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学子都去寻找各自宿舍的时候,叶知寒用身上本就不多的零钱,买了一个信封和邮票,小心翼翼的写下了寄信地址和收信地址。

华夏京都王府大街9号。

华夏元年,中科院成立,到十一月初已经有原子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和史学六个研究院。

十一月下旬,中科院院址迁入王府大街9号。

华夏二年六月下旬,中科院院址陆续迁入文津街3号,原静生生物调查所。

不过原子学和物理学并没有随着这一次迁移一起过去。

在地址这件事情上,叶知寒在落趣÷阁之前是又落实了一遍的,所以再三确定之后,这才敲定了地址。

将信封密闭好之后,他将信封投递进了豫省大学校园内的信箱中。

……

大学第一天,时间过得很缓慢。

回到宿舍和室友见了一面,中午吃了个饭。

随后,他就坐在校园的草坪上,目光看着矗立在草坪旁边的信箱。B

直到下午五点,才等来了取信的邮差。

不过他的心并没有就此完全放下,似乎自从邮件被取走之后,他就更加激动和紧张了。

就在两个月前,丑国军队入驻高丽半岛。

七月份,华夏反对丑国侵略高丽运动委员会成立。

现在正值九月初。

别人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什么,但叶知寒很清楚,如果不出意外,现在应当是华夏和丑国对峙的最重要时刻。

到了十月,华夏便将作出决定,华夏的军队将带着落后的武器和残破的单衣,进入高丽作战。

青山埋忠骨的悲怆,将要上演。

这场战争,华夏是胜利了的,华夏也一定会胜利。

没有任何敌人能拦住国人对自己国家的狂热保护,哪怕军事实力第一的丑国。

但叶知寒也知道,这场战争的代价是什么样的。

多少青年葬身他国。

用自己的尸骨,垒出了域外长城。

叶知寒深吸了一口气,如果可以,他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给这些无悔献身的年轻人,争取到活下来的可能。

……

傍晚七点。

校务在操场上播放电影。

很多学子前去观影。

叶知寒向小卖铺的老叔争取到了留在店铺里学习的机会,在狭窄的过道上,趴在橱窗前验算。

“好学的娃子。”老叔坐在椅子上,看着远处的操场:“都去看电影了,你也不去?”

叶知寒低头推算着,并没有听到老叔的搭讪。

老叔也觉得无趣,低头拿起报纸看了两眼:“丑国又欺负人呢你看看,高丽半岛这才多长时间,就快全沦陷了。”

“……”

“不赖,”老叔道:“学习挺认真。”

叶知寒手中攥着铅趣÷阁,脸上挂满了愁色。

要想要以尽可能和平的手段结束边境危机,最凑效的办法就是震慑。

这也是军工的首要目的。

现在这个时代,二战刚刚结束,全球的秩序还处于野蛮生长的地步。

军工的快速成长一方面可以保证疆土无忧,另外一方面可以在这段扩张时期,尽可能的争取到更多利益。

只是从现在一贫如洗的国土上制造出核武,难度太大。

核裂变、核聚变的原理和逻辑,他都心知肚明。

但最大的问题是,凭借华夏现在的情况,单单是一个u-235提纯工艺,都能把人给逼疯。

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空白的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就现在海陆空的装备加起来,都比不上丑国一个旅的装备。

虽然北方有一个盟国,但现在的苏俄身陷欧洲紧张局势中,基本分身乏术,是无暇顾及华夏的。

也就是说哪怕华夏真的克服了种种困难,制造出了核弹,也很难发射出去。

核弹是子弹,导弹是枪,制导卫星是准星。

你说只是威慑,可以不那么准。

好,那退一步,顶多抹掉一个卫星。

但核弹和导弹,二者是绝对缺一不可的。

……

叶知寒慢慢的有些写不下去了。

差的太多了。

只有真正开始规划的时候,才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华夏现在国力的贫瘠。

不说重工业,光是吃饭问题,现在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热核武器的制造依托于强大的工业基础。

强大的重工业基础,依托于无数的人才,和举国之力的投入。

越想越难,越想就发现什么也干不成。

他索性就不再胡思乱想,低头沙沙的写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至少先画好蓝图。

这样哪怕就算是做不出来,也能知道是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哪些方面需要着力发展。

……

不得不说,和目前的国情对比起来,原子弹的原理要简单的太多太多了。

当然,受限于当下科技水平,他还是将整个原理阐述的尽可能通俗易懂。

原子弹三要素——1,一个装满气球的屋子。2,每个气球里面都有2-4颗小沙粒。3,小沙粒能够将气球刺破。

其实不管是谁,知道这三个要素之后,便都能制造出一个依托于核裂变原理的“原子弹”了。

引燃这个原子弹的方法也很简单。

发射一个沙粒,击中其中一个气球。

气球爆炸,内部的2-4个小沙粒飞溅出去,又刺破了2-4个气球。

然后被刺破的2-4个气球中,一共又有4-16个小沙粒飞溅出去,又刺破了4-16个气球……

很快,房间里的“爆炸”越来越剧烈。

于是,你就成功的导演了一场核裂变和链式反应。

原子弹的原理就这么简单和朴实无华。

之所以掌握核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是因为它真正难的地方,不在原理,而是背后庞大的推算和数据支持。

一个原子的直径,约是10^-10

一个中子的直径,约是1.6×10^-15

让一个中子撞击到一个原子的难度,不亚于捏着筷子穿针。

而要保证原子弹爆炸,就要求单位时间内的链式反应达到一定强度。

这意味着,你要盯得不止是一个中子撞击到一个原子,而是要让每一个中子,尽可能的撞击到一个原子。

有些绕,但实际上却是这么麻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