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会安排刑部查明真相,请陛下宽宏几日。”

孟还真出列,对着姜尚说道。

“好,那朕就交给刑部去查,半月之后,若查不到消息,别怪朕不讲情面。”

姜尚继续板着脸说道。

这次用儒生堵宫门的事,在姜尚看来虽然是一件小事,但足够恶心。

“臣领旨!”

孟还真二话不说,接了这道旨意。

“陛下,臣有一问想向高阁老请教,他去劝说儒生的最后一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闻仲在朝堂上对着姜尚说道,三只眼一齐瞪着高子正。

“臣不过是想转移这些儒生的注意力而已。”

高子正虽然有那么一点借此事引起儒家弟子同仇敌忾的意思,但这种心思怎么能承认。

“转移注意力?依老夫看,你简直是狼子野心,是想乱国!”

闻仲瞪着眼睛,直接给高子正扣上了一顶大帽子。

高子正不甘示弱地反瞪回去。

他虽然修为不如闻仲,但久处上位,自有一番风度。

“闻阁老怎敢当着陛下的面颠倒黑白!

臣对陛下、对大昊忠心耿耿!

当初陛下起于微末,臣就一直辅佐陛下,直至陛下创立大昊。

这二十多年来,臣无一日不兢兢业业,为朝廷谋。

闻阁老以乱国之罪栽在臣头上,臣不服,恭请陛下决断!”

高子正一脸委屈地看着姜尚,对姜尚说道。

姜尚有些头疼。

此事一旦处置不当,就容易造成党争。

而且高子正与闻仲都是他的心腹,无论苛责哪一方,都容易让另一方寒心。

“够了!你们两个乃是朕的左膀右臂,是朝廷肱股之臣,是大昊阁老。

如今你们互相攻讦,简直有失体统!

记住,你们首先是大昊臣子,然后才是什么道家、儒家弟子。”

姜尚对着闻仲和高子正斥责了一番,然后刻意略过此事不提。

朝堂上开始讨论起另一个议题。

高子正刻意引导儒家弟子这件事看起来在朝堂上没引起什么风波,但在京都开始,却掀起了一次波及甚广的乱战。

在姜尚他们还在举行朝会的时候,京都鳌峰楼的一间雅阁之中,刚才去宫门请命的十几个儒家士子聚集在此。

“你们说高尚书说的消息是什么意思?”

有人小心翼翼地问道。

“什么意思?显然高尚书察觉到了什么,但没有证据,所以向我们示警。

依我看,高尚书说的一定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术士之流。

朝廷什么都好,就是比起先朝来,更加重视那些方外术士。

如果高尚书没说错,这个方家案子是铁案,只是牵扯甚广,不能在此时公布细节的话。

那让我们去围堵宫门显然就是想对我们儒家下手!

而有这种动机的,除了那群术士,就是法家那些酷吏!”

有士子大胆猜测道。

“严世兄所言有理!”

一群士子结合高子正那遮遮掩掩的态度,瞬间明白过来。

“这些卑鄙的术士,居然敢害我们儒家弟子,绝不能与他们干休!”

有士子大声嚷了起来。

“对,新朝里,陛下为他们单独开辟了一个道宫,就足以酬他们的功劳了。

而今他们还敢打压我们名教弟子,彻底霸占我们儒家地位,是可忍孰不可忍!”

有士子拍案而起,大声说道。

“然而,我们知道这消息,又为之奈何?”

正在群情激奋的时候,突然有一道声音弱弱地问道。

对啊!

哪怕知道这是道家对他们儒家的阴谋,他们能怎么办?

十几个儒生互相看了看,却拿不出对应的办法。

“先将这消息告诉其他同学,我们智短,但我儒家自有那等智慧通天之辈。”

这群儒生将他们分析出的结果告知,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消息就从京都扩散。

而随着这条消息的扩散,儒家弟子与道家弟子和法家弟子都看不顺眼。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斗法。

有儒家弟子前往道宫,堵住道宫宫门,邀道门弟子辩论。

有道宫弟子直接闯上儒家书院,想扫儒家名声。

也有法家弟子对儒家弟子喊伪君子、腐儒;同样有儒家弟子喊法家弟子傀儡、酷吏。

在这三家之外,其他几家乐得看笑话。

而就在三家针锋相对的关头,朝廷对方家的审讯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煽动儒家弟子闹事的黑手也被找了出来。

“大儒郑轩连同术士李元,妄图拥前朝少帝为帝,复前朝。

大儒郑轩请方家方野、周家周旰、葛家葛刚……从谋。

术士李元劫持顺命侯出京,密谋作乱。

幸有护国公锦衣卫指挥使黄天化救回顺命侯,使其阴谋粉碎。

今朝廷予以逮捕上述名单中的各族人员,凡私藏这几家成员者,视为同罪论处。”

朝廷在抓捕了这些家族后,才公布了整件事的经过。

“居然是他?”

正与道家和法家争得热火朝天的儒家弟子,听到这消息后瞬间觉得怅然若失。

大儒郑轩,是儒家如今为数不多的大儒了。

而今却成了复乾联盟的主谋,不得不让儒家弟子感到惭愧。

尤其是刑部调查出,围堵宫门的事是郑轩其中一位弟子教唆鼓动,更是让原本气势汹汹的儒家弟子泄了底气。

“其实这件事也不是不能理解。

郑轩一脉的道统,一向标榜忠君。

而新帝登基后,对儒家也不似其他帝王那般倚重。

所以郑轩冒险一搏,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嘘,噤声!”

两个儒生借酒浇愁,但其中一个发牢骚发到这种程度,开始诽谤起大昊的新帝来,却吓了那陪他喝酒的儒生一大跳。

类似这种论点的人,在天下大有人在。

这些儒家弟子,其实内心或多或少还是在怪姜尚。

怪他剥夺了原本属于儒家弟子的诸多特权,怪他将儒家第一家的位置削弱,如今声势都比不过道家。

但大势在姜尚,这些儒家弟子除了抱怨外,也只能接受现实。

不过之前他们与道家、法家争得如火如荼的局面,却一去不复返了。

而道家、法家、儒家三家的梁子,在这次冲突中也加深了不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