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翻车率最高的一科,全场考生屏息凝神,不敢怠慢。

考试开始。

顾知秋快刀斩乱麻的写起了答案。

高考数学的难度一般接近一模,低于二模。

但为啥会有那么多人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

这个问题,顾知秋在高三的时候还真的研究过。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压力。

假如在普通的周测,用上一张高考卷,很多同学可能做了也就做了,没啥感觉。

但如果把周测的卷子,放到高考上。

那很多人的脑补能力就体现出来了。

一张简单的卷子,被赋予重重的迷雾,最后被困难化甚至妖魔化。

当你觉得它难的时候,它对你来说还就真的变难了。

然后在解题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就会让逻辑变得繁琐,让题目变得更加生涩难懂。

最后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未能得到平时的成绩,最后归咎于发挥失常,要么认命,要么复读……

……

考试进行到半个小时左右。

考场所有考生的神色异常严峻,精神都紧绷着。

顾知秋除外。

他已经完成了所有题目。

最后一道题目的计算过程用了一整张演草纸,但把这些全部誊写到答题卡上,很显然是不合适的。

只能尽可能的把所有得分点的重要步骤给誊写上去。

因为联考的时候吃过这样的亏,数学丢了两分,所以他这次就注意了很多。

完成答题卡,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一个多小时。

虽然做题强迫自己用高中的知识,但检查的过程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每道题都用了至少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准确率奇高。

即便是这样,检查到最后,距离结束还是剩下了十几分钟的时间。

百无聊赖之下,他又把量子同轨方程进一步代数计算。

终于在考试结束之前,得到了最后的量子轨迹偏微分方程。

考试结束,卷子、答题卡、演草纸统一上交之后,顾知秋就离开了考场。

校门外面,无数家长翘首以盼。

接到自己的孩子之后,安慰鼓励着。

一片温馨。

顾知秋到校门口之前故意放慢了脚步,眼神躲避的在门口看了一圈,但并没有发现路曼曼的身影,恐怕她真的被爸妈禁足了。

落寞的离开了洛一高,背包里的手机重新开机,这才收到了曼曼的几条鼓励。

【路曼曼】:知秋高考加油呀!

【路曼曼】:等六月八号下午的英语考完,我在门口等着你啊!

顾知秋心里有些小期待,打字回复道:“不能鸽我啊。”

路曼曼秒回:“必须的,我什么时候鸽过你?”

“你好好吃饭,如果不会做菜的话点外卖。”

“别点快餐,容易拉肚子。”

“就老刘家家常菜吧,那个店咱们一起去吃过,比较卫生。”

“如果晚上休息不好的话,可以现在去超市买盒牛奶,睡前喝了对睡眠有帮助的。”

顾知秋看着一连串的消息,回了个表情包,然后打字道:“好,我去超市买牛奶。”

【路曼曼】:路上慢点啊,记得买纯奶。

他不是太喜欢喝牛奶,尤其是纯奶。

不过他喜欢听曼曼的叮嘱。

买完牛奶回到家,他第一时间就把抽屉里的纸张拿了出来,把数学考试时候算出来的偏微分方程写上去,然后又放进了抽屉里。

晚上按照曼曼的要求,点了老刘家的家常菜。吃完之后,就躺床了。

明天的考试,理综不用担心,英语的话,还是看两套历年的高考卷保持做题的手感为妙。

只要英语谨慎一些,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一套全国甲卷看完,顾知秋的心思就飘到了别处。

把卷子丢到一旁,拿出手机,打开聊天框,把和曼曼的聊天记录翻到最前面,看了起来。

还没看完一半,不知不觉中就昏昏睡了过去。

……

次日。

早上的理综考试,对顾知秋没有太大的难度。

从专业水平上来说,他不像是考生,更像是质检员。

上次十大名校联考的时候物理卷的出题水平很一般,不知道高考怎么样。

距离考试十分钟,答题卡下发。认真填写信息。

距离考试五分钟,试卷下发。

花了半分钟填完信息,检查试卷过后,他就马上开始抢先在心里做起了试卷。

高考理综的难度比十大名校联考稍微难一些。

也不能说难,只能说更综合了。

高中阶段的化学和生物说是理科科目,但其实文科属性更强一些,只要知识点记住,水平就很容易提上去。

而考试的过程,就是考察你知识点是否记住的过程。

而所谓的难易程度,就是把题干写的足够复杂,足够曲折。

这样就需要先读懂题目,了解其中的逻辑,然后再去大脑中调动出对应的知识点。

但其实翻来覆去,也就哪几种考法。

当你对知识点的理解足够透彻,那理综化学和生物,就基本上完全是送分的。

这次没有了时间的压力,他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细致的完成了前面的生物化学部分。

留下了两个小时的时间,给了物理。

对顾知秋而言,研究物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因为哪怕是漏洞百出的高中物理。

物理的发展,始终是在不断推翻旧理论的过程中进步的。

而一些错误狭义的理论,反而能给到一些重要的启发。

前面的选择题,依旧属于偏简单的阶段。

唯一引起他注意力的,是一道光电效应的题。

算是一道常考题。

题目考的是能级跃迁,简单的加减法,题目本身不难。

但让顾知秋联想到了Ⅳ-Ⅲ型核聚变反应堆。

核聚变的过程要剥离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并不是散乱排布的,而是遵循物理学原理分层排布,靠近原子核电子能量越低,远离原子核的电子能量越高。

通常情况下,核外电子总是趋近于以总能量最低的形式进行分布。也就是“基态”。

基态原子接收到光子、高温、高压等能量之后,自发跃迁到更高能级,形成“激发态”。

而跃迁逸出的电子,在聚变反应中一般是用不到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