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伯侯一路波折,最终安然回了商都。自然群臣接驾,一番喧扰。殷甲乃先入内府参拜双亲,叩问金安。继而伯候正妃姜氏,姬妾儿女等也都来问安。

东伯侯殷甲有正妃一人,姬妾数十。除却正妃无出,余者姬妾生有男女子嗣十多人,这番来问安不免又是热闹温馨,殷甲旅途之劳烦也尽数散去了!

途中那番变故被殷甲严令不得泄露,是以他也只是陪父母妻儿谈些郢都风物人俗的趣事,倒也其乐融融。

第二日,东伯侯乃召集群臣议事。所谓主明则臣贤,虽然殷甲离开几欲一载,然封地内之事井井有条,并无半点疏漏。便是那两百诸侯与化外蛮邦之国,也尽都安稳的很,不曾起波澜。

谈完了政务,殷甲不免与群臣闲谈一番,乃就问商都城最近可否有新异之事。

上大夫闻龚乃出列奏道:“君侯,商都最近倒是出了两则异事。一乃是城东【闻见寺】最近来一高僧说法,城中百姓往听其教化,多有皈依的。”

闻及这寺庙和尚之事,东伯侯殷甲立时便冷下了脸。这次郢都之行几乎丢了性命,罪魁祸首便是那妖僧引起。本就对这释门不甚喜欢,加之这番磨难更是深恶痛绝。不免有了恶佛驱佛之意!

暂且按捺,乃又问闻龚道:“那第二则异事又是什么?”

那闻龚便满面喜色奏道:“这第二件事最是神异,城南大善人魏老之孩儿魏且居三岁生日,摆酒庆贺,居然有仙人驾临。那仙人赐了孩童一枚金丹,保其身康体健,且留下四句箴言【手握枢纽,脚踏北斗,在文为相,在武封侯】。言讫便驾云而去,城南百姓俱都亲眼所见也。”

殷甲不禁心中一动,问:“哦?那仙人是何样貌,可有留下名号?”

闻龚摇首道:“仙人如神龙,飘忽而去不曾留下分毫痕迹。”见殷甲叹息不已,上大夫闻龚乃又笑言:“不过那仙人曾经说道,待那魏老之孩儿魏且居长成,便即让他来为君侯效力,未来必然封侯拜相大富大贵至极也。”

东伯侯殷甲忙笑道:“哈哈,那魏且居若是来吾这侯府效力,吾自当重用。然若要封侯拜相却于我这里得不到,须得去往郢都方可,那仙人说笑了。”话虽如此说,然殷甲不自禁又想起苍龙岭上那龙气入体的故事,不免有了几分揣揣,是故借干笑掩饰。

群臣也是不以为意,笑过便算。殷甲乃转移话头,重又提起那闻见寺高僧的事。便问:“那所谓高僧是何来头?于闻见寺有何言行?”

这一殿群臣尽都是信道之人,对那释门并不喜欢,上大夫闻龚也是如此。闻言乃回道:“君侯,那高僧法号【见性】,业已古稀之龄。乃是不辞劳苦从三千里外小诸侯高唐州而来,说起来也是君侯治下之民。”

殷甲便长身而起笑道:“恰好闲来无事,如此我等便去探访一番如何?也讨教一番到底是如何的高明佛法。”众臣自然无有不尊。

只在商都城内,是故东伯侯并未乘车,乃易装便服,与数位大臣步行而去,护卫自然暗中保护。

一路悠然行之,不觉已是来到东城。只见一座金碧辉煌之大寺院外人潮汹涌,且周围亦不断有人赶至,倒是极为的热闹。东伯侯看着那高高在上的匾额,上书【闻见寺】三个大字。不免冷笑一声道:“闻见寺,好大气派。”便随人潮入了寺内,护卫及大臣们急忙跟上一同进去。…,

恰逢今日乃是那见性大和尚讲经布坛,是故愚夫愚妇三乡四老尽都赶来与闻真经。东伯侯于台下见一花白胡须老和尚端坐高台,正说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只把一众俗人唬的如痴如醉,纷纷双手合十诵念佛号不已。

殷甲心中更是不悦,愈发痛恨这等图逞口舌之徒。

当见性说法完毕,最后乃言道:“如是我闻,世尊解经释疑故,左右比丘众尽皆欢喜赞叹,合十皈依。有【摩罗萨柯长者】乃发大宏愿:愿为世尊塑丈六金身,以供众生瞻仰皈依。世尊仰天长叹乃道:吾本无意俗尘,然为使众生解脱故,则当允长者之请。是故便允了长者之宏愿。若此丈六金身成,则西方众生万世永沐佛光,不堕轮回也。”

众信者纷纷赞叹不已,便有那愚夫高呼:“那西方众生可为佛祖塑金身,继而以脱轮回之外,为何我等就塑不得乎?”左右之人纷纷附和,一时间群情涌动,大有立时便塑造一座佛祖金身之势。

东伯侯殷甲原本就心中不悦,见此更是勃然大怒。焰腾腾按捺不住怒火,乃大喝道:“无知愚夫,缘何听此胡言乱语耳?”其声如雷,震彻全场,以至陡然静寂,落针可闻。

便有百姓认出了东伯侯,慌忙跪倒在地,瑟瑟不敢言。继而寺内所有人等都是跪倒在地,呼道:“见过君侯。”只有那见性等一众佛徒尴尬的站立在侧,不知所措。

东伯侯冷声喝道:“汝等为求行善,乃不辞劳苦来此听经拜佛,孤甚悦。然若耽搁生计,荒疏劳作,只为听这胡言,那便是本末倒置,糊涂也!孤且问汝等……汝等一年劳苦除却衣食住行,又能所剩几许银钱?若待尽数捐之寺庙,只为塑造无用之佛祖金身,又所为的何来?”

见性高僧听东伯侯言语多有侮及佛祖,不免乃辩解道:“君侯此言差矣,塑造佛祖丈六金身乃是大功德之事。当金身铸成之时,则顶礼拜之能消灾解额不入轮回,此大善之行也,又怎会说无用?”

东伯侯哂笑问道:“大和尚乃是有道高僧,那孤且问一问你,顶礼拜佛可否顶的了五谷食粮?可否顶的了棉帛丝麻?可否顶的了砖瓦房屋?”

见性避而不答,乃狡辩道:“此非一论耳,凡俗自有凡俗事,我佛乃拯救人魂,使其不堕轮回超脱西天极乐,乃演的是未来之大福也。”

东伯侯便立kè

冷笑道:“妙哉,若如此说来,只要捐钱修筑丈六金身便可拜之不堕轮回。那我等是否便不必再做善事,每日间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坑蒙拐骗,掳掠,烧杀抢夺无恶不作。然待要将死之时,便捐钱塑一尊佛祖法身就是了,总而是有佛祖庇佑坠不了地狱里去的,是么?哈哈哈,简直荒天下之大谬!”

见性高僧待要辩驳,东伯侯却猛然间暴喝道:“汝等佛门之徒不过图逞口舌耳,整日介不事劳作游手好闲,于我这商都城中不起半分益处,反而撺掇百姓枉费银钱去塑那无用泥塑木雕,真个当吾不在乎?咄,吾今日乃召布东伯候君令‘殷商境内,从此不留释门之徒,限十日内尽数离境。若乃吾殷商子民者,责令其立kè

还俗,否则一旦拿获,重惩不贷’。凡境内一应寺庙,尽数充作敬善堂,以收容鳏寡孤独者,一应佛门侵吞之田产财货尽数收缴之。”…,

此昭告发出,随殷甲而来的那上大夫闻龚等诸位大臣忙高声凛遵,便匆匆去草拟布告去也。而东伯侯久有威严,是故百姓具各惶恐俯伏于地,不敢轻动。

那见性高僧变了脸色,乃高呼:“君侯如此倒行逆施,须知善恶有报,祸福自招。若果佛祖降罪,那时悔之不及也!”

东伯侯殷甲仰头长笑,大喝道:“若依了你那佛祖之意,孤早已魂飞魄散多时也!然吾信崇的乃是道家三清,身后事须还归不得他拘管。见性大和尚还是早些离开商都,回你高唐州的为好。”说罢飘然而去。

东伯侯驱佛之昭告迅速颁布往殷商各地!在这殷商封邑中,大多百姓信奉的乃是道教,对光头和尚并不接受,是故都是抱持嬉闹观望之心,并无多大波澜。便有那数十座的寺庙也都去了庙号,改作了敬善堂。和尚尽数还俗或驱逐离境。仅仅数月过后,阖殷商境内竟然无一个释门中人,真个好清闲世界也!

东伯侯这番举止,终究是惊动了佛门一尊大能。不免动了无名之火,便待要行雷霆之怒以惩之!然且待日后再说!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