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论天下源流 周天子求嗣

话说南瞻部洲乃世界中央,龙气所缘起之处,历来号称天子之国,贤圣辈出,文治武功之极。凡界亿亿里方圆之境皆乃以此为尊,号称天朝上国。

伏羲、神农、轩辕三皇治世;颛顼、帝喾、尧、舜、禹五帝御极。自三皇五帝后,禹帝姒文命之子【启】乃废禅让杀伯益,从此家天下。建国号曰【夏】,有国四百年而亡于暴君桀。

成汤者,轩辕黄帝之后也,【子】姓。因桀无道,乃拜大贤‘伊尹’为相,应天所向以罚暴桀。遂放桀于南巢,大会天下诸侯,定都于‘亳’,继位天子。因其封地名为‘商’。是故又名【商汤】,。

及后历经十七世传于商王盘庚,盘庚迁都于殷,故又名殷商。

殷商有国六百年,乃因天庭封神之故,末任天子纣王为人所暗算,恶了至人女娲娘娘。以至于被女娲娘娘所遣之妖狐妲己迷惑,陷于荒淫暴虐,终至亡国。

殷商亡国,及后乃为姬周所替。姬周有国八百年,王室衰微,后亡于秦。秦王残暴无道,仅传二世而亡,继而归并于汉。

大汉天子乃【刘】姓,奉天承运合当大兴,故有国千五百年,后外戚王莽篡权,建国【大新】。汉室嫡裔刘秀合纵连横,号召八百诸侯反【新】。乃灭王莽重振大汉,号称光武,史称【后汉】。

后汉亦有国千五百年,乃气运式微,天下复又乱起。百年后明君曹孟德混一天下,乃继位天子,建国【大魏】。

魏有国千年而归并于吴,吴有国千年归大唐,大唐有国千年而并于晋。晋亦分【前晋】与【后晋】。各有国千年乃亡于【唐周】。

唐周之天子姓唐,乃是昔日姬周之血裔也,是故也称【后周】。其有国至今,乃历经两千五百年。现如今之天子名‘唐夲’(音:涛),年寿刚一甲子,乃万古之明君也。在位四十年,天下熙乐和饶,物埠丰美。八百诸侯,化外野国尽皆臣服朝贡,鼎盛堪称至极。

然天子虽贤,却子嗣不旺。嫔妃姬侍无数,仅生女娃二十人,独无一男裔。王统无继,举国皆忧。

唐周有四路大诸侯,分管东南西北四方,各领两百小诸侯属周。曰:东伯侯殷甲,西伯侯陈恪,南伯侯梁繇,北伯侯曹史。具乃忠纯之大贤也!每三年择春分之时,自封地而往唐周之都【郢】纳贡朝觐,以完人臣之礼。

话说又是三年期至,四路诸侯齐聚王都【郢】。这一日早朝,帝座前中官呼道:“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便有东伯侯殷甲手捧玉圭出列奏曰:“臣有本奏。”

王座上天子唐夲乃问道:“爱卿有何事?尽可奏来!”

东伯侯殷甲乃道:“启奏陛下,臣闻‘天不可无日,地不可无君’。陛下千古明君,乃世人皆知。然虽陛下圣明终有仙游之时,而东宫却虚位已久,无有继替,黎民多有惶惶者。是故臣请陛下早立东宫太子,以安民心。”

北伯侯曹史,西伯侯陈恪,南伯侯梁繇具各出列齐齐奏曰:“臣复议,恳请陛下早立东宫,以安民心。”

天子面色黯然,良久乃长叹一声,无有言语回身入了后殿。中官见陛下不悦,忙高喝道:“今日事毕,退朝————。”便即散去了随扈侍女宦官,匆匆退走。

天子不悦而退朝,朝臣具各愕然。有那上大夫胶临乃怪东伯侯殷甲道:“君侯缘何提此事也?君不知此乃陛下之痛否?若然天子有子嗣,岂会虚位东宫数十载?”…,

殷甲与其余三大伯候相视而笑,乃笑答道:“大夫勿忧,甲自然知晓也。然今日之所以提及此事,并非为让陛下难堪,实乃吾等已有妙策解陛下烦恼耳。”

众臣闻言大喜,纷纷问道:“君侯此言当真?有何良策?却不要耍弄我等。”

东伯侯乃笑而摇首道:“此乃密事,不可言说,不可言说。待日后陛下有继,诸位老大人自然知晓。”

东伯侯殷甲为人谦厚慈和,众臣尽都与其友善。闻其言语,禁不住具各‘噫……’了一声以示不屑,然却也并未再问。

及至散朝,四诸侯乃趋于后宫养心殿,求见天子唐夲。

天子早朝生了闷气,正与中宫田皇后下棋耍子解闷。却有中官来报:“四伯候殿外求见。”

天子便有些不悦,乃道:“恁地欺人也?早朝辱我,难不成不肯罢休,且要寻来后殿不成?驱赶之!朕不见。”

一侧田皇后忙阻住欲要退去之中官,乃对天子唐夲笑道:“陛下一向睿智过人,今日何得如此懵懂也?那东伯侯乃是少有之大贤,最是谦和冲虚,岂会轻易令陛下难堪?其早朝提及东宫事宜,必然是有了妙策所以才启奏的。然陛下不给他言说之机会,便自顾退了朝,此岂是明君所为?而东伯侯散朝后又求见于后殿,那则必然真个有大事也,陛下不应不见。”

田皇后贤良淑德,劝解天子。唐夲乃幡然而悟,道:“亏得皇后贤淑,使朕不至于失了为君之本。”便回身吩咐中官:“且请四位卿家去轩香阁,朕自后便来。”那中官喏喏而退。

天子离了养心殿,去往轩香阁。四伯候早已在此等候,见天子忙躬身行礼,口呼:“陛下万安。”

唐夲乃歉然笑道:“朕却才早朝时…………呵呵,诸爱卿切莫怪罪呀!”四诸侯连呼不敢。天子乃具各赐坐,便即坐定。

唐夲天子便问道:“诸位爱卿所为何事见朕?”

东伯侯殷甲起身奏道:“启奏陛下,无有他事,便正是为了国继大统而来。东宫虚位已久,不可再拖延下去,以免动摇国基。臣戍守东南,那蛮夷之国欺我东宫无后,隐然蠢蠢也,是故此事当为早断。”

天子面现苦色,摇首叹道:“朕何尝不知?然吾宫中佳丽三千,却无一个能为朕生一男嗣,终不成这王位传于妇人乎?”

东伯侯殷甲忽而笑了,见陛下面现愠色,忙道:“陛下却是不必担忧,臣已然有妙法可让陛下有后也。”

天子大喜,霍然站起呼道:“爱卿有何妙策?且速速道来。”竟是急不可待。

东伯侯便笑道:“臣从封邑商都来时路上,曾偶遇一道人。乃赠臣一符箓,言道【此符可进献于当今天子,贴于中宫寝室,陛下与皇后交泰阴阳,则三年可怀胎龙子也】。言讫化云雾极光而去,臣始知其乃仙人也。”说罢自怀中取出一暗黄符箓,幽幽然寸许毫光迸发,轩香阁不禁为之温暖如春,异香遍地。

天子大喜,刚要接过符箓。却不料北伯侯,西伯侯,南伯侯具各起身奏道:“陛下,臣等来时路上也曾遇到一道人(僧人),也说了一般言语,赠送了臣一道符箓。”便也都从怀中取出一符。

天子不禁犹豫,不知该择选那一道符箓。那西伯侯陈恪忽而道:“此四道符箓乃具各仙人所赠,然陛下只能择选一道。陛下可细细观之,但凭心中所想而择之可也。”众人乃称善。

唐夲天子便一一看来,当看至西伯侯陈恪手中那符箓时,忽而符箓内闪出一道细细丝光射入天子眼中,天子随即看着这道符箓欣喜,便抬手接了过去。与此同时,东伯侯殷甲,北伯侯曹史,南伯侯梁繇手中符箓便齐齐化作了灰灰随风而去。

及后天子将符箓贴于中宫寝殿,是夜便与田皇后宿了,数月后果然皇后有孕。

这一孕直过了三十六个月,一日天子正午寐,忽而梦中见一仙人对其呼道:“赐汝命君,汝且接之。”言讫消洱不见,天子乃陡然醒了。殿外立kè

有宦侍回禀道:“陛下,适才娘娘生了龙子,天大之喜也……。”

天子唐夲终于有嗣,乃赐名‘唐礼’,小名‘命君’。便在襁褓中册立为东宫太子,是年大赦天下,举国欢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