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中科院的火星实验室项目相关会议照常举行。

会议上产生的任何成果,都会第一时间发送至国家航天局。

在多方配合之下,火星探索计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进行着。

即便在会议中突然定下来的方案可能会有一些是失败的,但会议中提出的方案实在是太多。

再加上各大高校和实验室都参与其中,所以每天抛开了失败的方案之后,还是会有很大的进步。

而顾知秋在会议之余,也开始物色着前往火星的人选。

克里和沈千澈自然是不用质疑的人选。

加上他之后三个人,还剩下两个名额。

而对接下来的名额选择,也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

科研能力要强,能吃苦耐劳,而且年龄在二十至三十五之间。

搞科学的虽然是越老越吃香,但在火星上搞科学,就没这么简单了。

克里和沈千澈也在不断的帮他物色人选。

克里的方法很简单,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直接大刀阔斧,把国际上这个年龄段的科学家全部找出来,按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目进行排序。

直接给顾知秋扔去了五十个人的名单。

顾知秋定眼一看,论发表论文的数量,国人完全是不遑多让。

其他国家的所有青年科学家数量加起来,也没有华夏青年科学家的数量多。

而前五名一个个都是妖孽,基本上是把发论文当喝水一般。

但很遗憾的是,这些人没有一个入选。

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寻常了,所有的课题都十分中规中矩。

从一个支线上进行延续,往前探索一厘米,就发一个论文。

以至于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吸引力很差。

或许是年轻学者的积淀比较少,再加上科研的自主权比较低,所以有创新的课题自己做不了主,自己能做的只有一些细枝末节的研究,所以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出现。

顾知秋把名单上的人全部看了一遍,最后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而沈千澈则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推荐方式,作为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人,参加过无数大型竞赛。

因此,他给顾知秋推荐了很多在竞赛中遇到的可敬的对手。

不过他推荐的人里,大多和他自己的专业有极强的重合程度。

而像沈千澈这样的人才,只有一个就足够了。

按照顾知秋的打算,第一批去火星的五个人,要囊括核物理、天体物理、材料学、生物学几个领域。

当下急需的人才,应该在生物学领域寻找。

而这个学科,无论是克里还是沈千澈,都不甚了解,更别说推荐了。

没辙,顾知秋只能自己想办法。

根据自己之前的人生,走马观花的回忆那些曾经在生态科学领域有过接触贡献的科研人员。

这是一个十分为难人的过程。

生态与生命科学领域,很少有什么惊天大新闻。

而且这个领域还大多靠熬,大多出现什么成绩的人,都已经在一个项目深耕数十年,到了头发花白才终于做出了成就。

当然其中也不乏到离开也没有任何突破的情况出现。

至于做出杰出突破的年轻人,在顾知秋的印象里似乎还没有出现过。

火星钫元素计划很快就会落实,而随着运载火箭将钫元素采集车和实验舱一同丢下去,火星实验室的项目也就很快上马。

估计也就是这一两个月的时间。

然而,为了能适应火星环境的科研项目展开,他们至少要预留出来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模拟环境的适应性训练,所以人选必须在这一两周的时间全部敲定下来。

时间紧迫,而在人选上顾知秋又要求很高,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看着火星计划有条不紊的快速进展着,火星项目的五次专项会议结束之后,太空探索的所有支线全部敲定下来,侯老又关心起了顾知秋这边的人选问题。..

“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有两个待定的,但还没有最后确定。”

在顾知秋苦苦思索了几天之后,算是想到了两个人。

但这件事就像是在田里找一株最大的麦穗,一路走马观花,除了像沈千澈和克里这样很确定的人之外,其他的在走完整片麦田之前,都是很难作出决定的。

“一个是哈工大生态环境专业的在读博士生刘胜辉,一个是中科院有机生命科学院的研究生郑林青。”

“刘胜辉我不是很了解,但这个郑林青我有印象,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年轻人,我觉得挺合适啊?”

顾知秋摇头道:“只能说能力是够了,但火星实验室需要的不仅仅是科研能力,一些开拓性思维更加重要,在这一点上,郑和刘相比还差一些。”

“那就刘胜辉。”

“刘学长是独立进行过几次比较开拓性的科研探索,但问题他局限在地球生态环境这个框架太久了,到火星之后很难转变思维,他是本科就在哈工大,然后一直就对地球的地址和生态进行研究,对于其他天体的探索几乎没有,我担心他的业务能力会不足以完成火星的探索。”

侯老哭笑不得:“人无完人,更何况现在还不是还没去火星呢?不能就这么武断啊。”

顾知秋耸了耸肩,他也没办法告诉侯老他这不是武断,而且在前世,这些人也只是科学界在各自领域昙花一现的新星,最终也并没有挤进自己领域的核心圈子。

而他想要的,是如沈千澈和克里这种,有无限可能的搭档。

这样在火星上的联合科研中,才能给他一些帮助和建议。

而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万事大吉的人。

顾知秋琢磨了片刻,道:“要不这样吧,各大高校的研究生考试不是都已经结束有一段时间了,就把这个当选拔考试,我再筛选出来几个。”

“研究生考试一般一个半月之后才能出成绩,到出成绩的时候,在选人训练,恐怕时间来不及了啊。”

“能不能这次成绩出的快一些?而且我再提出一些要求,再让各个高校按照我的标准再进行一次阅卷,如果有合适的试卷,就上报中科院,然后我再做甄别。”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