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州的知府陈大人现在正在自己的府邸内愁的焦头烂额,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最近头发都白了不少,主要是湘州旱情太严重了,现在已经不是旱情,而是旱灾了。

本来他还打算开仓放粮,安抚流民,不要他们跑出去,谁知随着旱情加重,流民越来越多,这粮仓中的粮肯定不够,这个时候他就处于两难境地。

想管吧,管不过来,不管的话,若他们到处跑,引发民乱,最后朝廷肯定会治自己的罪,就这纠结这几天,已经有流民变成流寇劫掠百姓,他现在时不时收到旁边州郡的公文问询。

这时外面有官差来报云城知府许恒给他送了公文,陈大人以为许恒也是因为有流寇去了他的云城劫掠,特地发函问询。

陈大人暗想这群刁民还真能跑,隔壁穷乡僻壤有什么可跑的,这不是让许恒看他笑话嘛。

这陈大人本来打算继续做乌龟,没打算拆开这信,后来想想若不跟许恒有个交代,万一他告到皇上面前,那可就遭了,这许恒可是很得当今皇上赏识的,他可惹不起。

陈大人打开许恒的信,看着看着眼睛都瞪大了,旁边的师爷幕僚,对于陈大人的表现很是好奇,就问他,这许知府说了什么。

“这许恒竟然打算来我们湘州招募民工去帮他整修水利,而且民工一概不挑,男女老少,都可收留。

而我们若帮他做中介,只要辅助云城招募,他就会给我们送来一批粮食作为回报。”M..

许恒这个意思就是表明他那云城可以接受流民,这湘州出面的话,还可以提供报酬,许恒这封信可以说瞬间解了湘州的难题,当然也有多思的人提出疑问

“我记得云城可是偏僻,这财政还是多年吃朝廷救济,这许大人何处弄来这么多赈灾的粮款。”

“谁知道呢,管他如何弄来的钱财,既然他要这些刁民,那就直接给他送去吧,省得这些刁民给我添乱。”

下面的郡县已经有报告,有刁民犯上作乱,劫掠粮仓,若持续不管,恐怕这事就不是单独一两件了。

“但是大人,许大人这个要求,可是男女老幼都要,若是湘州的百姓去了云城定居,我们的人口肯定会降低,这不是是生生从我们湘州挖取人口啊。”

“这个时候人口有啥用,多张嘴多口饭,就这情况谁养的起,他许恒想要,不正和我意,而且许恒那小小云城能有多少粮食。

他现在充大,等灾民在他那里吃不上饭,肯定会闹,等这旱情过去,穷乡僻壤谁想待,老百姓自然会回归湘州,

他不是对着劳工没要求嘛,那咱们就多给他点。”

于是湘州的知府开始派人到处招揽流民,集体送往云城,这百姓路上的吃喝,云城已经有人提前打点,至于许恒给湘州送的粮食,都靠许老四帮着筹集过来从并州运来。

这事有了陈知府的帮忙,许恒招揽流民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云池的水利工程也顺利上马,许恒整个夏天都在云池上待着。

现在云城还有旱情,云池水位处于正常之下,许恒收来流民,开始安排挖沟渠,先引一部分浇灌田地,缓解附近的旱情。

财力,物力充足,云池上人声鼎沸,各个位置工作的人数不胜数,男人河堤上干重体力活,女人则负责后勤,老人看护孩子,只要懂事的小孩都会上去帮忙额外给饭,许恒这里主打不养一个闲人。

空闲时间,许恒还会派人给这些民工上课,讲述云城的前景,引导安排他们落户定居事宜。

虽然故土难离,可是这云城相对于老家湘州,可是好太多了,先不说环境如何,这云城的官老爷才是真正的青天大老爷。

他们老家遭遇旱灾,官老爷借钱也要把他们找来,给他们口活下去的饭吃,尤其对他们还很优待,上工的男人每天都能吃到干的粮食,哪怕老幼也有口活下去的吃的。

听说他们现在干的活是疏通这云池的出水口,让这云池水位降下来,到时云池的环湖荒田都会成为良田。

只要决定在云城定居下来的人,都可以分到一定的土地,除了这些,知府大人还帮助他们租赁农具甚至耕牛都有。

这条件让来逃荒的湘州百姓想都不敢想,他们来之前只想着能吃口饭活下去就行,等这旱情过去了,再回去重建家园。

现在许多人看到云城的情况,都纠结犹豫了,当然也有在老家没什么牵挂的人,同意定居下来,官府已经领着他们去划分土地,现在就有人趁着休息的空档,领着家人开始搭建房租,拾掇土地,提前烧荒,就等旱情过去,直接开垦。

从湘州逃荒来的半缺耳,正坐在自家暂时跻身的草屋前,收拾着自己上工的工具,这男人上工都分配了工具,是一把铁铲,这还是许恒特意让茺州的铁矿打造的,这样挖沟渠的速度提升不少。

许恒做人做事还是比较人性化,虽然让这些流民以工代酬,但也没想压榨着人变成机器,每十天还是会分批放假。

今天就是半缺耳休假,半缺耳因为先天耳朵畸形比正常耳朵小一半,周围的人都这么叫他,久而久之这也就成他的名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