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强见徐山不要发糕也不想请他酿酒,就有点懵了。

他这个人十分淳朴,只想着能帮上别人什么,从来不想别人能帮自己做点什么。

所以他猜不透徐山的来意。

徐山也没有藏着掖着的意思,直接说明道:“林强叔,我是说你想不想开个发糕厂,把你做的发糕,卖到全国各地去。”

“全国各地?”

徐林强一愣,然后连忙摇头:“那可不行,你怎么知道除了龙水人之外,还有人喜欢吃咱们的发糕?”

对于徐林强的这种想法,徐山倒也一点都不意外。

“林强叔,有没有人喜欢吃咱们的发糕,这一点你完全不用担心,卖发糕的事情,你就只管交给我就好了。你只要炊糕就行,我来卖。”

徐林强还是不同意:“山子,叔知道你是好心,想帮叔一把,可是叔不能连累你,就算是你帮我卖,我也做不过来啊。这做炊糕的活,一个灶,一个石磨,根本炊不过来。”

徐山一愣,这倒是他没有考虑过的。

对于后世的徐山来说,吃的喝的,各种产品,似乎都是从生产线上下来的一般。

只要你有钱,就可以想买多少买多少。

可是这种想法在这个时代却是行不通的,确切的说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并不充足,所以想生产一些产品,并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

“那需要怎么才能多炊一点呢?”

“起码得有人手吧,这灶也得加大,最好是比食堂的那种大灶还要更大的灶才行。另外这笼子也得现做,做成那种小笼的,再放在大笼屉当中去蒸,我寻思着就跟食堂蒸饭似的,烧煤,大火炊出来,应该就可以多炊一些。

不过石磨肯定是不行的,那就要用到小钢磨了,虽然说小钢磨做拖浆磨的话,吃起来不像石磨那么好吃,但是比一般人家做的发糕,肯定还要香许多的。

然后就是材料……”

徐林强不愧是对发糕有深入研究的,说起来头头是道,这要是放在倭岛,那不得又被捧成一个什么仙人?发糕仙人?

“所以林强叔你觉得只要改进生产工具,就可以提高产量啊?这个好办,另外你想要什么人手,我跟三爷爷提,村里还有那么多壮劳力呢,只要咱们肯开价,不愁他们不过来啊。”ŴŴŴ.BIQUGE.biz

“雇人得花钱,另外这些机器,这些材料,得不少钱吧。还得再搭一个大灶,最好是搭在有水的方,还得方便交通……”

“这些你就不要管了,林强叔,你只管提要求,剩下的都交给我来办就行了。”

徐山记得后世的龙水,出过一个发糕的品牌,好像是叫做善蒸坊,据说也是百年工艺,后来再发掘的,做的一直都很不错,也开发了不少新的食品,在市场上都挺受欢迎的。

而现在这龙水发糕的市场还是几乎空白的,他正好借机会布一布局,也算是拉徐林强一把。

至于这发糕的品牌,那就还是叫徐福记好了。

他决定把徐福记食品的门类做得更加丰富一些,以后只要想到吃的,就会想到徐福记,这也算是一种布局吧。

……

几天之后,徐海生跟金枝一家,就搬进了村礼堂来住了。这村礼堂比起他之前的家,要宽敞一些,更重要的是这离村小学很近,方便金枝以后进入村小学当老师。

至于他那个院子,也没有浪费,徐山让阿贵跟徐海生两个人一起,把它改成了做发糕的厂房了,这地方有水,地方还宽敞,徐山请来镇上的供电局,给接了动力电,又花钱买了一台钢磨,同时又砌了灶,让徐海生做了许多大笼屉,最后从龙水钢厂调过来一百吨煤。

只用了短短的几天时间,就把这徐福记发糕厂给做出来了,徐林强看完之后兴奋得直搓手。

他也是第一次感觉到所谓的钞能力。

其实他也想让更多的人都尝一尝他徐林强的发糕,证明他徐林强虽然瘸了一条腿,但是论本事一点都不比别人差。

可是如果没有徐山的帮助,他最多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过一过干瘾罢了。

现在却是不同了,他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山子,现在材料啥的都差不多齐了,可是人手呢,好像还不够啊。”

“林强叔,你只管放心,我昨天就让三爷爷通知村里人了,估计一会儿就有人过来帮忙了。”

正说着,便看见村里几个男人一边聊着天一边往这么走。

看到徐山,他们连忙客气地打招呼,然后问道:“山子,听说你又给咱们村办了一个发糕厂,正在招人,现在招了多少人了?”

“这不是就等着你们了嘛,阿富哥,小懂,还有大光侄儿,你们应该都是来报名的吧。”

那个叫阿富的,是阿贵的兄弟,本来阿贵是打算让他参加基建队的,可是阿富这个人却是从小就不喜欢干泥水活,所以一直没有答应。现在从阿贵那里听到发糕厂建厂的消息,立刻就过来了,打算在这里找份工干干。

毕竟之前村里的那两个厂子,这效益实在太好了,徐家村的女人,一个个也都“姐姐妹妹站起来”了,阿富还没有结婚,看上了村里的一个姑娘,本来人家就有点嫌他,嫌他不挣钱。结果后来她进了咸菜厂,这下子就更加嫌他了。

人家已经给他下最后通牒了,要是再不找个赚钱的工作,就得跟他黄了。

而现在徐山给开出去的条件,可是相当的丰厚,至少不会比咸菜厂差,而咸菜厂的工人工资,放在外面的国营厂,至少也是个副厂长级别的。这样的条件,阿富再不抓住机会,那岂不是傻?

至于小懂,他原本是村里贫协会长家的孩子,过去那些年,都是越穷越光荣,他们家是又穷又懒,后来突然就改开了,一下子贫穷就变得可耻了。

他家老爹,因为接受不了这个转变,一气之下竟然自挂东南枝了,剩下他光棍一个,也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在村里也是不受待见,不得烟抽。

这一次也是听到村里的广播,打算过来碰碰运气,毕竟谁也不愿意一辈子受穷不是吗。

另外就是大侄子阿光,这个大侄子其实已经二十多岁了,之前一直都在考大学,只不过他的学习成绩不怎么样,虽然说通过了预考,勉强获得了考大学的资格,可是这年代的农村学生,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学习资料,别的不说,英语基本就是相当于天书一般。

但是家里一直对他期望很高,他也想着考上一个大学,好好回报家里。

可是这年代的大学可跟后世的大学完全不同,这年代的大学生是包分配的,录取率极低,一进大学之后,每个月的补助,就相当于一般工人的工资,所以才有鲤鱼跳龙门的说法。

可是这阿光考了一年又一年,却是一年不如一年,到现在,戴上了近视眼镜,想干点农活啥的,都差一般农民许多,成了一个肩不能担,手不能提的书呆子。

这三个人是第一批过来的,随后陆陆续续也来了更多的人,有了两个村里的厂子作榜样,村里人对于为发糕厂可是相当期待,也是相当重视的,要不然这还没到正月初十呢,都聚在这里。

甚至还有几个家伙,本来都已经去走亲戚了,听闻说这发糕厂要招人,立刻就赶回来了,没办法,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男人要是经济不行,腰子再好也没有什么卵用不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