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不定的会场,因为子任同志的发言,愈发变得坚定。

那些分析华夏和丑国军工差距的学者,也都凝重的点头赞同。

刘志民同样再一次坚定了决心,但心中却如同被扎了无数根刺。

尤其是听到子任同志那句“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的时候,作为中科院院长的他,深深自责。

军工的巨大差距,是他们这些科技工作者的失职。

虽然说初立国祚,百废待兴,有情可原。

但问题是,面对箭在弦上千钧一发的紧张时刻,他没有丝毫破局的方法。

改进的现有装备已经陆续完成。

可就那些炮弹,和战力强劲的丑国战斗机比起来,实在是没有什么可比性。

常规的战斗,将会有多大的战损比,在开战之前无法估量。

因为可能再怎么预估,都会是低估。

想要赢得这场战役,无疑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

沉默了许久,刘志民方才开口:“知寒,纸飞机计划需要尽快落地,我会和刘龙辉校长继续沟通一下,让京大方面多配合一些你的工作,另外,中科院这边也可以承担一些任务,你回头可以把总体任务进行拆分,然后分别下发下去,进程加快一些。”

顿了一下,他接着说道:“如果纸飞机项目成功的话,我会把你的末端军工体系正式向上面做一个汇报,并且对中科院以及各大高校现有技术储备进行汇总,让你进行进一步的军工设计。”

“好。”叶知寒重重的点头。

“这个图纸你也拿回去吧,我现在和刘校长联系,就近制作,就近装配,就不舍近求远了。”

叶知寒把图纸叠好,重新收了起来。

“好的,那我就先回去了。”

“如果京大和中科院全力配合的话,这个纸飞机项目大概需要多久能够完成?”

“其实我擅长的是理论设计和规划,对于制造不擅长,所以会很耽误时间,”叶知寒道:“如果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应该三天可以完成组件制作,五天完成装配和调试,接着就能进行试验验证了。”

“好,这个加快进度完成,还有一个事。”

“您问。”

“除了这个纸飞机之外,你还有别的军工装备的设计想法吗?”

会议过后,刘志民已经对丑国的军工科技的认识已经有了新的高度。

悬在所有人头顶的不止飞机,还有核武器。

所以这场战争,华夏是在赌国运。

十万青年十万兵,在之前的觉醒年代,华夏的青年已经向世界证明,为了保家卫国,他们不惧生死。也正因为他们的不惧生死,令他们有着令全世界军人肃然起敬的毅力和耐力,得以让华夏不败。

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华夏成立之后,摆在眼前的最重要的事情并不仅仅是眼前百济的威胁。

当然,百济半岛的危机,是卫国之战,这个毋庸置疑,是很重要的。

但最重要的是,华夏的建设。

近百年的屈辱史,华夏大地一片狼藉。

要想让祖国真正强大,让华夏重新站起来,需要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的建设。。

而青年,是重中之重。

百济危机,华夏一定会迎刃而解。

因为华夏青年已经觉醒。

但在现在的实力差距之下,不管怎么打,无论是输是赢,我们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巨大的损失。

因为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

当年反侵略战争,华夏已经失去了无数华夏子女。

后来因为战乱和因为战争并发的饥荒、洪水,导致人口骤减。

到现在面对百济危机。

前往塞北边境的,将是华夏的所有青年。B

要想将这场战争的损失降到最低,更为有效的武器,至关重要。

而这些更具杀伤力的武器,也应该是多样性的,一条腿走路是走不稳的。

哪怕纸飞机项目成功,他也只是提高了青年军的有效打击范围和火力覆盖,对于士兵本身的战斗力并没有太多加持。

一旦丑国脱离了有效轰炸区,那我们的士兵还是要用肉体面对地方的坦克、装甲车。

所以,现在刘志民的心态转变很大。

他不再轻视叶知寒天马行空的设想了。毕竟面对军事实力差距如此之大的敌人,只有大胆的创新,才有可能扭转局势。

他现在只担心叶知寒是否会江郎才尽。

然而,他担心的事情,恰巧是叶知寒最自信的事情。

他胸中有无数对华夏军工和重工业建设的想法,这个想法他酝酿了二十年,完成了八本著作,足足三十五万多条理论公式,近三百万字。

叶知寒认真的回答道:“还有,而且有很多。”

刘志民脸上露出了几分喜色,听着眼前这个青年自信的回答,他无疑松了口气。

“希望你能成功。”

刘志民又问道:“还有原子弹的问题,子任同志也在会上强调了这件事,不过因为这件事事关重大,我还并没有上报,如果纸飞机项目成功,你关于临界质量的计算以及核工业建设的规划我也会一同向上面汇报。”

“嗯,”叶知寒点头道:“虽然核工业建设的周期比较长,但毫无疑问这在目前为止仍旧是最为有力的国之重器,虽然无法很快生产出来,但尽早着手,也能尽早研制成功。”

“你说的对,”刘志民道:“在上午的会议上,对于核武器的问题,也是让我们所有人都揪心不已,百济战场,我们在家门口作战,相信会取的最终的胜利,但我们最怕的还是丑国的原子弹,这个东西实在是令人讨厌,我们一定要去研究,也一定要有。”

叶知寒告别刘志民后,便沿着来时的路,走出了中科院大院。

门口,那辆熟悉的小轿车已经等候许久。

不过这次朱倩不在车上。

“您好,让您久等了,回京都大学吧。”

……

京都大学。

似乎是听到了什么风声,今天校园中不再有一个学子。

一路走到博雅塔,才远远的看到操场上密密麻麻的人群。

刘龙辉校长此时站在台上,正慷慨激昂的发表着讲话。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