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重逢(IV)(中)

齐海并没有惊讶,也没有愤怒,只是平淡地说:“几位大人,不知道为什么拦着小人的去路。”路上此时从各处回家或是出来吃饭喝酒的人挺多,一些爱看热闹的都围了过来。

“齐海,你这个忘恩负义的,现在装不认识我们了?妄自周大统领对你那么器重,你却跑去了唐家做下人。”

齐海慢慢地取下斗笠,露出那张颜容尽毁的脸:“我已经武功尽失,你觉得周大统领还会器重有这样一张脸的我吗?”

几个军官倒抽一口气,楞怔在那里。其中一个反应过来,指着他鼻子说道:“虽然你受了伤,但是太子爷专门派人赏了银子给你疗伤。你拿着那银子去做点小买卖不好吗?为什么要去给唐家做事?你忘了你在禁军的时候,周大统领是如何待你的?你是不是早就投靠唐新阳了?”

齐海平静地说:“当初齐海在禁军时,周大统领确实提携过我,我很感激。但是齐海现在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无用之人,跟着谁混口饭吃都无关紧要。”

“难道你会穷得没有饭吃?”一个军官嗤之以鼻:“你救了太子爷,太子爷给你的厚赏呢?!”

“厚赏?!”齐海冷哼了一声:“罗大人觉得一百两银子就是厚赏吗?还是刚才*人说的做小买卖,一百两银子*人觉得可以在京城做什么买卖?”

周围的人为一百两这个数字惊讶了一下,从昨天太子爷带着人进入平安客栈,就有人开始谈论伤残军人的遣散费,真是拼了命,缺胳膊少腿了,才那么点。若不是唐家,可能很多人过得还更悲惨。今天再听了齐海的话,就更感慨了没想到救了太子爷也只有一百两。太子爷一顿饭大概都是上百两吧。人众顿时议论纷纷。

另一个军官看众人议论,偏了他们今天的目的,又发话道:“你从禁军出来,好歹也可以找个看家护院的体面活路,你若是不认识人,可以找我们这些兄弟帮忙啊,怎么跑去唐家的酒楼后厨帮忙?不觉得丢份了吗?”

齐海望着这个说话还算中肯的军官:“刘大人,有功夫的人才有选择活儿干的权力。各位大人可能只看到我被毁脸,还不知道齐某因为那箭上有毒,已经武功尽失,今生都无法拉弓射箭,即便肩挑背扛的普通活路也做不了了。我齐海一生本来只想做英雄,可惜现在不说自保,连种地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

刘姓军官有些动容,惋惜地说:“你不是还有遣散银子吗?还可以熬一段时间,不用去做那些低下的活路啊?!”

“一百两银子,在京城能熬多久呢?银子用完了又怎么办呢?上街讨饭吗?而且我齐海虽然没有父母,但是还有一个唯一的妹妹,那一百两银子,我已经给她做了嫁妆,年前就将她嫁出去了。我这个哥哥无能,不能为她做别的,只能给她一点点嫁妆,让她将来在婆家不至于太受气。嫁了妹子,我一个人也好养活自己一些。刘大人也许以为在后厨帮工是低下的活路,我倒是觉得很好。在那里伙计们都不会问我的出处,不会在意我当初跟的大人是否跟唐家作对。而且大家都是有伤有痛的,相互体谅。在后厨不用见外人,也没有人嫌弃我这张脸。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只想安安静静地讨生活,过日子。将来能看到我妹子的孩子平安出世长大,我也算对得起我父母的生养之恩了。”

“那你也不用去唐家的酒楼啊!这京城中可以接纳杂役的地方多得是。”罗姓的军官还想指责。

齐海冷笑一声:“等哪天罗大人万一落到我这个地步的时候,再来看看你是否有能力有机会挑选在哪里干活儿。看看那个时候京城中有多少地方和东家愿意接受一个干不了重活儿还面目狰狞的残废人。那个时候你也可以正好看看这个世界谁是真正善良愿意帮扶弱小的。”

罗姓军官很气愤地回答:“你没找过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不会帮你?!”

齐海悲凉地说:“谁说我没找过?!我离开禁军的时候,军医只看出我毁了容,却不知道我中的度会在两个月之后复发。毒性复发之后,我浑身刺痛,在各处求医花掉了我当时仅剩的几两银子。没有办法的时候,我去找过周大统领,但是那时他被皇上派去南边办事了,我也找过禁军的何副将,可是他看我已是一个废人,让人甩了一吊钱给我就把我赶出来了,高参将更是对我闭门不见。我当时到处找工碰壁,在街上潦倒之时碰到了唐将军。幸亏唐将军不计前嫌,带我去了平安客栈,替我安置,又让百草堂的大夫给我疗伤,只怕我今天真的已经因无钱继续疗伤瘫痪了,或是什么活儿都干不了,躺在街上讨饭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冻死饿死在街头了。”

一阵话说得几个禁军都一阵心寒,周围围观的人也觉得十分悲凉。

新杰轻轻揽着莲儿的肩,莲儿转头在耳边问他:“他这样报了赏银只有一百的事,会不会有麻烦?”

新杰笑笑:“不会,因为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昨天沂义不敢在现场说,因为他不知道这其中藏着什么关节和人。当时他吩咐给的赏银是一百两黄金,而齐海拿到手的是一百两白银。为了他自己的面子,咱们这位爷是要去搞清楚来龙去脉的。这就正好给我们机会,让大家信服,不是唐家捐银子给朝廷,这抚恤之事就能办好的。”

“你早就知道这里面牵涉了谁?”莲儿看着身边这个男人,男人只是笑笑:“这事我早就在想怎么爆出来了,正好这是一个机会。这些人心太黑,连伤残士兵荣养的血汗银子都敢贪,不治他们天理难容。”

莲儿伸手握着他带着薄茧的手:“也许这会招来他对你的忌恨。他其实并不完全像他表面那样温润儒雅。”

他转头看着她:“你怕吗?”

莲儿轻轻摇头,他的眼中带着温柔的笑意,回握着她的柔荑,彼此之间有种默契,有时无需明言。

第二天一早,众位大臣上朝之时,就听见了丁冀中当众念出的自责书。其中重点自责作为御史,不了解民情,没有体察普通百姓和退伍荣养士兵的生活,捕风捉影,主观臆断,自请闭门思过七日,自筹粮米去报国寺为饥民发放善粥十日。众人盛赞丁冀中知错能改。杜庭禧见大势所趋,也不得不低头认错,且申请同去报国寺放善粥。只是他的认错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明白是不得已三个字。杜庭禧也知道众人心中所想,只是在心里把唐新杰恨得要死。他等着太子收拾唐新杰的时候。

作为监国太子,沂义自然借此机会大赞唐家多年来低调为朝廷分忧,并承诺今后会多关照兵部和户部改善军士的待遇。说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话,一群见风使舵的人跟着夸奖了一回唐家上百年来对属下的仁慈,唐家军对大周朝戍边的贡献。还有一些大胆的,打听清楚了郭家的事,知道靖安深得皇后娘娘疼爱,沂义也喜欢这个妹妹。即便都是亲戚,当然有近有远。有人就赌上了这一点,趁机上奏要求惩治胡乱打着皇家旗号在外为恶的外戚。沂义当机立断,派特使去了华岩镇,除了调查此事,还让稽查郭家在当地是否有不良恶霸行为。若是查出,决不姑息。从而获得朝上一群文人大赞太子有大义灭亲的宽阔胸怀。

沂义在知道事情涉及靖安的第一时间就做了决定舍弃郭家。即便这次涉事的不是自己的妹妹,甚至不是皇家公主,他也要借此铲除郭家,郭家这种外戚只会拖累他。这次是唐家的兄弟,还不是专门用此来算计他,若是别人,可能正好借这个机会打压他。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唐家的兄弟帮了他,给了他一个机会,表现一下他的无私和清明。但是他也知道,以唐家的能耐,只怕唐家内部早就将消息传给了新杰,而这位兄弟却没有说明,看来他还是唐门的人。

下朝后回东宫路上,沂义始终愁眉不展,他一直思索着唐门,唐门教导子弟的第一要义是保天下太平,保百姓平安,从未说过忠君为国。太后和他将重要事务交给唐家的兄弟是否适合?为君者,当然希望天下太平,但是当这太平和他的大位有冲突

“老杨,”沂义问着身边的杨泉安:“你说天下太平是最好的吗?”

杨泉安一怔,小心地回答:“对于天下老百姓来说,天下太平当然是最好的。老百姓就那点想头,平平安安过日子。但是对于某些朝中的大人或是有想法的人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有战乱,他们也许才有机会牟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