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知秋对这一切都还完全未知。

自从Ⅰ-Ⅰ型破译编程给了崔浩之后。

崔浩就几乎消失了。

他没有再见到崔浩,也没有再收到他的邮件。

因此,加密情报这件事情,在顾知秋这里也已经搁置了很长时间。

他的现在的所有精力,放在高考上。

答应了路曼曼要考一个省状元,那自然是要做到的。

每天从早上六点开始,路曼曼就准时做好饭菜,然后把他喊起来。

两人从必修一开始学习。

背文言文、背古诗……

这些事情对顾知秋来说,出乎意料的没有那么多痛苦。

数十年的潜心科研,多少会让人感觉疲倦。

对数字和逻辑的敏锐,让他活的越发像一个机器人。

而现在再捡起来之乎者也,反倒是一个不错的调节剂。

当然,英语除外。

顾知秋的英文水平一向不好,现在如果参加高考,应该也就是一百一十分左右的成绩。

这还是这几十年来,不断翻阅国外论文的缘故。

想要考到省状元,每个学科都考到最高水准才行。

取长补短那种战略,在省状元的争夺中是起不到效果的。

全省前五,每个学科的差距也就在五分以内。

可以说每一分都是不可多得的。

“按照二模三模的成绩,数学147,物理106,合计超过了第二名七分。”

“这次就按数学物理满分,也最多超第二名十四分。”

“也就是说英语至少要达到140分,语文至少要138分才行。”

语文好好一些,顾知秋的阅历和积累都还在。

通过路曼曼教给他的做题技巧和模板,他也很快能把分数拉起来。

而英语的话,顾知秋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

那就是通过编码的方法,把高考的所有单词进行记忆。

随后通过五三,疯狂的刷题,总结出语法的规律。

这样的好处,是能够很快速的总结出技巧。

但缺点是,这只能用来应付高考。

实际上在他眼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

接下来的时间,顾知秋花费了三天时间,把高中三年的英语书全部吃透,并且刷完了整本,以及三本英文小说。

然后试着做了一下22年的英语高考卷。

把听力折算后,总分是143分。

而语文因为主观性太强,就没有浪费时间去刷题。

只是把古诗词鉴赏和阅读按照答题技巧套入,得到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也相差不大。

130分以上应该能够保证。

至于剩下的生物和化学。

这个只是相对于物理和数学会差一些。

但这种幼儿园知识,

顾知秋只是用学习英语的间隙,简单的复习了一下。

在做了全国甲乙卷和苏省卷、湘南卷之后,也都能拿到近乎满分。

简单的粗略估计一下。

现在理综的得分率比二模的时候还要高一些。

总分大概在290以上。

数学如果不遇到特别挑刺的改卷老师,应该是满分。

英语语文,认真一些,也差不多平均能到140分。

也就是说总分大概在720分左右。

而通过上网查询,去年的理科状元是719分,前年的是724分。

因此,目前来说,自己的省状元也并不是十分保险。

不过,这只是他这三天恶补的结果。

距离高考还有十几天。

总能再提几分。

接下来备考的时间,顾知秋就轻松了许多。

每天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忙自己的公式。

等路曼曼来卧室了,他就开始复习语文英语。

……

……

距离高考还有两周的时候。

洛城一高心血来潮,想要策划一场考前模拟测试。

费了老大的力气,在省教育厅的牵线下,找来了十大名校的校长。

校长郭洪安特意前往省教育厅,与十大名校的校长会面。

窗明几净的会议室内。

郭洪安脸上有些兴奋,也有些担忧。

兴奋的是,今年洛城一高最有可能出现省状元的一年。

这个省状元如果坐实了,那一高就能跻身省一流名校和国家重点院校。

这将是洛城一高跨越等级的重要一战。

担忧的是,自己那位省状元自从三模之后,就没有再出来练兵了。

三模因为题目简单,顾知秋的成绩只比第二名多十一分。

现在距离三模已经过去了半个月了,他得试试第二名是否又有长进了。

自己的省状元是否有威胁。

而如今的十大名校校长,又怎么不知道郭洪安的心思。

华清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周谦道:“距离高考只剩下一个月了,现在举办统考,不合适吧?”

“是啊,会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了?”

郭洪安道:“怎么会,我相信到最后关头,很多同学,心里反而越来越没底了,很可能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

“我们举行这个联考,一方面来说让学生保持做题的手感,另外一方面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定位,这样更容易消除心中的顾虑。”

北大附属中学校长道:“郭校长,我看你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郭洪安笑道:“我不隐瞒,确实也是把我校的那位学霸拉出来试试火力,不过我相信各位也很想角逐这个省状元吧?”

十大名校的校长也都是不约而同的沉默了下去。

以往十几年,省状元都是在十大名校诞生的,所有人也都习以为常了。

而如果今年跑到了一个地级市公立学校,那他们十大名校的脸还真的是没地方放了。

学校这个机构,有一个很可怕的鲶鱼效应。

当你今年学生高考出色,那就能吸引周边城市的优等生,从而保证你下一年成绩也不错。

然后这样就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不断的从普通学校向国家重点晋级。

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一个省的生源是固定的。

好学生都跑到你那里去了,那我这里的生源就差了。

因此,而很多省份都有这种情况,个别学校垄断了全省最优质的生源,然后经久不衰。

而那些没有好生源的学校,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如人家躺着成绩好。

久而久之,好的越来越好。

差的开始摆烂。

这种局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而洛城一高,是这么多年首个向十大名校发起挑战的地级市公立高中。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