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野在屋子里转悠了一会儿后就转身对徐砺说,“走吧,咱们再走一次当时马百川的逃跑路线……”
徐砺点头同意说,“好……”
二人走出屋子后,徐砺就又把门上的封条原样贴了回去,对于这些事情袁牧野到并不在乎,因为他的全部注意力已经被马百川的身影所吸引了。
其实这些残留的思维磁场在袁牧野看来,和上次没有什么不同,他之所以答应徐砺再来走一遍,完全是因为他想看看自己上次还有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
袁牧野跟着马百川的身影一路往前走,在经过路口的时候那个身穿灰色风衣的男人准时出现了,只不过这次和之前相比……那人的脸要清晰很多。可即便如此,袁牧野看清楚的也不过是和视频里一模一样戴着面具的那张脸而已。
其实就在袁牧野看到那张戴着面具的脸时,他的心里还是微微一愣,看来这些死去之人残留的思维气场也并非一成不变,似乎当现实和幻境出现重合的时候,幻境中那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就会自动修正。
之前袁牧野看不清风衣男的脸,完全是因为马百川是被车撞死而非直接死于他手。可当袁牧野在徐砺那看完那段视频之后,马百川死前残留的思维气场就被修正了。
这一次袁牧野没有急于去追跑进庄家地里的马百川,他要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多看那个风衣男几眼。那家伙称自己为“天行者”,杀死马百川也完全是在替天行道!这种以上帝视角来主宰别人生死的人实在很危险……
因为以袁牧野多年的刑侦经验来看,这种人往往行为偏激,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对错准则。这种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人,自然也不会相信法律是公平的,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对错标准去衡量别人的生死,这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了。
而最让袁牧野感到不安的是,这个人的气质不俗,应该受过高等教育,如果他是一个知法、懂法、却依然选择去违法的人,那此人就应该是所有罪犯分子中最让警方头疼的高智商罪犯。
在马百川残留的思维气场中,马百川的身影应该是气场的最中心位置,所以当他的身影越走越远时,那个风衣男的身影就开始逐渐模糊起来。
这时等在一旁的徐砺见袁牧野没有像上次一样走进庄家地,就小声的问道,“这次的路线和上次不一样吗?”
袁牧野听后就转头看向他说,“一样,我只是在想那个穿风衣的家伙是怎么将马百川运到这里来的,肯定得有交通工具吧?”
徐砺听了就有些无奈的说道,“这片区域一个监控探头都没有,要一直走出五公里才有一个交通上的摄像头,可在这之间的乡道纵横交错,鬼知道哪辆车是从养殖厂方向过去的。”
袁牧野听后点点头,就在他刚想对徐砺说现在就进庄家地时,却用余光扫到那个身影在消失之前的一个小动作……当时那个风衣男左手插兜,右手垂在身侧,就见他右手的中指微微弯曲,并且很有节奏的敲击着右则的裤线。
像这样的一些习惯性小动作其实每个人都有,通常都是在下意识中完成的,如果不刻意去矫正是很难改掉的。袁牧野也有一些习惯性的小动作,比如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喜欢用左手食指轻按在左边的眉骨上,似乎这样就能让自己眼睛睁的更大一些。当他心情不错的时候喜欢靠在椅子上,然后双手放在后脑上撑着脑袋。这都是他在下意识中的一些小动作,没有任何的意义,只是个习惯性动作而已。
虽然袁牧野也知道这些小动作并非每个人都不同,也许在这大千世界之中就有人和他做一样的小动作,因此光靠这一点是很难认定谁是那个“天行者”的。
不过袁牧野同时也相信就算是同一个动作,每个人做出来的感觉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袁牧野有这个自信,只要那个家伙在他面前再做同样的动作,他一定能认得出来。
在风衣男的身影彻底消失后,袁牧野就准备和徐砺一起进庄家地,再走一次马百川的逃跑的路线,谁知这时一种强烈的不安感让袁牧野忍不住再次看向了之前风衣男站的那个路口。结果他一看之下就发现,之前那个风衣男的身影突然变的非常清楚,甚至比刚才马百川没跑远之前还要清楚!
袁牧野立刻意识到那个身影可能不是只有自己才能看到的幻境了,而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那个天行者此时此刻就站在路口处看着自己呢!!
就见那家伙发觉袁牧野认出自己后,竟然不慌不忙的对他摆摆手,然后才转身离开。这时徐砺已经钻进了庄家地,袁牧野根本来不及去找他,只得大喊一声“徐队”,然后拔腿就追……
他离那家伙差不多有一百多米的距离,就算袁牧野用尽全力跑过去,也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个天行者消失在前方的岔路口上。
可袁牧野心里知道,既然让自己碰到了,他就不能不追,只是当他跑到天行者消失的岔路口时,立刻就有些傻眼了,他没想到这么一个小路口竟然通着五个方向……
这时徐砺也喘着粗气追上来说,“怎么了?你看到什么了?”
袁牧野听后就脸色凝重的说道,“我刚才看到视频里的那个家伙了,看来不止是我们还会回到案发现场,那个天行者也会回来检查自己有没有遗留什么线索给警方。”
“人呢?”徐砺一听说袁牧野看到那个天行者了,立刻摩拳擦掌的准备去追。
可袁牧野却叹气道,“这儿的岔路太多了,他跑到这儿就不见了,我也不知道他具体往哪个方向跑了。”
徐砺听了就一拍拳头说,“早知道会碰到犯罪嫌疑人我就多带几个人来了!我是真没想到这人的胆子这么大,竟然还敢回到案发现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