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漫漫,一路荆棘。

翔宇同志同戴高乐作别之后,便离开了珐国。

来时珐国正值混乱,走时,这混乱更甚。

工人、学生各个地区的横幅和对戴高乐的呼唤,此起彼伏。

这让翔宇同志更加坚定了戴高乐是一个具有野心的有手腕的政治家。

……

华夏。

在子任同志的一纸倡议书下达之后。

教育资源集中的五所前国立大学开始迅速完成拆分和迁移。

与此同时,劳动光荣的思想,逐渐向学习光荣转变。

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开始带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进入高校再次进修。

第一批重点院校,由叶知寒总领批复,教育总署和中科院负责构建具体的教资、人才建设体系。

最终由各大直属部门进行一对一的建设。

而作为军工五院院长,而国防又是强国之基,故而叶知寒在总领高校建设的同时,兼任军工院校的建设。

56年三月。

停滞许久的高校建设项目,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背景下,第一批军工重点高校的质量和教师、学生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没有什么进步,能够比工作实践中的进步更加明显。

当然,也是沾了优先发展军工的光,军工院校的建设,有着明显的资源倾斜。

国防将建校权交付五院,而叶知寒则下达给了各大机械工业部。

于是,原来的六七所高校计划,此时迅速膨胀,扩充到了一二十所。

别的部门看的眼馋,但也只有羡慕的份。

没有一个人发出任何异议,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军工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

军工院校多些,那华夏的科技进步就会更加明显一些。

而军工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反馈给其他工业院校。

……

最终,五院与中科院共计建校二十六所。

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研究院直属责任院校五所。

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工业大学。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京师信息工程学院。

第二机械工业部与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航天、导弹、原子能研究所直属责任院校七所。

京师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金陵航空航天大学。

南昌航空学院。

沈阳航空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第四机械工业部,兵器工业研究所直属责任院校七所。

京师理工大学。

金陵理工大学。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

华北工学院。

西安工业学院。

沈阳工业学院。

重庆工学院。

中科院与第五机械工业部船舶道路共同建设院校七所。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上海海运学院。

长沙交通学院。

南通医学院。

重庆交通学院。

二十六所高校,虽然在目的上是以军工为主。

但实际上在叶知寒的院系设置下,这二十六所高校,已经覆盖华夏科技发展的所有领域。

它们将是支撑华夏国力爆发的二十六座引擎,对于华夏的科技、生产力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这二十六所高校中,选择了七所出来,作为国防重点建设院校。

由国防、五院、中科院、教育部重点建设。

其目的,与其他的院校略有不同。

其他院校如果是稳步前进不断夯实华夏科技地基的作用,那么这七所院校的责任便是为华夏探索前沿科技,培养出一批探路人。

而这七所院校,因为叶知寒的着重关注和三番两次的对教育部提需和增配,而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外号——

国防七子。

沪上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京师理工大学,京师航空航天大学,金陵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以及西北工业大学。

无论是从师资调动还是建设资源调拨,这七所大学都有着最高的优先级。

……

完成高校建设工程的叶知寒,在五月初,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而与此同时,在国际世界上,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56年5月中旬。

戴高乐宣称“我已经做好了接管共和国权力的准备。”

56年6月初。

珐国议会允许戴高乐组阁,一个奠基着法兰西第五共和的宪法,自戴高乐内阁诞生。

在法兰西持续了数年的混乱,随着戴高乐的上台终于得以平息。

同月,珐国单方面废除中南半岛军事援助条例,从中南半岛撤军。

并承认第四帝国在中南半岛所发动的战争是违背殖民地人民意志的非正义的战争,宣布珐国已经完全失去对远东殖民地的掌控能力,对华夏的入岛作战,协助印支独立的行为进行肯定和认可,并倡议印支人民该回到殖民之前的状态。

而与此同时,对于北非殖民地采取公投独立政策。

诚然,贫穷的北非殖民地并非所有人都想要独立。

在这片土地上,贫穷早已经是常态,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认为,因为珐国的殖民,让他们吃上了面包和牛奶。

甚至已经开始担心如果珐国不殖民了,他们会不会又要过原始人的生活。

但可惜是否独立并非看的是他们的投票,而是看戴高乐的决定。

票是珐国发的,投票箱是珐国造的,统计票数的是珐国的政客,北非殖民地的人民有什么?无非是名义上的皿煮籽油罢了。

而戴高乐已经想的很清楚了。

大势不可阻挡,解放思潮已经风靡全球。

几乎每个殖民地都有数量不少的令珐国感觉无比头疼的“刺儿头”。

所以,与其维持着旧殖民秩序,在平复冲突中耗费心神精力。

他更愿意按照华夏的意见,索性就让北非实现名义上的独立。

一方面可以消除因为是否独立而发生的冲突,

一方面珐国可以安心的进行工业、经济、政治、文化的新殖民。

戴高乐很清楚,他甚至不需要思考该怎么推进新殖民秩序,因为北非的人民为了吃得起面包和牛奶,一定会主动这么要求的。

于是,在戴高乐高效集权的内阁体制下。

公投独立法案,迅速推行。

北非珐属殖民地,相继独立。

珐国自然是知道自己是在做什么。

但问题是西欧其他国家特么的不知道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