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二娘子果然怂了,赶紧放弃面答。

“此题,小女愿笔答。”

“准了。”

韩尚功倒是没有继续为难她,她离队走到一角。殿角小黄门守着,摆有十张长几案,案上有笔墨纸砚。以供选女笔答。

她提笔苦思冥想。

傅九同在廊上,远远隔窗看着也为她着急,叹道:“应该直接背宫规的!”

“没错——!”大皇子一怔,不禁和秀王世孙赵承平同时笑了,“什么是宫官,宫规里一举一动都写好了的。背这个绝不会出错。”

傅九又摇头:“她不是背不出。”

他可是知道她花钱找人抄了一份宫规,死活背下来了。

“她是求好心切。不屑于此。但其余人这样答了,她就真没后路了。”说罢,他下了廊站在窗外更近地看。

四皇子肃王,本来说要来看逗乐娘子答题,但报恩寺里有趣的地方不少,他在寺里逛着,又上了佛塔和两位皇嫂一起说话去了。

郑归音痛骂着运气不好她居然被安排在第一个,暗想自己临危不乱。果断怂了躲到一边听着。

接下来第二、三、四、五位的参选人答得东一块西一块的不成体统。但第六位的纪鸾玉一上场就争了先声。她开口就背了宫规。引得三位充当女试官们的老内人点头微笑。韩尚功脸面温和,却没有什么特别动静。

郑归音眼红地鄙视着纪夫人,明明是户部侍郎家的千金小姐,书香门第的娘子居然这样中规中矩。背宫规这样,谁不会?

她不忿地想着,纪鸾玉以为这殿上的人都没眼力?谁不知道她从茶酒司这偏门衙门走卢家的后门升上来的?她是茶酒司青衣,这几个月当差,然要学宫规,背宫规的。

这就是撞中了考题,运气太好。

傅九在殿外隔窗站着,看着郑归音站在角落里想了又想,抹了又写,像是没得出个结果。他着急也使不上力。

后面廊上的大皇子反是笑了:“得了。韩尚功这题也算是出得好。她们都算是有见识有经历的女子。”他说的是二十位参选人里,大半都是妇人,“否则连推荐那一关都过不了。如果一个一个轮着写字、读经,今天都得耽搁在这里了。你看韩尚功出了这题。选女里高下立判——”

殿中侧坐了一人,刚刚才到。郑归音没分心去看。

代表长公主来旁听的是潘玉谨大潘内人,她侧坐一旁,椅后还有随行九品女官赵慧儿。赵慧儿立在殿中,见得这局面何尝不心惊,暗中就觉得自己够幸运。

身为宗女,赵慧儿不需要参加选试。殿中省来傅府查问她时也只问了她出身来历一一核实。又得了范夫人的推荐保书就够了。第二天就直接进宫服侍公主。这除了范夫人的手腕自然是因为她姓“赵”。

而眼下这二十位侯选人仅是这一问题就高下立判。答错的有七位。答得不通的有五位。这一起刷下去就有十二位。

答得尚可的有五位,而且和郑归音一样全是笔答。老老实实地露拙表示没急才,只能慢慢写答卷。

余下面答的一位姬娘子极有学问,一殿的人都看出来了。

她从商周、汉晋到本朝,把宫中女官制、宦官制、内学士制的设定到流变说了一个清清楚楚。当真是一位女才子。

其次就是背宫规的纪夫人。

残余的还有一位是躲在角落里怂到还没写完的郑娘子。

皆是不能看。韩尚功看完了四张笔答卷,微皱眉。方老内人接过看了两张,倒觉得勉强还过得及。

“想来是以姬氏为第一了。”连殿外的傅九亦是这样想。

但变乱徒生。

“妾身还望能再答一回。”姬娘子语出惊人。傅九一怔,隔窗看着这位娘子年上三十,生得就是书香家娘子的秀美长相。但这性子也太书生气?比拖拖拉拉写不完的郑归音还要引人注目。

方老内人和董老内人同时皱眉,在心里给她打了个叉,然而韩尚功笑了,一看就是对她极为青眼,含笑点头,和几位同僚笑着:“她报的是选王府中的启蒙女师,是应该再多答几句。我正觉得不妥当。”

郑归音在角落里听得这一句,居然觉得韩夫人说得不无道理,正是考官的本份。又见得深思熟虑。

皇孙的启蒙女师,岂能不多问几句?

韩夫人此言一出,几位老内人们便微点头,不出声。郑归音就知道打听来的消息半点没错:

韩尚功能得延平郡夫人的封号不是因为她会做官,做官她远不如佟春花才会被夺权。她得了郡夫人的称号一来是年老。二来是因为她连着做了两位皇后跟前的写字女官,算得是上宫里极有学问的女师了。

她秉公而试,三位老内人都不会驳她。

“你再答吧。有学问就得展现出来,否则何必来参试?”韩尚功看向姬娘子。

“这位姬娘子必不成了。”里面的动静传到了廊上,大皇子和秀王世孙也不用听她是怎么再回答的就同时叹了,“已经是极好了,何必再炫耀学问?她报的是启蒙女师的位置。按太上皇和太后的意思,皇孙皇女的教养头一个讲究稳重。”

殿中旁听的赵慧儿听得大潘同样低声说了这一句,突然间就把眼光落在了纪夫人身上。心知这一位夫人才真明白什么是四平八稳,什么是宫官。

然而姬娘子一开口,她又听住了。

“唐太宗宫中设女官,主宫中之事。品级与外朝相当。号称内廷。一日魏王进宫遇女尚书官。保母教之得与外朝官一般礼敬施礼。魏王曰:不过吾家婢。何以礼敬?太宗闻之大笑。”

【唐太宗的女官制里,女官品级和朝廷外臣相当。有一天唐太宗的侄儿小魏王进宫,遇上了三品以上的宫中女尚书,他的保母说应该对女官施礼,就像对外朝的大臣一样敬重。但魏王拒绝了。他说宫官只是李氏家中的婢女,不足以让他礼敬。唐太宗听说了后觉得他很有见识。】

姬娘子只寥寥说了这几句,低头歉然,“妇人方才长篇浪论只说得宫制,不过是世人眼中的宫官。然而妇人选报的是启蒙女师,教导的是孩童。妇人以为若是皇孙皇女问起何为宫差,妇人只需说这一段典故便是了。”

韩尚功还是老样子微微点头:“有自知之明就是学问了。”

其他三位女试官在讶异后有了欣赏之色。

傅九听到这里后替郑归音算算名额。觉得她怎么着都争不过了。他召了在殿外着急的嫣浓过来,小声道:

“你们娘子报的公主府读经女官,纪鸾玉也报的这个职位。依我看呆会她会被刷下来。让她忍耐。别又想着去争王府里皇子妃的写字女官,也不要去做王府的启蒙女师。另外再设法吧。”

“是……”嫣浓觉得很是有理。

果然小内侍把姬娘子这段回答传到廊上,大皇子惊异的声音传来:“让这姬娘子去我府中,做皇子妃的写字女官罢。做启蒙师是埋没了。”

“非也!”郑二娘子这时就开始了抢答,高声道,“小女有话说,小女求面答。”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