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雄之所以知道天下有奇书,乃是他少年时候的一段奇遇。他少年时上山打猎,突然眼见一处似龙模样的山在移动。他以为是看花了眼,于是跑去追那座山,结果越走越远,坠入迷途。在那座龙山的山头,他寻到了一处洞天福地,里面竟然全是上古典籍。”

老道士张云舍对褚四海和李青山不紧不慢继续说道。

李青山见老道士已经说了将近六个时辰,心疼说道:“师父,你回观里休息一下,喝一下水再说罢。”

老道士摆摆手,说到:“无妨,你且继续静心听。在这些上古典籍中最为珍贵的自然数那两部天书,一部是《天阳神功》,东方雄自己练。一部是《神龙九式》,需要天生金刚体方能练,后来转赠给了吴十步。扫平十六州之后,东方雄成为‘武帝’,然后将这天下十六州按功分配,武圣掌管北部三州,文圣治理东部三州,我所在的云虚观管辖中部三州,其余南部二州、西域二州以及海外归墟、方壶、蓬莱三州均有‘四杰’赵常剑、李灯阑、沈百里、杨三典把持。东方雄仅仅做了“武帝”三年,突然带着九龙血玉突然离奇失踪,再没出现过,至今已有十数年不见踪迹。传闻他是寻找了秘地,修炼更为可怖的神功;又传闻他已飘扬出海,寻找海外仙山,以求长生不老。”

“流水十年间。十年来,许许多多的人想寻找到东方雄。有的人想知道他生死,故人念旧情;有的人想知道他生死,因为想争权夺利。如今天下仍能太平,皆因我与武圣、文圣三方互相制衡。半年前,武圣袁十步来访之时,他与我较量内功,我感觉他的‘神龙九式’霸道无比,已是‘地’境,如今应该快突破至‘天境’。现今我去了两层功力,此消彼长,已断然不是武圣、文圣对手。若我不及时恢复并更进一层,只怕这天下又要起风云。”

老道士沉吟一下,继续说道:“为今之计,我只好闭关修炼,冲击太虚太玄功的炼气化神之境。时间可能短则半年,长则数载。老褚,你带青山下山游历,历练修为吧。他这十六年来,只呆在这仙来山,对世道仍一无所知。”

褚四海和李青山同时“啊”地一声。

老道士摆摆手,接着说道:“此次下山,除了游历四海增长见识,你们要牢记几点:一是青山还需要到云虚观熟读那里的道家典藏。你我不行师徒之礼,但有师徒只实。你不必遵云虚观的清规戒律;二是青山不可轻易显露武功,以免锋芒太露,招人嫉恨;三是为武一道,切记天下武功虽多,但勿贪多,在精不在杂。太虚太玄神功需勤加修习,好在这门神功与别派武功大为不同,运用‘太玄吐纳法’,真气能自行运转,就连睡梦中也能取得进步。剑术一道,可学可不学,只用心悟剑,有朝一日真正达到身随剑走、身剑合一。这天下大势,迟早需要你介入其中;四是若有武帝东方雄的线索,就跟踪寻找,此事事关重大。我身上这枚玉佩,也给青山随身带着吧,‘紫云神剑’也由你们带下山。”

说罢,解下腰间的玉佩,给了李青山。

老道士指着玉佩说道:“你们看到这上面有一条腾云驾雾的龙了么,这玉佩也叫‘云龙’玉佩。文圣上官经纶身上也有一枚,上刻有一条缠在华表之上的龙,叫做‘文龙’玉佩;武圣袁十步身上也有一枚,上刻的乃是一条张牙舞爪狂怒之龙,叫做“狂龙”玉佩。另外上官经纶的弟弟上官逐风也有一枚,上刻一条隐没在江中的龙,乃是‘江龙’玉佩。”他指了指“”当年文圣在青山幼时曾当作见面礼赠之。另外还有极为重要的一枚,乃是天龙玉佩,是武帝东方雄亲自带着。正所谓‘天龙出,诸龙随’也就是只要有天龙玉佩,可调遣其他四龙,其实天龙相当于‘兵符’。当今武林宿老看到这几枚玉佩,自然敬畏三分。”然后又指着紫云神剑说道:“紫云神剑是你之物。但你尚未懂用剑,此剑又是神兵利器,削铁如泥,因此暂时由褚四海背负着吧。”

老道士重重叹了口气,接着说到:“武帝消失已久,我看天下将不会太平多久了。且看你们造化吧!”

交代完毕,李青山、褚四海陪同老道士上到仙来山顶。这仙来山海拔极高,越往上越寒冷,越往上越陡峭,山顶高耸入云。他们三人都已有内劲修为,攀山自不在话下,半个时辰就到了山顶。山顶上云雾缭绕,上面竟有一坛池水,清澈幽深,碧绿如玉,平平如镜,是以叫做“镜池”。老道士引着他们进入一个极为隐秘的山洞,里面曲曲折折,到了其中一个巨大的石室方停下。室中竟然早有一人在等待,褚四海和李青山正眼一瞧,竟是沈谙。李青山已经许久未见沈谙,此刻见到,自然上去叙旧。褚四海环视一眼,发现室内贮藏物品甚多,可见老道士对于闭关一事,早已叫沈谙准备。

“就到此,你们去吧。”老道士说完,头也不回走进石室,挥挥手叫他们三人撤出。李青山等三人刚退出石室,石门轰然一声关上。

李青山怅然若失,呆立良久才离去。

回到道观,李青山和褚汉山收拾好行囊,准备下山。毕竟十年未下山,这一离开还真有点不舍,念念不忘回头。褚汉山笑骂他娘气。

他们来到山脚,顺便告辞养父养母沈谙和杜岄,并将白狐寄养在沈杜家中。沈、杜两人听闻老道长安排了张云舍下山历练,虽心有不安,但看到有褚四海陪同着,心想大可放心。沈明月听闻哥哥以及师父要出游,吵闹着要跟着去。李青山板着脸不给她跟随出去,她一恼火跑回了房间。

两个人便出了门。仙来山原本是在中部与东部交界处,他们按照路线是先从东南一带走起,然后迂回中部,最后往西北部。东部三州分别是鲁州、齐州、吴州,为文圣“上官经纶”所管。三州地势平坦,平原居多,肥田广阔,鱼米丰盛。

一路上,小道士处处好奇,东瞧西看。褚四海阅历广泛,对这一带风土人情尤为熟悉,一一为讲解当地的名山古迹、宗门教派、武林人士。特别是讲到东部三州最为出名的是“文圣”上官经纶,天纵英才,由文入武成圣,且为人儒雅,对三州实行文治,三州之内风气崇文,不太重武,但上官经纶所建的崇文宫,巍巍百里,气势恢宏,里面高手如林、谋士贤人甚多,庇护这三州之境不受其他州的宗门教派欺压。而且上官经纶宽厚待人,鼓励耕织,不禁商贾,因此三州之内民安人兴。

李青山听后,对崇文宫心驰神往,对那“文圣”上官经纶也大为佩服。忽然他想起年幼之时的教书老师,于是说道:“不知道我那上官老先生,与这上官经纶认识么?”褚四海在旁诡异笑着,闭口不答。

两人一路闲聊,竟也不寂寞。这一日,他们来到鲁州中部的五仙郡,一老一小一前一后走在大道上。忽然身后哒哒哒马蹄声响起,大道上数匹马奔跑过来。李褚二人闪在道旁,让他们先过。

来人都是鲜衣怒马,显然是富贵人家。其中居中的一个少年,骑着耀眼的白马,似乎是这一群人的主儿。这少年,实在太英俊了!他约莫跟小道士一样十五六岁年纪,身材不是甚高,匀称修长,面如冠玉,皮肤胜雪,眉如远黛,双眸璨璨如星,眼波流转。头上一顶镶嵌鹅黄宝石的软方帽,一身浅绿雕花丝绸长衫,外罩薄如蝉翼的烟罗软纱,映衬得那些显露在外的额、颈、手等肌肤更是雪白,犹如发光的白玉。真是光彩照人!

李青山自打下山以来,第一次看到这么丰神俊逸的人物,情不自禁盯着瞧,似乎失了神。那少年也回头瞧了一眼小道士,突然了勒马停住,上下打量李青山,眼光停留在了李青山腰间系的玉佩上。随后眼光一转,又上下打量褚四海,看到他背后包裹严实的长型武器,里面是“紫云神剑”。

那少年朝着李青山点点头,说到:“小道长可是来自中部三州的云虚道观,此刻是要去何处?”声音甚是软糯柔和。

李青山望着少年,深感自惭形秽,拱手行礼,答道:“不是来自云虚道观。小道来自中部州和东部州交界处的仙来山仙来观,此番是云游四海,走哪是哪。”

“哦,仙来山仙来观啊?没听说过,改天有时间要去瞧瞧。那小道长可否跟我们前行?老三,腾出两匹马来!”

“不必不必。小道十分感谢!~”李青山赶忙摇手摇手。

“那好,后会有期!”那少年说完,对着小道士粲然一笑,唇红齿白,继续策马前行。

李青山看到那少年一笑,不知为何,竟然心口一荡,望着他的背影呆呆出神。褚四海在背后“咳咳”两声,随后阴仄仄怪笑。

李青山脸色一红,知道褚四海要说不好听的话,自是不搭理他,继续走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