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征在客厅里不住的来回走动,管家燕福站在一旁,紧聚着双眉默默注视着这位自己跟随了几十年的老主人。

燕征终于停止了走动,无力的落坐在右上角一张红木椅上。

“陛下突来的这一手可还真出人意料呀?”燕征说完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陛下旨意要您五日内带着大少爷去京城完婚,现在除去钦差路上的两天行程,只剩下三天时间,再扣去老爷您的两天路程,就只有一天了,这时间也太紧了。”燕福甚为不平的低声说道。

“是啊,时间太紧迫了,可是就算时间再长些又能怎样呢?他都已经走了快八年了,如果他肯原谅我这个没尽到一天责任的父亲,他早就回家来了。”燕征仰身轻轻地靠在椅背上,语气中带着一股沉重的悲伤。

“是我对不起他们母子,或许这次就是老天爷对我的惩罚吧!”

宋宁宗登基五年不到,国内许多地方大员拥兵自重,西边发生大规模的暴乱,时为护国公的金厚德率十万大军西征。东南一带的几名镇将以为时机来临,也举兵叛乱,声势浩大的攻向京城,身为宁宗赵平儿时玩伴兼好友的燕征临危受命,被封为抚国将军带兵平乱。

燕征出身武将世家,自幼兵法武艺娴熟无比,在受皇命后不出一年时间,就平定了东南的叛乱。宁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加封他为清明候,将京城东南最富饶的清明郡赐给他当封地。

燕征在成为宋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候爷时,也带来了他最大的烦恼,他在行军路中结识的一位平民女子云静萍珠胎暗结怀上了他的孩子。

当燕征硬着头皮将这一事实告sù

他的父亲及妻子时,全家人气愤之余也拒绝让平民身份的云静萍嫁入燕家。燕征苦苦哀求未果后,便去求宋宁宗替他说情。

身为儿时玩伴的宋宁宗赵平虽然有心偏护燕征,然而身为一国之君的他也不得不考lǜ

燕家上下特别是燕家的当权人——燕征的父亲即大宋朝三朝元老、曾任帝师的太傅燕金镇的心情。最后宋宁宗采用了折衷的办法,让燕家答yīng

接云静萍进府生活,但却并不给她任何名份。燕金镇一来是碍于皇上的情面,再则毕竟云静萍怀的是他们燕家的骨肉,便也点头同意了这样的安排。

云静萍进府后不久便给燕征添了一个儿子,燕征原来的夫人生有两胎却都是女孩,看到云静萍生的是个儿子,燕家上下可都乐翻了天,燕家老爷子燕金镇更是爱不释手的整天抱着孙子,视若珍宝。

宋宁宗也替好友生下麟儿感到欢喜,并在满月宴上给这孩子赐名叫燕若水,取“上善若水”之意,酒过三巡之后略带着醉意的宁宗更是将比燕若水晚九天出生的六公主雨阳赐婚给他。

云静萍因为有了这个儿子在燕家的地位大大提高,而本就不在意世俗名份的她对于能有这样好的结局甚感满yì。

三年后由于秦、魏、鲁三国在边境增兵派将蠢蠢欲动,身为宋朝仅有的几名能征善战之将,燕征便开始了长期在外带兵征战的生活,而这一年也是燕家变化最大的一年,燕家的当权人燕金镇撒手西归,燕征的妻子糜夫人生下一子,取名燕威。

燕征长期不能归家,燕家的大权便落入了糜夫人的手中,心胸狭隘的她早就将云静萍视为眼中钉,此时更是开始变着法的欺负着他们母子。

燕若水很小起便十分懂事,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是他从小除了爱读书外便是喜欢一个人对着山山水水的发呆,以致有些势利的下人背地里都称他为“小呆子”。

时间快速流逝,在燕若水十三岁那年,他的母亲云静萍因为长期遭受欺凌郁结成病不治身亡。在云静萍亡故的一个多月后,燕征终于结束了长年的征战回到了家中,但长年在燕家遭受欺凌的燕若水对于燕家的人已经视同陌路,以致于对燕征也是一副冷冰冰的态度。

燕征怀着对云静萍母子的那份愧疚费尽心思的哄燕若水开心,而年仅十三岁的燕若水却并没有接受父亲的这份好意,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离开了燕府,行后未留下只言片语。

燕征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四处去寻找,然而燕若水如同空气一般消失无踪了。燕征来不及将这一消息禀告给宁宗知晓便接到了朝廷传来的急报,北边的蒙军举兵二十万侵入魏国边境连占七城,紧急的军情让燕征再一次急匆匆的披甲上阵。

糜夫人当然更不愿意说出燕若水离家出走一事,毕竟明眼人只要一听就会猜出是她逼害了云静萍母子,就这样这个消息就一直封锁了下来。

然而,就在今年的秋季,现今的大宋掌权人宋明宗赵浩宣在四面楚歌的时候,又想到了他这位能堪重任的老将军。朝廷派来钦差大臣,声称六长公主已至婚配年龄,若再拖延有损皇家颜面,令燕征即日带大公子若水上京完婚。

此时距离燕若水离家出走已经八年。

燕征静静地靠在椅背上,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慢慢地爬上了他的心头。

“又是新的一年了,时间过的真快,以前的我,以前的我……”

在我的思绪不住飘浮的时候,一声粗野的吼叫硬生生地撕裂隙了我心里的这份孤寂。

“臭小子,走路不长眼呀,居然挡着我们的去路,想找死换个地方去。”

我慢慢的转身抬头,平静地看着在我身后不远后急急停下的马车,这种呵斥声在我并不长的生命旅程中却显的那样平常。

倒是眼前这辆马车令我略感吃惊,因为从拉车的共有十匹马就可以推想出,马车里坐的定是皇家族员。

这本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dào

的事,可我却是经过花无艳无数次耐心教导才记下的关于这个世界里的知识。

拉车的马匹数量在古代国家都有着相同的且非常严格地规定。最多的是皇帝陛下专用的马车,拉车的共有十六匹马;稍次的是皇后专用的马车,共有十二匹马;十匹马的是亲王、皇子、公主的马车,二品以上的大官可以使用八匹马的马车,二品以下四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用六匹马等等。

马车的前面坐着两名侍卫打扮的人,车后又跟着两名骑马的侍卫,四人清一色穿着崭新的锁子甲,内衬黄色的镶布,这样的装束,是京城里的御林军特有。

“你小子是不是聋了呀,叫你让路听不见吗?”左侧的那名个头高大的御林军指着我大声骂着,并狠狠地挥鞭抽向我的右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