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瞟过阶下第六列第一座的郑娘子还在埋头苦写,就差咬笔杆了,肯定是第二题议婚太难答了。

他倒是有兴趣看看她怎么写的卷子。

想到这里,那怕眼前的卢十七娘绝不是第一个交卷,他还是好心情问了一句,“以故人两字为题作一首诗吧。”顿了顿,“六言。”

赵承平一听,不禁讶然有了兴致,连龚主事眼中也有了笑意、右侧坐着的内人、宫监们都有了些许的燥动。

佟夫人和麻内人互递一个眼色,深知这可不是易事,更不是提携卢十七娘。

交卷时出题作诗,这本来是科举时主考官考较县、州、府才俊士子的规矩。拿来考较选女?再限了格律就更难了。

“是,大人——”虽然是限定了格律,卢十七娘仍是镇定如常,眼带欢喜,程六娘刚写完卷,听得这一句以《故人》为题的面试却是暗暗不服——这不是给她送分?

一来,卢十七娘有诗才,是人人毕知。

二来,傅九和卢十七娘都是她的嫡长姐程养素的故人。卢十七娘到如今还留着程素素的不少玩具、腕上还带着她留给她的儿时金首饰,这一首故人诗还有什么难的。这就是明着照顾她!

“投鞭断流旧雄语,立马江山何处寻——?”

没料到,这头一句就让偷听的程若幽吃了一惊,又是江山又是立马,这和六岁夭折的程素素有什么关系?

一直在写卷纸的郑归音,终于停笔,抬头多看了卢十七娘一眼。

麻内人很是满意看她,陈内人也在佟夫人身边悄声说着:“这位卢娘子,起首一句好气势。果然是一门三相的世家之女。”

龚主事这时倒也发现了郑娘子,倒不是郑娘子冲他挤眼,而是她在第一排又是唯二两个不簪宫花的选女,他没办法不发现。看她一直还没交卷,他还在想着这娘子不至于答不出,这两题出的就是特别。

一,妇人不预外事。

二,议婚。

这两题都容易明白,但越往深里写就难了。都是可以浅答,也可以深答。没学问的未必答不好,有学问的却未必一定答得好。

总之,龚主事也觉得,要照顾照顾郑二娘子,好歹让她及格。因为怎么着都不至于交白卷。

龚主事觉得第一名是卢十七娘。

他年纪已大,心里无事,便也坦然打量这美貌世家之女,他看人自然不同:这卢十七娘听得出题便不假思索,可谓是倚马成诗,此女真正出色的还是捷才。

唯一让他疑惑的是,傅大人和卢家怎么圆场。这诗明着是说故人,连他都听说过卢傅两家有亲。岂不是考官提前透了题?

一个不好,传出什么流言是要被弹劾的。

卢十七娘本是低头,此时微微抬起,继续诵道:“常爱朝颜迎天色,不见空零雨露迟。六朝烟雨应尤在,宋嫂鱼膏南国香。非是多怜忆故人,淑贤女史试宫中……”

听得这一首,傅九和赵承平都难免意外。沉默时,赵承平眼中微带赞赏之意。傅九已经是微笑,点头出声:“好诗才——这一首《故人》极切题。最后一句尤好。”

赵承平虽然眼带赞许,听得这一评语难免斜眼看他。你们俩互相吹捧真的妥当?

故人

投鞭断流旧雄语,立马江山何处寻?

常爱朝颜迎天色,不见空零雨露迟。

六朝烟雨应尤在,宋嫂鱼膏南国香。

非是多怜忆故人,淑贤女史试宫中。【白话翻译:后秦国主符曾经投鞭断流要攻陷南朝,如今雄语尤闻,他的人已经不在。金主海陵王也曾在十一年前兵临城下,指着本朝江山发出豪言要打过长江,立马南国山河。全因太上皇和陛下之福,他在十一年前大败而归。被臣下所诛。

我也经常喜欢牵牛花儿清晨可以早早迎着太阳开放,带着露珠这花儿太过娇美就像是我们的故人程娘子让人喜爱。但谁能知道,这花儿开得早谢得也早,和两位北国雄主一样,盛极就要衰败。

南国几百年来的六个朝代已经消失,但江南烟雨依旧。东京城已经丧于敌手,小民们跟着太上皇逃到江南。还是可以再做着小生意卖着宋嫂鱼羹,余味尤在。

我知道大人你让我做这一首《故人》诗,并不是因为我们心中共同留念的那一位故人,而是鼓励我展露才华。因为这是大人的职责所在,要为宫试选择淑德的女子侍奉英主。】

“果然名不虚传……”

郑二娘子一边写卷子一边嘀咕,别的也罢了,最要紧此女一边倚马成诗还能在句尾为傅九圆场,为这种隐晦开后门来辩解来个你好我好皆大欢喜。卢十七娘当真是玲珑心肝。

她难免就斜眼,用不屑的眼光鄙视傅九,傅大人在台上懒得理会,旁边赵承平反是向他颔首——陛下下旨在平宁侯府的园子里宫试,说不得给他们家足够的体面,必定要有一个女儿雀屏中选。这也是他们为客的人情礼数。

不说别的,吴太后也要来,到时吃了这侯府里一盏茶呢。不得赏些什么?

++++++++++++++++

第一天结束后。试卷送到宫中。正好吴太后来了瑞珠宫探望淑妃。

淑妃疲倦。吴太后让她歇息。出到外殿,德妃请太后移架到英雪殿上奉茶。太后刚坐下,便正好有佟夫人等人向德妃来回选试的事。

德太后听得卢十七娘这一首到底才情不凡,颔首看向同行的长公主:

“记得平宁侯府里有一个嫡长女?早早不在了?”

“是,母后。”钗珠微荡,长公主起身回答,“名叫养素。”

程养素她自小与傅九相熟,“后来六岁时夭折。卢十七娘与她是极好的。”

“都是旧家子弟,记得那一年……”连吴太后也不禁眼带回忆,沉吟着那一年,十多年前北国国主海陵王挥兵南下,朝廷震动。举国拼死相抗后好不容易在大江两岸相峙,终于等到北国国内自乱。国主被杀,北军大溃而归。

如今北国国主是篡位的霸主。

“太上皇他……”

长公主看了看太后,没出声。太后也不言语。她们都知道太上皇当年就因为

此事退位了。全因太上皇在位多年并没有防备北国大军南下。

他一心苟且求安。本来以为称臣纳贡就能求得划江而治,没料到大军压境,

那时举朝都乱了。太后心里想着:

“也是陛下出临安城。欲要亲征。不得已把御医带走,京城大夫们被征调。再者侯府缺了药材,平宁侯又去了边关……”

所以程养素夭折了。

张德妃隐约也听说过旧事,这一听心里明白:太后心里是要补偿平宁侯府的。第一名不是卢十七娘,就应该是程若幽。

但若不是第一名,她给郑归音那四字评语就不够名正言顺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