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钻进牛角尖的时候,就往往忽略很多最基本的解决路径。

此时的菊香书屋中,叶知寒的笑声格外爽朗。

那尖锐的笑声中,似乎充满了对自己无知的嘲笑。

“我太蠢了,太蠢了,哈哈哈。”

叶知寒一边拍着脑袋,一边笑道:“光弦武器有一定的局限性,只会对波源产生共振效应,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准备两个,在光弦武器开启时损坏一个,然后在光弦武器关闭时使用另外一个。”

“这种改造是非常基础的机械化改造,相比较于光弦波源的研究要简单的多,我回去交代沈飞对中东的战斗机进行改造。”

子任同志道:“嗯,敌无我有,那这个战争的主动权,就抓在我们自己手里了。”

“那我也不在这儿呆了,”叶知寒笑道:“我先回去了,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也得赶紧投入到计算机和弦论的研究当中去了。”

“弦论的理论研究需要大量的逻辑运算,如果只靠我自己这一双手的话,难的很,所以计算机的优先级,我认为可以往上提一提。”

子任同志道:“和政治无关的事情,你不需要同我商量,在结果方面给我做个简单的汇报就可以。”

叶知寒郑重的点头道:“一定不辜负您和国家对我的期待。”

“最近的工业科技发展似乎开始减速了,”子任同志道:“经济商业发展倒是如火如荼,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只能说这两方面就像是国家的两条腿,少了哪一条都不行。”

“嗯,因为一五二五计划的军工目标陆续进入收尾阶段,现在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战略武器上,都已经追上了全球一流,并且实现了在某些领域的军工反制,”叶知寒道:“现在的缓冲,也是给下一阶段的军工发展养精神嘛。”

子任同志点头道:“国庆过后不久,就是全代会,到时候会开始对三五计划定调,你作为国防科工的负责人,也要提前准备。”

“嗯,”叶知寒道:“在过去十年,我们走的很快,但也非常扎实,所以对接下来的五年,我也充满了信心。”

“你曾经所在的那个世界,现在的华夏是怎样的?”子任同志抽着香烟,沉声问道。

叶知寒一愣:“啊?”

子任和翔宇是知道他的事情的。

但是除了百济战争之外,他们从未提过这件事情。

这是一个掌权者的坚定和自信。

因为无论是什么因素,只要能够影响决策,那毫无疑问都是对权威和稳定性的巨大冲击。

因为对于一个掌权者而言,

一旦决策开始动摇,那整个国家秩序都将陷入混乱。

在过去的封建社会,那些史官将这些人称之为佞臣。

所以,子任同志和翔宇同志一直以来都在刻意规避这件事情。

一方面是相信自己的赤诚和无私能够完成对华夏的领导和建设,

一方面也是对叶知寒的保护。

因为当一个权力中心之外的人,开始拥有了左右国家机器走向的能力时,那将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会有无数双目光和无数只邪恶的手伸到他的面前,想要将他拉进泥潭之中。

“现在国内的发展迅速,经济、工商业都爆发出了不可小觑的能量,但这种超出所有人预期的速度,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子任同志说着,一边吐香烟,一边微微皱眉。

一眼就能看到他心中的纠结。

喜忧参半。

经济的发展固然是好事,但猛烈的冲击之下,先前无数人所守护的东西,也在这狂风骤雨下越发摇晃的厉害。

“我只是想了解一下,面对现在这样的环境,我们应当怎么选定方向。”

之前过苦日子的时候,天天想的是该怎么富裕起来。

现在到了该过好日子了,反而开始焦虑。

让叶知寒心里有些哭笑不得,这些老前辈们,还真没有享清福的命啊。

叶知寒道:“我只能说现在的华夏,比过去要幸福很多。”

“经济实力发展起来,尤其是外资入华之后能发现和之前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子任同志道:“我想问的是,哪一个更健康一些。”

“您指的健康是?”

“人民眼中充满希望,我们这个国家充满希望。”

叶知寒思索了片刻,半晌不言。

他不敢告诉子任同志在前世的六十年代初期,华夏经历了一个十分困难的时期。

后来把那个时间段称之为三年饥荒。

但在水波上看到来龙去脉的叶知寒清楚,那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前世的中苏交恶,拖到了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初期,

而那时候刚刚交恶时,华夏的军工实力依旧是二流三流水平。

和沙苏、丑国绝没有相提并论的资格。

所以,反目成仇的沙苏老大哥对不听话的华夏,给予了严重的惩戒。

那本来低息、长线的军事援助和贷款,被迫在短短几年内结清,并且以违约为借口,索要了大量的利息。

那时候华夏其实有很多条路。

比如向老大哥认错,将华夏的军事自主权让渡出去相当一部分,沙苏老大哥的援助,那这个困难立马就能化解。

或者向丑国示好,寻求丑国的庇护和援助,成为丑国远东最坚实的前线军事堡垒。

那沙苏施加的压力就可以由丑国轻松解决。

但子任同志选择了最困难的那条路——

我们自己扛下来。

那是足足一代人用一辈子才足够完成偿还的贷款。

压缩到了五年。

为了达到沙苏严苛的要求,各大农业社要把优质的粮食送去还贷,把糟糠留下给社员过活。

从五九年解散公共食堂之后,每人每天的供应粮从半斤,逐渐减少到四两、三两、二两……M..

再到后面,有力气的,带着老婆孩子外出讨饭。

走不了的就在地里、山里、泥塘里找东西吃。

树皮、树叶、野草、青苗、野果、田鼠、蛤蟆、无涯……

最后是观音土。

于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着骨子里的不可磨灭节俭。

他们经历过饥荒,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

可没人告诉他们,其实那三年本没有什么特大天灾。

但却出现了一场波及全国的大饥荒。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