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章顺拿着打印的母版试卷,安静的思考了很久。

他并不是在思考自己是否有接下这个任务。

他是在思考这个难题该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确实是他拿手的领域。

之前的测试,简单来说,可以解释成叶知寒算出了一个飞机要想起飞的所有数据,如果需要风,就给它风,需要给他推力,就给他推力……当所有数据满足之后,这个飞机就可以顺利的升空。

但这只是理论数据转化为应用实战的第一步,只是测试了构想的可行性。

而真要完成军事应用,则需要不断的化简,不断的把一个一个条件,变成一个一个按钮。

对于真正的战场而言,复杂的操作,耗费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让敌军不断逼近我方阵地,意味着单位时间内投放的导弹要成指数下降。

是的,当结构的冗余复杂,导致的不是少一两颗导弹,而是一批又一批,是指数级下降。

赵章顺近乎不假思索:“现在形势紧急,我现在就着手去做。”

“不急,您下午不是还有考试吗,可以考试结束在忙这个事儿就行。”

“一定不可!所有事情都应该有轻重缓急,面对这种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一定是不能耽搁了。”

“能尽早的让我军装备上无人战机,我们的胜算就会大上一分。”

叶知寒恭敬的向赵章顺点头表示敬意。

但他接着拿着手中的试卷母版,在叶知寒和刘龙辉之间反复看了几眼,随后交给了刘校长:“校长,这次的考试监考就由你来吧。”

刘龙辉一琢磨,他现在主要的事情是对各个学部的现有知识储备进行汇总,是个比较耽误时间的体力活,所以倒也不妨一边监考一边整理。

只是他刚要说可以的时候,叶知寒突然开口:“要不还是我来吧,为了加大军工研究的效率和培养军工人才,五院的录用事项也是重中之重,我正好可以趁着这个考试,看有没有好苗子。”

“也好。”刘龙辉和赵章顺都认可了叶知寒的做法。

叶知寒接过试卷,再次确认了一下:“赵老,这个真的不需要再改了吗?”

“确定了,就这个。”

……

叶知寒打印了三百来份试卷,在校长的帮忙下一同抬到了数学部的大教室。

此时不少学生都已经落座,只是当他们看着伴着卷子到来的不是赵章顺,而是校长和叶知寒之后,气氛立马火爆了起来。

不用丝毫质疑,现在的叶知寒在整个京都已经家喻户晓,几乎成为了所有学子的偶像。

“知寒同学不会也要参加考试吧?”

“听说这次赵老师把卷子出的很难,但我猜对知寒同学而言也是小事一桩。”

“应该是监考吧?知寒同学的成就,我琢磨着比赵教授都要高,让他来考试估计嘲讽。”

“而且你看,这才赵教授也没来,应该是临时有事。”

在所有人的议论声中,刘龙辉亮声道:“各位安静,考试马上就要开始,这次考试因为赵教授临时有事,所以由知秋同志进行监考。”

“我可给你们都事先说个小道消息,这次考试优秀的学子,是有机会进入五院进行辅助学习,大家可都认真对待。”

如果说刘龙辉没有私心,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现在叶知寒的潜力不可估量,假以时日,中科院第五研究院一定会成为国家科研的中坚力量,而对一批五院成员,无疑是能学到最多,并且成长最快的。

往后去大概率会是国之栋梁,而在百济事件之前,他是受到了院系拆分,将北大多个学部撤换到其他高校,从而避免科研资源的集中。

要说刘龙辉不担心,那肯定是假的。

豫大的下场,他是亲眼看到的,曾经和京大、华清并驾齐驱,现在连对比的资格都几乎没有可,岂能不唏嘘。

所以他必然是要靠着五院,来保证京大的实力。

刘龙辉离开之后。

所有学子纷纷安静了下来,急忙认真的在最后这一段时间,复习着趣÷阁记。

就连朱倩口中那些毛毛躁躁的留学生,这时候也充满了严肃。

五院对他们而言,毫无疑问是比赵教授的战时小组更具有吸引力。

当然,他们还不知道,此时的赵教授已经加入了五院。

第一排中间,是朱倩的位置,叶知寒曾经上大学的时候,把这个位置称之为积极分子专用座。

他没坐过,因为很影响自学。

朱倩这会儿心中小兔乱跳的抬头看了一眼不苟言笑的叶知寒,然后就更加卖力的低头学习了起来。

熟人监考,这对她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并不是说可以走后门,而是可以更加让人注意到她的数学天赋。

微积分内容她只自学了两天,根本没可能通过考试。

所以他只能让叶知寒看到,她是一根好苗子。

下午一点,试卷正式向下传递。

拿到试卷之后,所有人便急忙写好了信息,开始埋头验算。

两分钟不到。

可能是都浏览完了试卷上的问题,唉声叹气就开始出现了。

更有不少人把几张试卷翻来覆去了好些遍,也未能下趣÷阁。

叶知寒并没有理睬大教室中的动静,而是赶紧低头做起了试卷。

他得把试卷做完,对试题熟悉过后,拿着有一份正确答案,才能去评判其他学生的思路。

最后一个动趣÷阁的学生,应该是在开考后半个小时。

因为这时候叶知寒刚刚完成了试卷,从讲台上走下去,这才令那个同学吓得急忙拿起趣÷阁随手写了几个字。

所有学生的试卷完成度都很差劲,几乎每一道题都只写了寥寥几个字,然后把最基础的微分公式写了上去,妄想蹭到一两分。

勉强会有几个基础稍可的留学生,能坚持四步的样子,然后就束手无策。

叶知寒心里逐渐有了打算,通过答案来进行天赋判定,对这些学子太难。

索性他就开始进一步考察步骤和解题思路。

不看不知道。

看了之后,就更为难了,他虽然脸上不动声色。

但在心里,彻底明白了,华夏的理工基础到底差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他并没有失望,因为正是这让人绝望的一代人,付出了后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让华夏崛起。

他们只是需要时间。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