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办大事算是华夏的优良传统。

群策群力之下,三个方案在经过助手的简单设计之后,就形成了三个汇报文档,然后由提出方案的小组进行阐述。

主要围绕可行性和研发难度综合考量。

第一个方案是寻常的深空探索模式,运载卫星到达火星上空之后,将火星登陆与勘测、采集人员其进行投放,而在运载火箭中,留下来一名宇航员守在GSM(指挥与服务模块太空舱)中。

等到火星登录器完成勘测和采集任务之后,登陆舱返回,由GSM中待命的宇航员进行对接,然后返回地球。

这个模式属于十分中规中矩的办法,优点是灵活、迅速,不必为火星迅速变化的环境而担心,甚至可以忽略火星的生存环境,一切的压力和活动,都由宇航服进行支持。

但缺点也很明显,作业时间较短,而且每次运载的体量较少。

登陆舱的载荷和运载火箭不能相提并论,加上几名科研人员之后,真正能采集到的火星土壤少之又少,这替而代之的,就是能够从中提取出来的钫元素也会很少。

这个方案进入待定区之后。

第二个团队也对第二个方案进行了阐述。

这个相对来说有一些创新,但不多。

核心依旧是通过登陆舱将火星土壤运送到运载火箭中,但区别是对于过程的优化。

赤鸟号和应龙号运载火箭陆续将火星登录器、火星实验舱和采集车投放到火星表面,然后科研人员分为两批,第一批工作人员乘坐采集车在火星进行勘测和采集,另外一批工作人员负责将采集车上的收集物进行汇总并且向运载卫星转移。

而在合适的活动时间之外,所有科研人员的生活则全部在实验舱中进行。

这个计划有几个很不错的优化。

其一,地火轨道之间,运载火箭就像是公交车一样,保证着运输的正常进行。

其二,分批次的采集任务提高了勘测和采集的效率,而采集后的火星土壤在登陆车上进行集中,然后统一运送到到达火星上空的公交班次。

其三,实验舱的存在,给科研人员提供了可以长时间在火星上工作的可能。

惟一的不足,就是这个长期也是相对性的。

因为本质上来说,飞船和科研人员,只是完成一个探索任务,只不过这个任务的时间比传统的探索要长很多罢了。

第三种方案,和第二种方案相差不大。

但唯一的区别则是,将实验舱,替换成为了火星基地。

有了基地的存在,把长时间的驻留变成常态。

当你开着车去某一个地方的时候,哪怕呆的时间再久,都会有一种家乡的感觉。

但在这儿盖个房子之后,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相比较之下,第三种方案要稍微复杂一些,但因为正好符合侯老的预期,因此在侯老有意无意的引导下,这个方案就被当作了主流。

而另外两个方案,则是可以作为补充。

比如在对火星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想要基于火星环境建立起一个生活、科研基地,难度是很大的。

但在起始阶段,使用方案二中提出的实验舱的方案,就简单很多。

如果制造不出火星基地的感觉,那就多个实验舱拼接在一起。

一辆诺马迪森房车很难提供一个别墅的感觉,但十辆凑在一起,便也多少有点感觉了。

虽然这样一来,方案二和方案三看上去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但对于侯老而言,其中的内核则是有天壤之别。

一旦采用方案三为主导思想,则意味着对于火星的态度将由探索,转变为征服。

这很关键。

接下来的时间,从实验舱的尺寸、空间、布局以及硬件软件相关参数,一行人都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讨论。

……

会议持续到了晚上八点,等所有科学家陆续离去的时候,关于火星项目的完成度已经达到了70%左右。

根据过去几年时间祝融号探测器发送回来的地质报告,对火星基地的选址进行确定。

随后根据火星的物理参数,对实验舱的相关抗压、恒温等参数进行校正和修改,生态学院士进行实验舱内部生活构造进行规划,结构学院士则是根据各方对空间的要求,快速给出几种方案。

在无数院士相互配合的情况下,中科院这座引擎才算是完全启动。

顾知秋见过其中一两位院士认真工作时的样子,当时便肃然起敬。

但此时看着整个中科院的院士全部投入状态的样子,便只剩下震撼。

当一群聪明人的脑回路同步在同一个频道的时候,

就像是一个顶级引擎的所有部件组装到了一起,一旦运作起来,所爆发出来的能量让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还有几场会议,组成这个科技引擎的所有院士继续进行会议,保证这个引擎不断的转动起来。

而航天局、国防七子、高校联盟等科研场所则负责执行商议出来的规划方案。

侯老将所有院士一一送走,入夜之后温度骤降,侯老也是好一番的叮嘱。

顾知秋刚打算离开,则是被侯老使了个眼色留了下来。

他和侯国强站在一起,将所有院士送走之后,侯老才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外面冷,去我办公室说。”

侯国强拿着昔拉计划的相关数据走在前面,顾知秋跟在身后,也开始意识到了什么。

从今天的全体会议开始,他就隐约感觉到侯老的指向性很强。

现在看来,侯老应该还真的在会议上隐瞒了一些什么。

到了会议室,助手端上了两杯热茶之后,便退了出去。

侯老把昔拉计划的数据放在桌子上,随后双手捧着热水杯,道:“你之前的猜想,有一些是对的。”

“什么?”顾知秋一愣。

“关于火星的猜想,”侯国强道:“我手中拿的是丑国昔拉计划的一手资料,里面除了重氢等三个项目之外,还有一些和实验无关的信息。”

顾知秋道:“上面写了什么?”

“火星的过去,以及火星上足以颠覆人类认知的一些事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