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说说,我还第一次听说这么个人呢!”

“咳咳,据说这位姚婶子是生活在旧社会里的苦命人,本来以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随便嫁个门当户对的男人,这辈子也就凑合过,永无出头之日了。但是谁曾想,解放之后家里分了田地,有了过好日子的基础。这位姚婶子就加入到了火红的大集体。随后学习文化知识,接受先进思想教育。不仅跨出了自由恋爱那一步,最终还成为了一位为大家服务的妇女工作者。”

“呃~~有啥事迹不?我听了半天都没有听到啥重点啊!”

“哈哈哈,她的事迹太多了。最开始的时候,她积极参加劳动,学习文化知识,是集体推崇的劳模。到后来,因为工作积极地缘故,又被推荐去学习医术,成了一位经常工作在一线的赤脚医生。因为人热心,又爱钻研,磨炼出了不俗的医术。病患有事儿那是随叫随到,所以结下了深厚的人脉。在此期间,因为工作的便利,经常到处跑,所以就认识了很多人。在此基础上,渐渐给人保媒拉纤儿。别说,她在这方面的工作特别的有成就,凡是结了婚的小两口无不过的和和美美。听说她专门儿有一个趣÷阁记本,里面记着各村单身男女的身高、喜好、性格等各种资料,为的就是随时给人家说亲。”

“啧啧啧,咱们十里八村得多少适龄的婚育男女啊!她的趣÷阁记本记得下吗?”

“咦~~林里哥,这就是你孤陋寡闻了。姚婶子十里八村到处跑,认识的人可多了,你一说谁家的情况,人家心里都明白。那些记在本子上面的,都是急迫一些的那种。”

“哦~~明白了,“急迫”一些的。嘿嘿,二蛋是不是在那个本子上面啊!”

四脚朝天抿嘴挠了挠脑袋,憨笑着说道。

“嘿嘿,我在不在那个本子上面不知道,反正人家给我介绍来着。”

“我去,那你就是在那个本子上的啊!不过照这么说的话,我和大口袋也肯定在上面了呗!我俩也都适龄了啊!不结婚都要老了。”

“噗呲,咯咯咯。你是有多着急啊!还不结婚都老了。结了婚的还能青春永驻长生不老怎么的。”

“切,当然没有那种效果了啊!可是结了婚就是成家了,不再是单着过了,而且还能有孩子,享受做父亲的快乐。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

“也对,普普通通才是幸福嘛!”

“大口袋,你别急啊!我们陪二蛋去的时候肯定不带你。”

“切!不就是去做陪衬嘛!谁稀罕似的。你们那天走了也好,我正好在家里照看我家凡凡。我都好多天没有好好儿陪它了。那天要是个好天气,还能带它出来遛遛弯儿呢!成天憋在家里缝纫机踏板上,不得憋疯了啊!”

“嘿嘿,大口袋别生气啊!等后天去的时候,我一定和林里哥给你俩好好儿打听打听,你俩趁着我们仨不在的时候,好好儿想想怎么报答我们就行了。”

说到这里,“大”家兄弟憨厚的笑了起来。反手搂住成虎,哥长哥短的叫的人发腻歪。

自那日一别,很快就到了四脚朝天出发的日子。

林里难得的起了个大早,天还没亮就吃了一碗丈母娘做的面条。等两碗热汤下肚,就赶紧在丈母娘不厌其烦的嘱托中穿上厚衣服出了门。

等到达大队院儿里的时候,成虎已经和四脚朝天的大哥在那里烤油底壳了。四脚朝天则是和他父亲忙着收拾车斗。至于四脚朝天的母亲和大嫂还没有过来,估计等出发的时候才过来呢!女人嘛!嫁汉子就是有这种好处。虽然每日困于家务,但很多事儿都是男人们在外处理。

“大爷、大哥您来的挺早啊!”

“呵呵,早啥啊!咱们庄户人家冬天闲着也没啥事儿,睡多了身上软的厉害,还是早点儿起的好。倒是这大冬天的要麻烦你了,这么冷的天就得早早起来出门。”

“没啥。我和二蛋、成虎他们都是好朋友,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四脚朝天的父亲是很普通的老农,操劳了一生养活了一大家子,背早已佝偻了。而他的大哥,比林里他们也就大个七八岁,但看起来已经有了后世三十多岁的模样。唉!这会儿的人老的那是真快。

“林里哥,油底壳烤了有一会儿了。”

“你启动试试吧!这些你都做熟悉了,自己感觉差不多了上手就行了。”

林里坐上车座儿,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别说,这么大早的摸黑起来,气温低的真是可以,坐上车座儿就觉得屁股下面有一股凉意刷的就上了身。等检查了刹车离合之类的操作部件之后,成虎一点头,甩着膀子把柴油机摇出了阵阵黑烟。

就在林里以为没戏还要等一会儿的时候,小小的柴油机终于艰难的轰鸣了起来。见到这,林里这才松了口气,新的就是不一样啊!这么冷的天一把就着了。

“二蛋,赶紧跑着回家叫你妈和大嫂出来,咱们这边儿要走了。”

四脚朝天应了一声后,就钻进了黑暗中,脚步声阵阵响起,竟然没有一点儿迟疑。

等柴油机着了一会儿,车子已经预热完毕的当口,四脚朝天也和两个戴着头巾的妇女走了过来。没来得及和林里他们寒暄两句,就被四脚朝天托着扶上了车。

“大爷,那位姚婶子去哪里接啊?”

“她家在咱们去静临村的路上呢!等到了地方喊他一声就是了。”

“成嘞!大爷、大婶儿、大哥、大嫂,坐稳了啊!咱们这就出发了。”

成虎和林里坐在前头,一声吆喝之后,就开着拖拉机腾腾腾的冲进了黑暗的夜色之中。

等太阳刚刚升起,第一缕阳光照在林里侧脸的时候,他们早已走出了十多里的路程。刚开始的时候路还不错,最起码有一条驴车压出来的小道。

可越是往北走,路况就越来越差。从冻的硬邦邦的黄土路,变成了路面上掺着石头凸起的半成品的砂石路。因为拖拉机轮胎打气特别足,且载重一般。所以在这种路上走的时候,每次轮子一碾在凸起的石头上,前面的车头总是变的有些难以控制。而后面的车斗就更别说了,直接弹跳起来把上面坐的人都能给弄的弹起来。也就是提前在车斗里面铺了秸秆儿,要不然等到了地方的时候,一个个的能把屁股给颠烂了。

说来也是奇怪,这会儿农村的道路都是由三条“小路”组成的,中间的那条路要比两侧的明显低矮一些。而在三条“小路”的中间,又分别夹着两条窄窄的长着草的凸起。刚开始见到的时候,林里也不懂这种路是怎么形成的,但是当他参与了秋收之后,才明白了过来。两侧的小路是驴车轮子碾压出来的,而中间那条,则是驴踩出来的。老话说的好,老马识途。也不知道所谓的识途,是不是就是根据这些它们亲自踩出来的路来导航的。

等拐过了前面的一个弯儿,正好在路旁有一条小小的山谷,一行人在寒冷的早晨走了快一个小时了,出门的时候又吃了早饭。被冷风一吹,身体丢失的能量不少,这会儿身上已经有些僵了。再加上能量散逸的快,食物消化产出的水分估计也到了释放的临界点了。所以林里将车头一拐,停在了路边儿。

“走了一路了,咱们下来活动活动,顺便儿上个厕所休息一下吧!”

“应该的应该的,我们一家子在车斗上还好,有柴禾捂着,也不算冷。你俩在前面顶着可是遭罪了。”

“嘿嘿,没啥。开车嘛!都是这样的。”

林里将车熄火儿,下地活动了一下手脚。又将手套摘下来放到水箱上面烤着,自己在旁边热手。从水箱口儿冒出来的热气往冻的冰凉的脸上一腾,瞬间就湿哒哒的,就连眼睛表面都糊上了一层水蒸气。

“啊~~以前走路上坡还不觉得,这开着拖拉机一出门儿,冷的厉害。”

“唉!上坡的时候咱是走着的啊!越运动越暖和。可现在却是坐等着挨冻,能一样嘛!啧啧啧,你看看这水箱,热气腾腾的,比我家里大锅烧水的时候气都冒的多。要是知道水滚的这么快,早知道就带个杯子出来了。最起码还能喝口热乎的暖暖身子。”

林里白了一眼在自己对面站着冻成了三孙子的成虎。

“这水箱里面的水能喝?”

“那有啥不能的啊!上次咱们从乡里回来之后,我放水的时候就想到这茬儿了,特意把里面细细的洗过了。还别说,里面除了一些尘土,没有啥脏东西。再加上里面都是铁的,刷洗过后干净着呢!”

林里看着水箱上面那块儿类似“炉齿”有一个浮漂的盖子,陷入了沉思。这家伙不会是把原装的口子给拆了吧!也真是够能折腾的。还好这会儿没有4儿子店,要不然三包服务算是终结了。

见两个女人已经从山谷里走了出来,林里搓了搓已经暖和了一些的手,叫了成虎一声,也往山谷里走去。虽然是在野外,可男女大防还是要遵守的。要真的没皮没脸的往里面冲,那就真的丢人了。

“哎呀!林里哥,这山谷里面碎片儿石头不少啊!咱们回家的时候路过这里正好捡一些带回去,等揭炕的时候正好用。”

“呵呵,这里的石头就那样儿吧!块儿头还是小了些,填缝儿还凑合,做炕板主体差了些。我前几年的时候去过静临村一趟,那地方四面环山,几乎没有啥黄土,一个村估计也就百八十亩地,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不过人家那里石头多,要是需要做炕板的材料,到山上转悠一圈儿差不多就能找够了。”

“啊?大爷,他们种的粮食不够吃,那咋过日子啊?总不能饿肚子吧!”

女人们上完了厕所,轮到了男人们。而且大家很有默契的只是在山谷口儿这里解决生理问题,免得看到了“遗迹”。而女人们则是上车背对着大家。也算是约定俗成的另一种避嫌。

“嘿嘿,人家那里山多,上面都是林子。粮食不够吃,那就等季节到了上山采集蘑菇、榛子什么的干货,还有就是秋冬的时候进山打猎。再加上每年还要伐木往外卖,日子过的也不错。我前几年去那里,就是买人家的木材给二蛋那房子做门窗来着。”

“哦!这么一说的话,人家的日子过的也不错啊!”

“唉!一般吧!这年头儿,也没有几个富庶的乡村,大家也都是勉强解决个温饱吧!”

随着大家提裤子的声音响起,林里才算放空了思想。随着最后一滴排出,情不自禁的打了哥寒颤。别说,真的很爽。而林里之所以落后大家一步,不是有什么尿等待、尿不尽、尿痛之类的毛病,而是一种精神上的障碍。姑且这么说吧!毕竟后世的厕所都是有格子的,虽然挡不了多少东西,但心理上的防线还是挺牢固的,所以不用那么“害羞”。

“嘶~~那人家的日子过的也不错吧!比咱们这边儿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强一些。最起码不会把所有的产出都指望着那点儿田地,一遇到灾年就没辙了。”

“哈哈哈,各有各的好处吧!前几年咱们村里还有人出去要饭来着。山里人吃的东西种类多,但不怎么充裕。咱们是吃的单调了些,但数量多。”

林里呵呵应付了两声,心说农家肥种出来的粮食,和人家山里纯天然无污染的蘑菇、野菜那是能比的吗?毕竟后世的粮食价钱也就那样,但山货的价格却高的很。一斤雷震蘑菇能卖到四百块。一斤品质一般的杂蘑菇也得二三百。有那山里人,两口子一个夏天忙活三四个月,收益好的时候能达到五万块。要知道那可是一亩地纯利润只有一千元上下,脱贫标准是户人均年收入5000块的时候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