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偌大的校园里找一个预备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他走进校园,便向门卫室走去:“麻烦帮我说一声,我找校长郭洪恩先生。”

门卫指了指旁边的小卖部:“校领导和职工应该已经回家了,那里有电话,你可以直接打电话。”

“谢谢。”

刘志民又向小卖部走去。

此时小卖部中。

叶知寒正埋头演算着临界质量。

塞伯讨论了裂变截面、二次中子能谱,推算出要想让爆炸反应产生,需要铀-235的浓度达到7%。

根据塞伯的算法,临界质量应该在15公斤。

但这个临界质量是和铀浓度有线性关系的,而对于不同的提纯精度,在临界质量的计算上也会有很大出入。

按照以往的核武器设计观念来讲,能够以最少的物料达到临界质量的形状是球形,而如果在四周加以中子反射物料,那临界质量还会更少。

不过光是一个结构的变化,所有的计算又要重来。

问题就出现在这儿,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都会导致临界质量发生改变。

所以哪怕有了别人现成的数据,还是不可能制造出稳定的核武器。

只能自己来算。

叶知寒最后还是采取的罗伯特·克里斯蒂的裂变内部结构——用两个相配的半球,且两个半球的总量不到临界质量。

但是通过内爆,将他们原有的密度挤压的增加一倍,这样缩短的裂变中子在原子核之间穿行的距离,从而使质量超过临界。

这个设计一方面是对核燃料的需求会降低一些。

毕竟现在国内的铀原料……实在是不富足,能省则省吧。

另外一个,采用内爆法,对于铀的利用率也能更提升一些。

所以综合来看,这个结构在当下来说无疑是最合适的。

不过计算是个大问题,中子密度是随着时间在朝外扩散的,满足扩散方程,同时中子的密度还因为链式反应的进行在不断增加,所以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如果再考虑富集度和反射层,那计算起来的因素就更多了。

叶知寒满脑子都是核聚变的公式,以至于压根没有注意到一个穿着中山装的男子从他身后走了过去,然后拿起小卖部的电话拨打了一个电话。

也没有听到这个中山装男子说——我是刘志民。

甚至当刘志民离开之后,他也都没有意识到,这个狭小的小卖部里,在刚才竟然进来了一个人。

直到晚上十点左右。

他才在小卖部打烊的时候,离开了。

“小生,你没事儿吧?”小卖部老板看着嘴里念叨着公式,手指在空中乱比划的年轻人,不放心的问了一句。

可也没听到回应,叶知寒就走了出去。

学校熄灯是固定的时间,但他不能因为熄灯就停止思考。

关于临界反应的动态方程他隐约已经有了头绪。

如果用罗伯特·克里斯蒂的裂变结构,那似乎一切都是变量,根本无法提取函数关系。

可如果改进一下,用固定体积呢?

叶知寒一下子想通了很多,急忙蹲在地上,拿着树枝推算了起来。

十一点十五左右。

豫省校园已经没有人影了。

叶知寒在操场旁边的花坛旁,用一根杨树枝,洋洋洒洒写了一花坛的推演公式。

如果有一个固定常数,其实整个函数的推演就会简单很多。

f(x)=f(y)的解,在多个核条件约束下,很容易出现无解或者增根的情况。

但如果f(x)=常数,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从推演难度上,都可以得到很大的优化。

七根杨树枝。

六十多平方米的泥土地上写了又擦,擦了又写。

凌晨一点十三分。

一个临界质量焓变不等式,终于在叶知寒的趣÷阁下诞生。

临界质量焓变不等式,至少在他现在看来,应该是最简的核裂变临界方程。

根据固定体积,只要将相关铀纯度、内爆压力等一系列核参数进行带入方程,就能够根据焓变不等式很快算出临界质量区间。

这是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最简约的临界质量计算方法。

虽然运算量依旧很大,但他也无能为力了。

在微弱的月光下,叶知寒将临界质量焓变不等式誊写在草稿纸上,随后便快步向宿舍楼走去。

豫省大学宿舍楼三栋218宿舍。

此时校长陪同着刘志民一同坐在下铺一位同学的床上,等待着叶知寒回来。

在校长和刘志民到来的时候,他们就热情的接待了一番。

知道他们两位是来寻找叶知寒的,但他们能知道的也仅此而已了。

找叶知寒做什么,他们就一概不知了。

不过他们也没有闲着,在得知刘志民的身份之后,不少同学都绞尽脑汁的探讨起了学术问题。

但一群文科生,而且还是举荐入学的知识分子,理科功底无疑是十分薄弱的。

问出的问题也让人哭笑不得。

但刘志民还是十分耐心的为他们普及着一些常识性错误。

对他而言,这是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看着时间到了凌晨一点二十,校长郭洪恩道:“刘院长,现在已经很晚了,知寒同学应该是有别的事情耽误了,看来今天晚上应该不会回来了,要不您先到招待所休息,等到知寒回学校了,我通知您?”

刘志民摇头道:“没事,我再等会儿。”

不过他低头看了一眼手表,笑道:“哈哈,没注意时间,已经凌晨一点了,要不这样,我们在楼道等,不耽误同学们休息。”

几位舍友都纷纷摆手:“没事没事,我们能熬,外面怪冷,就在这儿等吧,明天公休,今天晚睡会儿没关系。”

刘志民笑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早了,你们赶紧休息。”

说着,他便站起来向宿舍外走去。

“洪恩啊,”他看向校长:“要不你也回去休息,我再等会儿,如果两点知寒还不回来,我就走。”

郭洪恩道:“这豫省大学你人生地不熟的,我可不放心把你一个人撇到这儿,我跟你一块儿等,没事。”

于是,两个人就站在楼道上,安静的等待了起来。

凌晨一点半,一道轻微的脚步声从楼梯口传来。

昏昏欲睡的刘志民瞬间来了精神,目光向走廊尽头看去。

暗淡的月色下,一个高挑的人影蹑手蹑脚的从走廊尽头走了过来。

叶知寒脚步声音很小,生怕惊扰到一路走来的那些宿舍中已经睡着的同学。

直到走到隔壁,这才突然发现了站在218宿舍门口的两个中年男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