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么回事儿啊,那你们忙吧,等会儿记得用肥皂洗干净手,换件衣服再回屋吃饭。

你嫂子闻不得这些怪味儿,当心她吐了,我就找你们算账。”

这个时候,谁也没有媳妇和孩子重要,所以,盛希平毫不留情的威胁弟弟妹妹们。

“知道了,妈也是这么说的。”盛希康等人都挺不耐烦的应了一声儿。

这些日子,同样的话他们不知道听了多少遍,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盛希平摇摇头,从外面迈步进家门,正好看见外屋地收拾饭菜的周青岚。

“媳妇,我回来了,想死我了。”

趁着外屋地没人,盛希平上前,吧唧在媳妇脸上亲了一口。

“别胡闹,咱爸咱妈在屋里呢。”周青岚白了丈夫一眼,脸上却忍不住的扬起笑容来。

俩人这一分开也好些天,小别胜新婚,更别提他们本来就是新婚,那能不想的慌么?

“快点儿进屋,跟咱爸咱妈说说话,我盛饭。”

周青岚怀孕过三个月之后,反应没那么重了。

早晨不怎么吐,闻到油烟味儿啥的也没那么大反应,整个人气色好多了,面色红润、眉眼含情。

这抿嘴一笑,盛希平眼睛都看直了,还是周青岚推他一下,盛希平才回过神来,迈步进屋。

“爸、妈,我回来了,那個培训挺顺利的,已经通过了,过一阵子给发证。”盛希平进屋,跟父母打招呼。

“好,顺顺利利通过就好。哎呀,今天没有通咱林场的车,你们这是咋回来的?”

盛连成笑着点点头,忽然想起来,今天没有车往回走。

“又是从马鞍山走回来的?这大老远往回走干啥?

你们往回打个电话,正好场里最近下去检修机器,不就把你们捎回来了么?”

盛连成稍微一琢磨就知道咋回事儿了,便心疼起儿子来,这大热天的往回走,多遭罪啊。

“还行,走林子不算热,我们都习惯了,路上有人作伴儿,说说笑笑的挺快就到家。”

盛希平笑笑,他们这些人,从小就在林子里跑,三十里路,根本不当回事儿。

“行,回来就好,去洗洗手,咱吃饭。

也不知道伱回来,家里就随便弄点儿菜,晚上想吃啥,妈给做。”

张淑珍刚才进屋找东西来着,倒不是故意让儿媳妇在厨房里忙活,她进屋享福。

“妈,大夏天的别忙活,就家常饭吧。你坐着,我跟青岚收拾就行。”

夏天太热,吃点儿清淡的挺好,可别张罗了,弄得炕太热,晚上都睡不好觉。

盛希平说完,就出去洗手帮着往屋里端饭。

外头那几个忙活一顿,好不容易把鱼肚子都挤完了,赶紧进屋洗了手,又换了衣裳,这才坐下来吃饭。

吃过午饭,下午盛希平从周青岚那里要来了卖熊胆的钱。

当时盛希平住在招待所培训学习,身上不能带那么多钱,怕丢,所以卖了熊胆那天晚上,盛希平就抽空把钱交给媳妇保管了。

现在他回来,那不得赶紧把钱分给大家伙儿?免得人家都惦记。

十一个人进山,盛希平是把头,那棕熊是他和王建设、陈维国三个人一起打死的,所以他们要多分一些,其他人少分。

最后,盛希平分得一百二十块钱,加上鹿茸的钱,这回又得三百多。

盛希平等人培训回来,听说成绩都不错,场里也挺高兴。

王家川鼓励几个年轻人,好好工作,将来只要是有招工名额,肯定少不了他们的。

“对了,你丈人刚才来电话了,让你那个小舅子赶紧回家,说是他的暑假作业还没写呢,赶紧回去写作业。”

王家川忽然想起来,上午刚接到周明远的电话,于是赶紧跟盛希平说了声儿。

周青越在林场住了一些日子,他倒是乐不思蜀,家里能乐意么?

盛家虽然好,可毕竟只是周青岚的婆家,哪有小舅子一直住在姐夫家的?没这个规矩。

所以周明远打电话,往回催儿子。

盛家倒是不在乎这些,可周家那头一直催,周青岚也撵弟弟回家写作业。

嫌他在林场只知道玩,都玩疯了,暑假作业一个字儿都没动。

“正好,后天早上有小火车,你赶紧坐车回去吧,让你快烦死了,说也不听。”

周青岚算了下,正好后天二十三号有小火车,就让弟弟后天回家去。

盛连成和张淑珍倒是不在乎家里多口人,可周青岚这么说了,他们也不好说别的。

盛连成只悄悄跟张淑珍说,明天做点儿好吃的,算是给周青越践行。

也巧了,晚上的时候,刘玉江过来,给盛家送了半撇儿猪肉。

原来是这几天刘家哥俩没啥事儿,领着狗子进山打猎,正好打了两头野猪,给盛家送来半撇儿。

这下,张淑珍可忙活起来,二十二号晚上,又是包饺子又是炖肉的,做了不少好吃的。

直把周青越吃的这个高兴,恨不得一直在姐夫家住着得了。

二十三号早晨,张淑珍给周青越煎了饺子吃,又给他划拉了一些吃的,还带了些肉,打发盛希康送周青越去小火车站。

周青越就这么背着大包小裹离开了前川林场,回家写作业去。

这边,营林生产第二遍开始了,盛希平带人,投入到生产当中。

不过这一次,略微有些变化,干活的人多了。

今年高中毕业的孩子,已经通过知青办安排,就近上山当知青。

盛希安等原本前川林场的这些学生,大概二十来个人,全都安排到了集体户,跟原本知青一起生产生活。

为了让新来的知青尽快熟悉生活,也方便管理,知青队分成两个小队,王建设和郭永平成了小队长,各自分一部分老知青带着新知青。

营林生产第二遍铲树苗,要比第一遍简单些。

尤其是知青队现在人多,大家伙儿忙了七八天,今年的营林生产作业,就算是完事儿了。

“希平啊,省里头来了个文件,说是要开一个全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

咱们局推选你为优秀知青代表,前往省城开会。”

这天傍晚,盛希平带着人返回林场,刚从通勤车上下来,还没等往家走呢,就遇上了书记王家川。

王家川通知了盛希平,让他去省城开会。

“王叔,你是说让我去省城,开会?”盛希平一听这话,直接就愣了。

作为优秀知识青年,代表全局知青,去省里开会?哎呦喂,这么好的事情落到他头上了?

“是啊,这还有啥说的?

你不光是咱林场最优秀出色的知青,全局也是数一数二,那不让你去,还能让谁去?”

王家川也挺高兴的,局里十来个林场、经营所啥的,却只选了前川林场的知青,这在王家川看来,绝对是林场的荣耀。

“你回家赶紧收拾收拾,明天场里安排车,送你去局里。

到时候咱局会安排人,陪你一起去省城开会。”王家川激动的拍了拍盛希平肩膀。

“希平啊,好好表现,叔觉得,只要你始终保持进步,将来你的前途肯定比叔还好。

小伙子,你赶上好时候了,加油吧。”

“哎,知道了,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进步。”盛希平也挺高兴。

但他高兴的不是王家川刚才那番话,他高兴的是,终于有机会可以去省城了。

省城那边,还有件大事要去办,这些日子他一直琢磨,要怎么想办法去省城一趟呢。

这年月想要出门属实不容易,没有单位的介绍信,真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车票还算有办法,可是这住宿真没辙。

没想到瞌睡正好就来了枕头,省里竟然要开知识青年大会。

更没想到,局里竟然选了他当优秀知青去参加大会。

这样,他就可以借机会去省城办点儿事了,也算是不枉重生一回。

“叔,那我先回家了啊,明天就要去松江河,我得回家去收拾收拾,准备东西。”

这年月,去省城那可是大事,等于是出远门了,肯定得好好收拾一下,带几套换洗衣服啥的。

盛希平高高兴兴回家,刚进家门呢,二郎神那几只狗子就开始哽唧了。

前些天它们被刘家兄弟借走,上山打猎去了,今天刚给送回来。

狗子们挺长时间没见着盛希平了,都亲的不行,非得让盛希平跟它们玩一会儿才行。

盛希平虽然心里着急,可狗子们也得安抚一下啊,于是伸手挨个儿揉了揉狗头,再拍一拍,给狗子挠挠肚皮。

总算,把四只狗哄好了,溜溜儿的都回窝里呆着去。

哄好了狗子们,盛希平迈步进屋。

“爸、妈,刚才王叔跟我说,省里有个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局里选我当优秀代表,要让我去省城开会。”

一进门,盛希平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家里人。

“啥?让你去省城开会?哎呀我的天爷嘞,这可是大好事儿啊。

啥时候走?我赶紧给你收拾东西。”张淑珍一听这消息,高兴的拍着大腿直乐。

“孩儿他爹,你听见了没有,咱家希平也要去省城开会了呢。

哎呀,咱家还是好几年之前,你去过一趟省城,你那是去开劳模大会。”张淑珍激动的,用力拍了一下丈夫。

盛连成被妻子拍的这一把掌吓了一跳,随即也跟着笑了起来。

“是啊,我在松江河林业局干了这些年,也就去过一次省城开会,没想到咱希平,才二十一,就能去省里了。

这要是再过几年招了工,是不是也能参加劳模会啊?哎呦,要是那样,咱希平可了不得喽。”

这年月,就连局里那些干部都很少有机会去省城开会,更别提是普通职工了,那就是天大的事儿。

就连盛连成这么稳重的人,此时也有点儿坐不住了,高兴的。

“说是让我明天就去局里,然后局里领导陪着我一起去省城开会。

爸、妈,就是个知青代表大会,也不是啥要紧的事儿,你们别这么激动。”

盛希平看着父母那激动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谁说的?能去省里开会的有几个啊?

你出去问问,咱林场除了王书记、郑场长还有你爸之外,还有谁去省城开过会啊?”

张淑珍可不那么认为,她觉得儿子能去省城开会,那就是莫大的荣耀。

全局多少知青,要不是他儿子够优秀出色,这么好的事情,咋就落到她儿子头上了?

“姑娘,姑娘,你在那屋干啥呢?快过来啊,跟你说个好事儿。”

张淑珍可高兴了,扯着嗓子往西屋喊。

今天家里做饭做的早了点儿,饭菜好了之后,周青岚没啥事儿就回屋看书去了。

可她现在怀了孕,容易犯困,看着看着书就睡着了。

所以刚才盛希平进门狗子闹腾的时候,周青岚根本没听见。

不过此刻张淑珍扯着嗓子喊,西屋的周青岚隐约听见了,赶紧起来。

“妈,咋地了?我刚才看书看困了,没听见你说啥。”周青岚一边问,一边从西屋走过来。

“你男人要去省城开会呢,开啥会来着?”张淑珍朝着周青岚招招手,让她坐在身边,激动不已的说道。

“是全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大会,刚才王叔说,局里选了我当代表,派我去省城开会。”

盛希平含笑看着自家媳妇,温声道。“明天就走。”

“明天啊?哎呀,那我得赶紧给你收拾衣裳。

你这要出门去省城呢,一来一回的不得六七天啊?”周青岚一听,也高兴起来。

“妈,我记得家里还有块儿白的确良布来是吧?你赶紧找了给我,我给希平裁件儿衬衫。

他这是要出去开会,不能穿太差了,家里没有适合夏天穿的新衣裳了。”

这年月,出远门都是大事,尤其像盛希平这出门开会的,更要收拾的板正利索,不能给局里丢人。

周青岚仔细琢磨了一下,盛希平好像没有夏天的新衣裳了,这哪行啊?得赶紧做一件儿。

“啊,对,对,家里是有块白色的确良。

姑娘,现在做还来得及么?人家张裁缝不接这么急的活吧?”

张淑珍一寻思,确实有那么块布料,可是明天盛希平就要走,这布料来不及做衣裳了啊。

“没事儿,一件衬衫,我就能做。

妈,你先把布料给我,等下我裁出来,今晚上连锁边带做,应该差不多。

咱家缝纫机带着锁边的机器头呢,咱不用找张裁缝,自己做就行。”

盛家之前买的缝纫机是最新款,不光可以缝衣服,还配了锁边和绣花功能的零件。

这些周青岚都会操作,一台缝纫机,自家做衣服足够用了。

周青岚这么说,就代表她有把握。

于是张淑珍赶忙招呼闺女儿子放桌子收拾饭菜,她则是在炕上翻箱倒柜,找那块布料。

果然,从箱底儿翻出来了一块崭新的白色的确良布料。张淑珍就把布料递给了周青岚。

周青岚接了布料回西屋,拿出皮尺先给盛希平量了尺寸,然后找出来彩色粉趣÷阁,在布料上画上裁剪图。B

这年月,其实大部分女的都能做衣裳,好坏罢了。

周青岚以前在家的时候学了点儿,自从盛家买缝纫机之后,她又托人弄了本裁剪的书,自己琢磨。

一件男式白衬衫,没啥复杂的款式,周青岚二话不说,记下就把裁剪图画出来了。

然后拿着剪刀,嘁哩喀嚓就把布料剪出来。

正好,这边剪完,那头招呼着吃饭了。

周青岚放下手里的剪子,把裁好的布料卷起来,这才去东屋吃饭。

吃过饭后,周青岚回来,继续干活。

缝纫机卸下缝衣服用的压脚,换上自带的锁边机头,重新穿针引线,然后把裁剪好的布料都锁上边。

再把这一套换掉,重新换上缝衣服的压脚,把衣服前襟、前后片、袖子、衣领、底襟、袖口等都按照顺序缝上。

然后,周青岚管张淑珍要了家里的老式熨斗,从灶坑里挑出来些燃烧剩下的炭装进去,把衣服上掸了水,用熨斗熨平整。

最后,就剩下开扣眼、锁扣眼、钉扣了。

原本周青岚想一鼓作气全都做完,可她刚锁了俩扣眼,九点林场停止供电了。

最后这点儿针线活,需要手工缝,针脚还得细,晚上没有电灯,全指着蜡烛那点儿光不行。

没办法,周青岚只能把衣服放起来,明天早起把最后的工作做完。

八月一号清晨起来,周青岚赶紧把扣眼锁上,把扣子钉好。

又给盛希平收拾了一些换洗衣服、毛巾、牙膏牙刷、茶缸、饭盒等出门必备的东西,顺道还给盛希平拿了两百块钱,和一些粮票啥的。

吃过早饭,张淑珍又掏出来些钱还有票,塞给盛希平。

“妈,你不用给我钱,刚才青岚给我不少了。

我出去吃住都是局里管着,花不着自己的。”盛希平一看,忙说道。

“别,穷家富路,你出门在外,谁知道能遇上啥情况啊?

多带点儿钱,就算没啥花销,到省城遇上喜欢的东西,买点儿回来也挺好的。

那年你爸去开会,还买了块手表呢。”张淑珍不管那些,愣是把钱塞给了儿子。

母亲都这么说了,盛希平也不好跟她犟。

这趟出门,他真有不少事情要办,手里钱少了不够用。先拿着吧,花剩了再拿回来呗。

趁着盛希平跟张淑珍、盛连成说话的工夫,周青岚又去叠了一摞煎饼,把早晨煮的鸡蛋给盛希平带了好几个,另外切了些咸菜装罐头瓶子里。

然后又去菜园里,摘下来些黄瓜、西红柿啥的,薅一把葱,都用水清洗了,搁干净的白布包起来。

“这些你留着路上吃,火车上就算有吃的也死老贵,还是带点儿煎饼、咸菜,多少的对付一口,省的你饿。”

周青岚想事情周到全面,把能带的都给盛希平带上了。

盛希平也没多说别的,媳妇给准备啥,他都带着。

就这样,盛希平背着挺沉的兜子出了家门,直奔场部。

场部这边,摩托卡已经等着了,盛希平一到,王家川立刻就让司机开车,送盛希平到局里。

摩托卡司机开车又快又稳,一个来钟头后,车就到了森铁小火车站。

盛希平下车,就看见了局里那辆二一二吉普,赵广宁正带着司机等着呢。

“弟,这次我送你去省城,走吧,咱俩先去局里,我爸和杨局还有些事情要嘱咐你。

咱一会儿坐十点来钟的慢车去浑江,然后换车去省城。”

局里就这一辆二一二吉普,是上面配给杨春明用的,平常都是局里领导用。

这次能来接盛希平,就看出来对盛希平的重视了。

盛希平啥话也没说,直接坐上吉普车,跟赵广宁一起到了局大楼,见到了赵永胜和杨春明等人。

赵永胜和杨春明态度都挺好,笑呵呵的嘱咐了盛希平一些事,然后赵永胜摆摆手,让赵广宁陪着盛希平去火车站。

“路上你们都当心点儿啊,从浑江到省城那段路,要是能买卧铺就买卧铺,别舍不得钱。

出门在外也别太省了,只要你们不穷吃涨喝,合理范围内,回来都能报。”赵永胜叮嘱他家大儿。

“知道了,爸,我又不是头一回出门,这些都明白。”

就这样,赵广宁跟盛希平俩人出了局大楼,依旧是吉普车,送他们去了松江河大火车站。

松江河火车站是浑白铁路线上的一个大站,五七年林业局筹备建设,铁路也随之规划修建。

当时东北都那个情况,边生产边建设。

最开始那几年,铁路没修好,采伐的木头运不出去,浪费了不老少。

后来请了部队过来帮忙,抢修铁路,赶在六零年通车了。

松江河林业局的大量木材,就沿着铁路线,源源不断的运送到神州大地,支援各地建设。

快车是早晨八点半左右的,盛希平从林场过来赶不上。

所以他们坐的是十点左右的慢车,正好下午五六点钟到浑江,晚上八点从浑江坐车去省城,明天上午到地方。

赵广宁去买了车票,二人检票上车,这时候出门的人没那么多,慢车上还有座位。

俩人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把背包放到行李架上,这才松口气,随意闲聊起来。

“对了,给你们培训的那个老师,就是开峰林场调度张万青,他媳妇和咱局主任的事儿,你知道么?”

国人,都有一颗八卦的心,赵广宁也不例外。

张家这事儿,算得上是最近局里发生的惊天大事了,赵广宁怎么不议论一番呢?

盛希平这一路上就寻思着,要怎么跟赵广宁打听张万青的事,没想到还不等他开口,赵广宁倒是先提起了。

“啊?啥事儿啊?”盛希平心知肚明,却故意装傻,问到。

“还能啥事儿啊?咱局那位孙副主任,跟张万青的媳妇俩人不清楚。

有一天让张万青正好给堵家里来了,把孙正扬右腿给打断了,还是左右邻居给送去的医院。

这事儿传的满松江河都知道,我估计就连东岗公社那边都听说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