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你为我解说解说?”吴太后命女官捧着郑二娘子的答案,捧到了东宫太子妃面前,指着上面用朱砂笔勾出来的“则天皇后以有嗣得天下。”

郑归音想象过如果是她被吴太后这样问,她一定就回答急着交卷这一句书写有误,所谓因有嗣得天下,其实应该是冠冕堂皇写成“武则天因治天下而得天下”。错得太离谱是不是能圆回来不重要,她跪下来多磕头就好了。

但东宫太子妃可比她有骨气多了。

“是。太后。正所谓生生谓之德……”王凤娘镇定下来后,居然侃侃而谈,说的和郑锦文教训郑二娘是一个腔调,“太后,臣妾以为,德有阴阳。则天皇后得天地阴阳二气,阴气生则生机不绝,阳气生则载化天下。古之帝王明君孤阳不可生,孤阴不可长,必要胸中有阴阳二气之合方能成圣成君。”

【白话翻译:生机不断就是德行。德行又分阴阳。武则天她同时具备阴阳二气。有阴气可以长命百岁子嗣不绝,有阳气可以像圣人一样把治天下当成怀胎,以男子之身为天下子民创造出一个更新更好的世界。古代最出色的帝王都应该有阴阳二气,光有身体健康有子嗣不行,光会理政把天下治理得好也不行。身体好才能好好工作,身体就是做皇帝{干革命}的本钱。】

“臣妾以为,圣人者孕载天下。圣君以天下为胎,化革子民使人人向善,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居者其田天下大同。”

【白话翻译:圣人,就是把治天下当成是怀孕的人。孕育孩子就是教化子民。普通人生出新生命,圣君创造出一个天下大同的新世界,教化出更好的老百姓。】

“臣妾以为,则天皇后以有嗣得天下一句,其本意就是以化革天下而得天下,以治天下而得天下。这一句果然是写得极好。”

她这一番道理说出来,让太后殿上的老女官们纷纷侧目,人人都对太子妃刮目相看,吴太后抬手,麻老内人把郑归音的卷子捧了回来,放在一则,太后缓缓点头:“难为你了。太上皇没有选错你。”

“孙媳妇惶恐,多谢太后。”

王凤娘心安之后难掩骄矜之色,她什么面相?是道士说的凤命之相,太上皇和官家商量了才为东宫娶了过来。那不就是天生要母仪天下做皇后?

“有人在教东宫太子妃。是谁?郑氏女?”

吴太后心里闪过了这个念头,这答卷是郑氏女的手写,然而郑氏女却是张昭仪的人。王凤娘不可能察觉出来,她暗想着回去重赏小内侍多富,今日她有备而来确实是身边的宦宦多富提前安排好了。他献了计,让她出题去试探庆王妃同时也提醒了她:“要是有人问起,娘娘就这样回答。这就是护了东宫了……”

想到这里,王凤娘压了压骄慢之气,嘴上却没忍住:“太后明鉴,孙媳妇以此题试女德罢了。臣妾以为,刘太后临朝称制十多年。治理天下的才能想来是极好的。听说未尝没有同族之人与小人劝其登基称帝。然则终不可成。只因非圣君则阴气不生,生机已断。臣心与民心思定,刘太后膝下无儿无女权柄不续,大势难成,登基是乱不是治。常人岂能知道这许多?臣妾试女德,女子只需要知道以子嗣为先就好了……

这话只是半通。殿上的老女官们免得不了有几人暗暗翻白眼。不提刘太后为什么没称帝。这事是太子妃应该明着议论?再说你又懂个屁!要不是官家要叫天下知道他的北伐之志未变,你这样不学无术的将门之女绝没机会做太子妃!

老女官们这时就恍然,暗忖太子妃一定提前有枪手,凭她自己是绝想不出“武则天有嗣得天下”的句子如何解。

连麻老内人也在心里晒笑着,太子妃她还不明白进了德寿宫就应该少说少错,否则太后问一句:“东宫妃你将门之后。你将来做了太后又如何?”

她要如何回答?

郑归音在英雪殿里,找人打听了太子妃面见太后的事,忧愁地想着,太子妃那是无论你为她准备多少,她都能出错出得让你措不及防的人。多富不是早劝过她少说话?

难怪傅九就私下里向她嘲笑过:二皇子当东宫?光他那个老婆就得出事!

其实傅九是嫉妒吧?她无聊的时候难免会暗暗想着,不是一直谣传他是“四皇子”?

不提郑二娘子曾经的胡思乱想,太后殿上的女官们也不禁浮想联翩——东宫妃你爹是将军你的身体壮得像头牛,听说你在府里还能和东宫打架,你将来想怎么做太后?

如此直白没分寸的话,吴太后当然不会问出来。但这一殿上的女官们个个都在暗想着,盼着太后再教训东宫妃。

郑二娘子找了挽迟女官打听德寿宫中太子妃曾经如此惊险,她庆幸着拍着小心口:“还好。还好。”当时站在太后面前被问的如果是她,恐怕就不会如此轻易被逃过了?

“怕什么,不是有娘娘在?自然保着你——!”挽迟淡然笑了笑。郑二娘子一听就知道逸迟女官吃醋了。她有点愁,挽迟女官不收红包要怎么讨好她呢?

“我哥哥说,请挽迟姐姐照顾照顾我。”她腆着脸背了郑锦文教给她的保命大法,挽迟脸色涨成紫红色,又气又急,让她一看就知道挽迟居然瞎了眼喜欢郑锦文!她怎么不和张娘娘学一学利用过就丢的能耐?

“求姐姐再和我说说那天在德寿宫里,太后和太子妃的事呢。”她拉着挽迟的袖子讨好。

那天在德寿宫。

提裙进太后殿的张娘娘,看着王凤娘规矩站在了吴太后面前,一看就是被诘问出题的事,她忍不住暗笑,果然就和官家料到的一样。

官家岂有不知道这事的道理?

他方才和她一起摆驾来德寿宫请安,在宫门前听到消息却只摇头道:“朕有四子。太上皇无子。东宫妃出题不过是讨好朕罢了。太没有分寸。她是将门之后有差错难免。本应该让太后教一教。”

这就是袒护儿媳妇了?什么都是将门之后不懂礼难怪如此?张昭仪嘴上应着,心里肚明太后问东宫妃也不过是向官家示好罢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