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平平无奇钢丝面,意外得来西红柿

“哎呀!淑芬,我的腰要断了。你倒是轻点儿啊!”

“今天我就打你个半身不遂,让你知道知道惹我的下场。”

“啊~~妈。救命啊!你亲闺女谋杀亲夫了啊!”

“活该,让你撩拨她。你就是自找的。”

“妈,我今天要是受伤了,明天可就不能陪你去加工钢丝面了啊!”

“没事儿,钢丝面嘛!今天加工不了那就明天,后天也行。这个又不挑时间。再说了,开不了拖拉机,那就去挖菜地。我的蔬菜秧子都育的差不多了,快到种菜的时候了地还没有翻呢。”

刨菜地?这么凶残?那是真的能用断腰的。

“哦对哦。还要刨菜地啊!那行,今天就饶你一次,废物利用嘛!留着干活儿用正好。”

淑芬表演了一下什么叫赘婿的正确用法,从林里腰上起来的时候还不忘拧上两把出出气。

林里起来后深呼吸了两下,继续吃面。心里却在琢磨着明天去见识见识所谓的钢丝面。

这年头儿极度依靠人力,所以大家对集体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这不,林里还以为就丈母娘自己去加工钢丝面呢!谁知道第二天林里一大早起来还没来得及吃饭,就有那大小伙子扛着棒子面儿跟在一位与丈母娘年纪相仿的女性身后来到了林里家。

“他二嫂!你来的挺早啊。”

“那是,今年家里好不容易有了点儿余粮,肯定要加工了去。留在家里不是喂耗子就是养虫子,浪费了不是。”

“你家小子也和你一起去?”

“去啥呀!他要是跟着去,车上都坐不下人了。”

“哎哟,拖拉机在大队那边儿停着呢!把棒子面儿口袋扛过来还得往过扛呢!”

“哈哈,小事情,一听说家里要加工钢丝面,孩子们开心的厉害,让他犁二亩地都不带喘气儿的。”

林里心说是不是累死了,毕竟一口气二亩地呢!让林里憋气,估计也就一分钟撑死了。

“你们别忙着招待我,我就是过来看看。你别说,这都多少年了没吃上饱饭,今年竟然有了结余了。”

看这位二婶儿的样子,就知道这是欢喜疯了。要不然也不会一大早的就带着儿子扛上面口袋过来。这是怕做了一场美梦一场空,特意过来确认来了。

就比如林里当年上初中的时候,对于过星期这个事儿老是觉得不真实。每次过星期回家后都要去学校门口确认一下下午上不上课才安心。

早饭吃的果然是林里昨天提过的用面汤煮的糊糊。

看着在一旁呼噜呼噜喝糊糊的淑芬,林里有点儿放心不下。

“妈,今天咱们出门了,淑芬和孩子们咋办啊?”

“我一个人在家你不放心怎么的?我还照顾不好孩子了?好像你以前帮过忙似的。”

见淑芬没有误会,林里松了口气。

“这不是放心不下你嘛!关心关心你。”

“不用担心,昨天已经和今天一起去加工钢丝面的大婶们打过招呼了。淑芬今天可不孤单,来串门儿的大姑娘小媳妇儿多着呢!”

丈母娘话音刚落,外面就响起了一阵脆耳的如同银铃般的笑声。

林里探头望去,还没看到人,就被淑芬来了个脑瓜崩儿。

“看啥看啊!小心长针眼。”

“不是,我这不是好奇嘛!想看看你的朋友们是什么样的人嘛!是不是和你一样的漂亮。”

“你小子还敢看别的女人?我打不死你。”

“哎呀!饶命啊!”

丈母娘也不管两人怎么闹腾,呼噜呼噜两下把碗里的糊糊干了,放下大碗就迎了出去。

直到这时,林里才看到丈母娘换了一身装束。衣服虽然看起来有些陈旧,但格外的整洁。

“哎!咱妈今天是不是要顺便去看爸啊!”

“废话,我妈又不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去了公社还不去看看爸?爸上任之后妈还没有去看过爸的工作环境呢!”

“那不从家里带点儿什么好吃的?”

“带了,诺,那不是在那里呢!”

林里跑到门后靠着的一个口袋里面翻了翻,咸菜、黄豆酱什么的放了不少,这会儿出门估计也就带这点儿东西了吧!

“那酱啥时候炸的啊?油汪汪的,隔老远就能闻着香味儿了。昨天吃面的时候都没见着。要不然就能吃炸酱面了。”

“嘿嘿,当然是你昨天出门的时候炸的啊!”

说话的工夫,外面来陪伴淑芬,顺便串门儿的大姑娘小媳妇儿被丈母娘让了进来。林里打量着这些纯天然的妇女,笑了笑赶紧喝糊糊。今天丈母娘起了大早,不就是为了早点儿走吗?

因为林里家提供车辆负责来回的缘故,家里的棒子面儿什么的都没用自己拿。有那附近的邻居,直接就带着自己的壮劳力过来一肩膀就给抗走了,把林里弄的挺不好意思的。

到了大队门口的时候,已经有五六个等着的妇女了。丈母娘过去各自聊了两句,其他青壮劳力在林里的指挥下把面口袋安置到了后斗。

妇女们虽然第一次坐拖拉机,可坐平车的经历很多,爬上后斗后各自找了个舒服的位置坐下唠着闲嗑儿。林里即刻出发。

因为时间充足的缘故,林里也怕把这些家庭主妇给颠着了,到了地头儿干不了活儿,所以开的并不快。

即便如此,到了公社的时候,时间也只堪堪八点不到。

加工的地方现在是国营的,低矮的房屋没啥门牌,虽然在大街上,可林里路过好多次都没有留意到这里。估计之前是没什么生意吧!钢丝面带着点儿压缩的意思,远不如爆米花这种粮食放大器带给人的感觉好。

帮着妇女们把面口袋卸车后排好顺序搬进去排上了队,林里一溜烟儿的就跑进去看热闹去了。

这年头儿,不是说你花钱了就是上帝。

光凭加工这里的几个人工,一天干不了多少活儿。

和之前自己带着物料去加工月饼似的,花了钱不算,还要帮着烧火、和面、看时间。一个中秋节过下来,那也是累的很。做豆腐的时候,要自己提前筛选、浸泡、剥皮黄豆,自带煤炭,烧火,帮着洗锅似的。

面口袋排上了队,但人却都没有闲着。都是十里八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关系盘根错节。几位妇女也是自来熟,撸起袖子在前面帮着干活儿的时候,三言两语就和前面的妇女们攀上了关系。一说村里的那个谁谁谁,或者是自己的哪个亲戚,立马就找到了关系打成了一片。一边儿聊着八卦,一边儿干起了活儿。

“林里,陪着你丈母娘去公社找你老丈人去。这里交给我们就行了。”

“哎呀!都是一起来的,哪里能先走呢!”

“知道你有一段时间没见你家老头子了,别在这里撑着了,赶紧的,去看看去。”

“哈哈哈,就是。虽然家里有了孙子,可是没个老爷们儿算怎么回事儿啊!你还是去看看吧!别成了望夫石了。”

这个年纪的妇女被称为虎狼之年。林里虽然没有体验过,可是看几位开玩笑的模样就知道,不是好惹的人。

丈母娘被几个好朋友说的脸颊通红。林里还是第一次见到丈母娘这个模样呢!回过头一想,人家也是有配偶的人啊!这不是很正常嘛!

公社距离这里不算远,林里带着丈母娘,扛着带来的东西就在头前带路。

到达公社的时候和门房的大爷打听了一下,见林副书记在办公室,就带着丈母娘直达办公室。

两人过来的时候,林副书记正端坐在办公桌前晒着太阳,一杯冒着热气的清茶,一张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一支等待吮吸的香烟,正享受着日常的办公氛围。

感觉到门外有人过来,放低报纸用那冷漠的眼神看着门外。等看到门外站着的人时,似乎有些不相信的眨了眨眼。

“爸,妈过来看你来了。”

“别瞎说。我就是来加工钢丝面的,顺便儿路过。”

这含蓄的感情表达方式不比后世那些肉麻恶心人的强多了嘛!

“爸、妈,你俩先聊着,我去那边儿看看钢丝面加工的事儿。”

“对对对,没个人看着总是不放心,你赶紧的啊!”

虽然没有证据,但林里总觉得林副书记是在说“退退退”。

没理会这俩公母相见的你侬我侬,林里放下东西后就又紧赶慢赶的往加工的地方赶去。.BIQUGE.biz

刚才他们来的还是有点儿早,第一位排上了位置的顾客还在和面呢!

等林里再次过来的时候,一袋面已经和的差不多了。

与做窝窝头和玉米窝窝的和面不同,这次和的面很干。干到都攥不到一起。

林里看着已经打开的机器,原理应该和那些电动面条机已经差不多。

果然,虽然工作人员把和好的面疙瘩往漏斗里面加。稍等了一会儿后,出面的地方就出现了和挂面粗细差不多,但泛着黄色的干硬面条。

等待着的大婶们见状立马跑过去接着面就往外拉,等到了一定长度之后,就被用刀一刀切断。如此往复,没一会儿,摊开的面口袋上就整整齐齐的放满了钢丝面。

林里好奇的过去拿起一根,在空中晃悠着试了试,竟然不断。用手一掐,竟然还是硬的。厉害啊!换一种方式,棒子面儿竟然能加工出这种效果。

“林里啊!轮到你家的还得一会儿呢!你要不出去转悠一会儿,你其他的几个婶子都去供销社去了。”

“嘿嘿,二婶儿啊!我闲着没事儿,过来看看怎么加工。”

“这有啥好看的,也就是你没有见过看着新鲜。一会儿轮到你家了,你想不看都不成。”

这二婶儿说的也挺对,林里想了想就去了邮局。

已经寄出去两份儿投稿了,也不知道会不会被退稿。

到了邮局让工作人员一查,还真的有个包裹。

等林里签字认领之后,看着手里这个明显不是放着书本只有巴掌大小的包裹,充满了好奇。摇晃起来竟然还有刷拉刷拉的声音,就更好奇了。

找了个角落打开后,就看到里面是几个小纸包。

林里没急着打开,而是从里面抽出了两张信纸。打开看了一会儿后才面色古怪的放了下来。

原来是去年执行任务分别的时候,和洪主任随口提了一下的一些东西。

比如,包裹里面的小纸包放着的是西红柿的籽儿。之所以要分着装,完全是怕纸包漏了流的找不到了。和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面是一个意思。

说起西红柿这种东西。

林里穿越前听家里的父母说过这个事儿。尤其是他的母亲。说起当年第一次吃西红柿的故事。

那大概是林里母亲十三四岁的时候,七零后嘛!推一下时间,也就是1985年前后。正赶上了暑假,和几个姐姐哥哥一起去外村的亲戚家做客。

人家院子里面种了她们之前从未见过的西红柿,那亲戚家里种的不多,也就那么几株。见几个孩子好奇,就摘了几个下来,每人分了一个,让带着路上吃。

那会儿物资还不算发达,农村地区用来喝水的容器还是水瓢、茶缸,大夏天的要赶路,路上带两个方便携带,水分十足的西红柿用来解渴,显然很合适。

一行人回家的路上,有点儿渴了之后就想起了放在兜里的西红柿。红丢丢的看起来很漂亮,本来不舍得吃。但一口咬下去,就更加后悔刚才的决定了,觉得味道怪怪的不怎么好吃。

吃了两口后,有放回口袋里面带着回家的,也有直接丢到了山沟沟里面当土坷垃玩儿的。一直等两三年后西红柿在农村地区传开了之后,西红柿才从他们的记忆中再次被翻了出来。

而西红柿那种特殊的品质,也至此成为了农村每家每户都要种植的蔬菜品类。

林里打开纸包,看着里面的西红柿种子,凑过去嗅了嗅,似乎是闻到了那股子酸甜的气息,口水瞬间充满了口腔。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