生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周围的部族迁移过来。

理南县城依靠盐井和公田的优势,吸引不少部族定居,公田的持续丰收保证了百姓手里有粮有钱,加上盐井也让许多部族来理南县交易。

许恒这里售卖的食盐不光品质好,价格也低廉,就这保证了理南县有很大一趣÷阁税收,许恒的养廉银是年年增加。

理南县的基础建设也发生了大变化,城墙总算变的结实高大,而不再是简易篱笆墙。

除了盐井给理南县带来繁华,还有商业行为,许老四回中原后,也卖力帮许恒的理南县宣传,许恒对于经商环境也特别注重,这两年来理南县交易的商队络绎不绝,这也带动了理南县城的繁华。

商队爱来理南县除了经商环境好,这里特色产品也很多,虽然西南的特产其他县城也能有,但是理南不一样啊。

理南县衙会帮商人做一些特色产品的营销,只要按照理南县的方法操作,都会大卖,比如那特色的铜钱草。

因为之前宣传营销出名,铜钱草招财的名声可是在中原站稳了,基本只要爱摆设风水财位的店铺,柜台上都会摆放一盆铜钱草。

铜钱草不光寓意好,这长的也雅致,只要找一个别致的陶土盆,盆地放一些淤泥,再栽种两三株铜钱草,定期浇水不过一旬就能达到爆盆的效果。

郁郁葱葱的状态,摆放在书房内很是雅致,听说连皇上的御书房内也摆着一盆铜钱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慢慢的就连普通百姓也会养一两盆。

哪怕铜钱草利薄,但是量大带来的利润也很丰厚,因为铜钱草在北方是一年生植物,还是雌雄分株,许恒售卖铜钱草时只挑雌株,这不每年都会有商队来理南县购买铜钱草。

为了方便经商,许恒还麻烦高鹏飞利用他手下的军队,修整了一条从云城到理南县的快捷道路,要想富先修路,这路修通常后,来西南经商的队伍,除了必到首府云城外,理南县也是他们来云南的必经之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