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坚不可摧,如二十六个字母一样,形成了坚固的逻辑。

当宇宙还是奇点的时候,他便存在,如同真理。

但物理不同。

物理更多的是定义,以宇宙为规则,以数学为逻辑。

物理学有一个经典的介绍,当被人问及什么是物理的时候,顾知秋常会这样回答。

数学逻辑得出——一滴水的体积加上另一滴水的体积构成了两滴水的总体积;

而物理上则是——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请问多少个水分子,可以称之为一滴水呢?

这就是经典的沙堆悖论。

假如有一个沙堆,它由一万粒沙子组成。

然后拿走一粒,他还是沙堆。

拿走十粒,他还是沙堆。

那请问,剩下多少粒的时候,你才会认为他不再是沙堆了?

换算成水也是一样。

一滴水大约为0.05毫升,约10万亿亿个水分子。

半滴水0.025毫升,5万亿亿个水分子。

那么,半滴水还算一个水滴么?

如果半滴水算,那半滴水的半滴呢?

如此细分下去,终点将是一个水分子。

那么,一个水分子能算是一滴水么?

如果不算,那最少要多少个水分子才可称为一滴水?

所以,物理就是拿着数学武器不断征服这个宇宙的过程。

宇宙的最小计时单位是普朗克时间,大约是大约是5.4x10^-44秒。

宇宙大爆炸开始的第一个普朗克时间,宇宙有万万亿种可能,而宇宙大爆炸之后的每一个普朗克时间,他都有万万亿种可能。

学过概率论的同学应该都知道该怎么计算宇宙诞生这137亿年以来,宇宙一共走过了多少十字路口。

只要宇宙在诞生的时候出现了一点点变故,物理都会发生改变。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地球的自传速度慢了千分之一;

假如一秒钟的定义不再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而是第919263170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

物理就会随之变化。

原世界的100kh,或许只相当于这个平行世界的99kh。

原世界的0℃,或许相当于这个平行世界的2℃。

或许重力加速度g,不再是9.8n/kg,而是标准的10n/kg。

在原世界,科学家检测出来21个水分子组成的分子团,与宏观的一滴水的光谱基本吻合。也就是说,最少需要21个水分子才可以组成一滴水。

而在平行世界,可能一滴水的定义就变成了25个水分子。

随之改变的是整个物理体系,因为整个物理体系都是人类以地球为参考系而建立的,所以脆弱的不堪一击。

只要有丝毫错误,那无数科学泰斗所计算出来的所谓的基础物理常数,将全部失效。

比如万有引力常数、普朗克常数、电子静止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电子磁矩、波尔半径、康普顿波长、法拉第常数、普适摩尔气体常数等,那些精准到小数点后十级位,让人无比震撼的数字,将全部失效。

这个时候你能说数学是语言吗?

不能。

因为数学太准确,且不允许有歧义。

而太准确,就意味着他无法大量携带信息,逻辑是信息的要素,而无法成为信息本身。

而能成为语言的,便是以数学(二十六个字母)为基础形成的物理(单词)。

语言可以错,可以进化,可以有歧义。

以宇宙本身为规则,以数学为逻辑,可以阐述出无数信息。

有小朋友会问,你说数学的逻辑不足以阐述所有信息,那物理就可以了嘛?

答案是肯定的。

从两个角度来讲,信息是什么,信息有什么。

第一个角度,对人类而言,信息无非就几种形式,视、听、触、味……

人类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390~760纳米。

人类可以听到的声波频率20hz~20000hz……

这里稍微扩展一下。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超声波。

是的,如果查找一些网上的信息,你会得到,超过20000hz的声波,人们称之为超声波。

实际上医学上常用的超声波是1兆赫~30兆赫。

一兆赫等于1000000赫兹。

如果把这个频率用长度换算,粗略一算,光是医学上常用的超声波,就比人类可听声波的范围长1500倍。

再进一步扩展,超声波的定义,是20000赫兹~500兆赫兹。

然后再进一步,500兆赫兹并没有到头,五百兆赫兹之上,被称为特超声,是的,是否有上限,不得而知,但理论来讲,只要波长足够短,频率可以无穷大。

然后再进一步,除了超声波还有次声波这种东西。

比如在自然环境中,海上风暴、火山爆发、大陨石落地、海啸、电闪雷鸣、波浪击岸、水中漩涡、空中湍流、龙卷风、磁暴、极光、地震等都可能伴有次声波的发生。

在人类活动中,诸如核爆炸、导弹飞行、火炮发射、轮船航行、汽车疾驰、高楼和大桥摇晃,甚至像鼓风机、搅拌机、扩音喇叭等在发声的同时也都能产生次声波。

一般来说,低于20hz的声波都算次声波。

而次声波的定义是,低于20hz的任意正数,按照理论而言,只要波长足够长,频率就可以无穷小。

然后回过头来一看,好家伙,原来人类所能听到的信息,不用和宇宙比,光是和宇宙万物之一的声波相比,都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沙滩上的一粒沙。

或许很多人都听过,一些动物似乎有预知灾难的能力。

新闻有:地震之前,橘猫突然狂躁,踩醒主人。

2011年3.11倭国地震当天,著名猫岛田代岛的猫咪群聚在一起,边喊叫边向岛上最高处跑去.叫声和异常惊动了岛民,岛民们纷纷聚到高地,避免了被地震和海啸覆灭的命运。

《大唐开元占经》中提到当时地震时“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

……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如果联想能力强的同学,或许已经开始思考了……

灾难来临前,或许大自然已经给全地球发送了通知。

只是动物接收到了,而人类没有。

人类:20hz~20khz

老鼠:200hz到90khz

猫:60~65khz

狗:15hz-50khz

……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