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后。

丑国虽然接管了倭国,但仍旧对倭国的板载冲锋充满了阴影。

而军国主义思想下的倭国军人,无疑会是麦克阿瑟统治倭国的重要桎梏。

所以在他接任远东总长的第一时间,就在想方设法的削弱倭国的武装力量。

在他第一次踏足倭国国土上的时候,就感觉到了阴森森的敌意。

为了消除倭国军人的反抗情绪,他不可谓费尽心机。

先是用近千架轰炸机在倭国海岸上空遮天蔽日的军演,然后命令天皇写一封公开信,论证自己是“人”而不是神。

他本以为这样可以动摇那些狂热的倭国军人的信仰,可没想到反而进一步激起了倭国士兵的不满和反抗。

最后他也不装了,倭国七百万士兵,原地解散。

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把提出问题的人给解决掉。

这个办法,果然也屡试不爽。

这个被帝国主义笼罩数十年的充满獠牙利爪的国家,瞬间被拔光了身上的所有骨头。

七百万士兵,转眼变成了七百万农民和流浪汉。

纵然有万般不满,面对坐镇长崎的丑国远东军,他们也无可奈何。

从45年到50年,这五年时间。

七百万生产力的投入建设,让倭国的经济和工业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

从宏观上来看,倭国的确比战争时期要强许多。

但从个人层面来讲。

这些下岗的士兵,用生命积累的战功随着二战的失败而烟消云散。

他们用命去拼搏的功名利禄,此时也都成为了镜花水月。

虽然没有了獠牙和利爪的他们,此时只能认命。

但麦克阿瑟知道,如果倭国的军国主义政策稍微再抬下头。

非常轻松的就能动员出许多士兵。

因为战争才刚刚结束五年,那些普通民众或许更加享受现在安居乐业的生活。

但那些被迫沦为底层的倭国士兵,一定还怀揣着对建功立业的幻想。

……

白宫最终决议麦克阿瑟重新任职远东军总长,以及联合国部队总长,即日前往倭国。

而回到倭国之后的麦克阿瑟,就像是回到了故乡一样。

无数群众聚集在东京机场,手捧鲜花、热泪盈眶。

那阵仗,

天皇看了都直羡慕。

而接下来的工作,也如他意料之中的那么顺利。

在丑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编纂的动员倡导书传达到倭国各界之后,那些下岗士兵,立马就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光宗耀祖的机会,于是二话不说丢下了锄头、砖头,毅然决然的报到参军。

短短两三日,前往募兵动员站报道的总人数,赫然达到了百万人之多。

预计动员二十万人,但因为活动太过火爆,最终实际人数为三十五万人。

从七百万下岗士兵中,选出来三十五万人。

这三十五万人怎么选的,麦克阿瑟也有很硬性的指标。

但这些指标没有堂而皇之的放在动员书上。

而是在挑选的过程中,暗中提出的潜规则。

一、参与过侵略华夏的战争。

二、与华夏军队有着至少两场以上的战斗经验。

三、至少击毙过一名华夏士兵。

于是,根据严格的条件筛选和简单的身体素质检测,最终有了这三十五万人。

这支部队临时命名为联合国预备部队,但实际上,却是麦克阿瑟寄予厚望的一支底牌部队。

……

丑军被围第八天。

联合国预备部队登录百济半岛。

同时,百济半岛南侧大量F-86战机飞往釜山机场待命。

丑军被围第九天。

联合国预备部队急行军至横城,距离三八线不足二百公里。

釜山机场当天共执行任务二十五次。

同日,华夏后方遭到丑军空袭,所有物资运输要道瘫痪。

丑国不宣而战。

……

当日夜里。

华夏,

故宫。

会堂中充满了火药味。

所有将帅正襟危坐,等待着最后的部署。

围困第十日。

决战,如期而至。

所有人看向子任同志。

子任同志看向百济地图。

很漂亮的一个半岛,如果没有丑国,就更漂亮了。

子任同志指着五圣山战区:“丑国的军队在这里,被困了十天。”

“在刚开始围困的时候,我们担心他们会殊死一搏,担心丑国的核弹会落到我们的头上。”

“现在不用担心了。”

“十天的围困,足够消磨丑军的意志和物资。”

“同时,核弹的问题,也在沙苏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

“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打赢这场决战,然后开始安心的发展。”

“但这场决战,也不轻松。”

“麦克阿瑟在倭国动员了三十五万人的军队。”

“倭军,我们都了解,打过很多年交道了。”

“麦克阿瑟很有想法,这个倭国军队中,每一个军人,手上都沾着我们华夏士兵的鲜血。”

子任同志话音落下。

会堂之中气氛也随之压抑。

过了很久,他开口说道:“讲实话,抗战我们没有给那些死去的先辈们交上一份漂亮的答卷。”

“45年,两颗原子弹在倭国炸开,稀里糊涂的就放走了这些在我华夏烧杀抢掠的倭寇。”

“甘心吗?”

子任同志声音落下,顿时间,无数将帅声如洪雷:“不甘心。”

“是啊,不甘心,抗战期间,因战争伤亡的军民足足三千五百万人。”

“人民三千一百万,将士近四百万。”

“他们倭国一句投降,就全身而退,这是不行的。”

子任同志又问:“倭国是投降了,但是因为他们害怕华夏吗?”

将帅们微微皱眉,然后缓缓摇头。

子任同志道:“有人说,倭国投降,是因为丑国的原子弹。”

“有人认为这对华夏是一件好事,提前结束了战争,减少了损失。”

“但在我看来,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

“倭国的投降,让我们失去了登陆倭国进行彻底反攻的可能性,这口气我至今无法下咽。”

“战争是胜利了,但与其说我们是打赢了,不如说我们是被裹挟着不得不胜利。”

“要我说,倭国当年最好没有投降,让我们一路打到富士山去。”

“这样,我们才是真正的胜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