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知秋将桌子一角的两份文件拿了出来:“这两份文件,一份是中科院的实验报告,一份是这一个月我们团队在火星模拟实验基地进行的理论推演。”

说罢,他看向侯国强的助手:“扫描一下帮我投影吧。”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不妨给大家先说一个结论,地球和火星上的钫元素,是不一样的。”

“如果说之前我的一切推演和理论都只是没有缘由的猜测的话,那中科院展开的相关实验,就是最强有力的论据。”

全场的科学家,都是当代物理学界的泰斗级别人物,诺贝尔奖得主都不下十位,顾知秋的话在这个场合下,确实显得有些过于直来直去。

不过这些泰斗们,倒也没有什么牢骚。

一个年纪轻轻就几乎凭一己之力颠覆整个物理学大厦的人,远不是他们这些老朽所能小觑的。

“好了。”助手对顾知秋说道。

身后的大屏幕上出现了顾知秋的学术报告,全是汉字。

不过问题不大,因为这些内容如果没有第一作者的亲自讲解,恐怕没人能看的懂。

顾知秋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其实在对钫元素开展的一系列实验之前,中科院就通过另外的一些实验,提出了这个猜想,但因为当时只是理论行得通,而没有可信度过高的实验来证明这个猜想。”

“重氢水污染普通水的过程,各位都是亲身的经历者,但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想过,重氢水为什么能有这么强的污染效率。”

“哪怕只有0.001毫升的重氢水,也能够达到污染整个水系统的效果,这在我们现有的物理学框架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之前,包括中科大在内,几乎所有人都直观的认为是一滴墨水滴入了海洋,导致了海洋被污染。”

“但只是那么少的一滴墨水,能够污染整个海洋吗?”

“这件事情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太离谱,太不可信了。”

“而一切的转折,是从华夏拿到了重氢危机的第一手资料开始的。”

“通过对重氢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提出了重氢水的傅里叶变换模型,提出了水的性质改变是由振动频率引起的。”

“也就是说一滴重氢水滴入普通水中之后,改变的并不是水的化学性质,而是振动这样的物理性质。”

“但这个猜想,从提出开始,就几乎被尘封了下来,因为没有钫元素进行试验的情况下,就意味着他始终是无根之水,没有绝对的可信度。”

“索性,华夏的运载卫星从火星运回来了土壤,提取到了钫元素,并且进行了相关的补充实验。”

“在重氢水可以污染普通水的情况下,普通水也出现了逆污染的过程。”

“这就意味着,改变水分子振动波频的猜测,是正确的。”

顾知秋看向整个会议厅:“到这里,我想各位都是已经知道的。”

整个会议厅中,所有科学家都屏息凝神的听着顾知秋在台上发言。

聚精会神。

顾知秋道:“那接下来再从这些已知的内容上继续延伸。”

“与其说重氢危机让我们知道了水分子的改变是由振动波频的改变而产生的,倒不如说,重氢危机告诉了我们组成这个宇宙的最基本单元是弦。”

“当然,弦这个东西也只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人为定义的物质。”

“它可能不是一根线,也可能不是一个面,他的形态我们无从得知,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整个宇宙,都是通过这一系列弦振动而产生的。”

当顾知秋贸然的对宇宙的本质作出定论的时候,在场的很多科学家很快便发出了异议。

“这样的孤证是没有意义的。”

“按照你这样的说法,我们人类也是弦振动产生的了?”

一些现代物理的忠实信徒,大多都对顾知秋的理论嗤之以鼻。

但一些研究理论物理的前沿物理学家,则大多都保持沉默。

弦理论最早的源头是量子力学,只是作为理论物理中的理论物理,在人类之前的科研水平中根本无法验证,所以才慢慢纳入了数学体系。

而顾知秋的一系列猜想,无疑是对量子力学的极大补充。

“当然不是孤证。”顾知秋解释道:“根据弦振动理论,双缝干涉实验能够得到完美的解释,我们可以得知,为什么在观测的情况下,人类看到的光子分布情况和非观测情况下是不同的。”

“我想心,相比较弦理论,光子具有智慧这个猜想,更加不可信吧?”

会议大厅中沉默了下来。

甚至很多科学家已经忘却了这个会议的初始目的是什么。

顾知秋接着解释道:“如果光子是由弦组成的,那在观测的情况下,就意味着有新的弦振动加入其中,导致光子的原本弦振动波频发生改变。”

“也正是这样,出现了双缝干涉实验的异样。”

不少科学家眉头紧皱,心中的物理学大厦动摇的越发厉害了。

但顾知秋自然也不可能到此为止。

“在前段时间,中科院进一步证实了量子缠绕。”

“量子的超距作用,我想各位都听说过,”顾知秋道:“每一个粒子都能找到相应的反粒子,无论这两个粒子距离多远,当一个粒子的自旋方向向下,那么另一个就会立马向上,当一个粒子突然转向,另外一个粒子也会在同时发生相反的转向。”

“量子的超距作用作为量子通信的基础,虽然人类无法研究其缘由,但至少我们是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现在,在弦理论的支撑下,我们知道了缘由。”

“绳子有两端,我们看到的粒子,或许只是这个弦的其中一个端点,另外一个端点,就是反粒子。”

量子物理学家,2022年诺贝尔奖得主约翰·克劳泽激动的站起来发问:“这个也是猜想,我们有没有办法真正的验证反粒子?无意冒犯,只是这对量子力学十分关键!”

顾知秋道:“不是猜想,在奇点实验中,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应用了弦理论、量子缠绕,并且在没有人意识到的情况下,验证了弦论的粒子和反粒子效应。”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