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第一个冲突出现了。

周美丽让顾君打电话给顾君的爸爸,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吃饭,得到的回答是不回来吃饭了。

这样的答复让周美丽瞬间发狂,她开始变得歇斯底里,一边让顾君继续打电话,一边质问着顾君到底站在哪边。

甚至在顾君安慰她的时候,她一巴掌打在了顾君的脸上,随后家暴没有结束,她又拿着衣架朝顾君身上打。

顾君出走。

简单的一小段戏就把这一家的矛盾勾画得淋漓尽致,而且刚才周美丽打顾君的时候,刘望感觉好像是在真打。

打得很结实,反应也很真实,演员都很敬业。

随着顾君夺门而出,左边的灯光渐弱,右边的灯光渐渐亮起。

这次布景是一个小而温馨的居家场景,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是陈晓光一家,随着陈晓光二姐的电话响起,他家的基本情况也逐渐清晰。

陈晓光是家里面唯一的男孩,上面两个姐姐已经出去打工。

言语中,能听到陈晓光的母亲更偏爱自己的儿子,希望女儿们能够贴补她们弟弟上学。

而且陈晓光的母亲对顾君一家意见很大,不让陈晓光跟顾君走得近。

相比于顾君家,陈晓光家要更加正常一点。

随后同样的手法,又出现了温宁和杨宇两家。

温宁家条件很好,甚至还让她学习小提琴,母亲希望她能跟城市里面的孩子一样。

杨宇学习最好,但是家庭条件差,让他产生一种读书无用,无法为家庭分忧的自责感。

四个家庭逐一呈现完毕,台上就黑场了。

能听到台上悉悉索索的搬道具的声音,下一场应该还要一会儿。

看过第一场,刘望觉得自己已经把四十块钱赚回来了。

先不说演员们的表现,光是这手灯光就值回票价了。

灯光对于话剧来说,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有人说,灯光之于话剧,正如血液之于生命。

但是要说灯光运用,只有很多知名的大剧社能做好,毕竟灯的价格不菲,而且用起来很有技术难度。

刘望不知道这场戏具体用了多少灯,不过看这效果至少也有十几个灯才能支撑起来。

总共四个场景,用的灯光都不一样,每个场景的灯光都体现着那个家庭的整体氛围。

比如顾君家的灯,光源的设定是屋内的顶灯,越靠近餐桌的地方越亮,稍微远一点只能看清人的眉目。

总体色调偏冷,跟温宁家的柔和完全不同。

《细雨》的舞台灯光分布图是林中亲自设计的,请来的灯光师水平有限,他不可能把这种重要的事情全权交给灯光师。

还有舞美,这些都是林中亲自统筹,参与设计。

这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话剧的主题很容易实现统一。

灯光设计不是照明这么简单,如果灯光设计师不能明白话剧的主题,无法了解导演的想法,那么打出来的灯光绝对是空洞苍白的。

即便灯光师技术再好,灯光效果也会沦为一种低级的灯光游戏,跟作品本身无法融合。

不过刘望倒是没想到这些东西都是导演林中做的,还以为这个剧团里面有一个厉害的灯光设计师。

一小段时间的等待之后,舞台上的灯光再次亮起来。

一个略显得苍老的男人站在月亮下面,看着学校的招牌发愣。

“唉。”他叹了口气。

随后就没有他的台词,而是从背后传来嘈杂的声音。

这些乱七八糟的声音,源自于王春生的回忆,中间有他母亲的哀叹,年轻时的自己找工作的哀求,乡亲们的吵闹声,学校老师的劝慰声,学生们活泼的打招呼声。

随后他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朱记者打来的,说要到学校采访。

……

到这里,刘望大概看到一点头绪了。

这个男人是学校的校长,而刚才出现的那四个学生是他学校里面仅剩的四个学生,他们即将面临中考。

但是学校实在是做不下去了,两难之间,校长决定寻求社会帮助,筹集捐款,所以才有记者来采访的事情。

这原本是好事情,因为这几个学生也确实需要帮助,但是王春生为了能够提高捐款通过的可能性,提供的资料有些虚假,比如资料里面说学生都刻苦学习,但是这四个学生并非成绩都好。

而且他还隐瞒了学校的真实情况,事实上,学校除了只剩下四个学生之外,其实也已经没有老师了。

前来采访的记者朱菲,渐渐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农民工子弟刻苦学习的新闻已经不能让她满足,她想要把这起事情定性为校长王春生的诈骗。

中间两条支线分别是顾君离家出走,其母亲周美丽来寻找。

工人王真到学校来找温宁,想要问温宁的父亲温庆春讨薪。

前面一条支线,直接让朱菲通过周美丽的抱怨的知道了学校的真相。

而后面一条支线,则直接打断了朱菲探寻真相的进程,而且把故事推向高潮。

原先纠缠在一起的线,终于在高潮的时候被拆开了,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矛盾之后,是和解。

面对众人的真情流露,朱菲也很受触动,她忽然想起当年刚开始做新闻工作的初衷,不就是为了做一个对社会有利,能帮助老百姓的记者么?

最终朱菲没有新闻报道出去,而是选择帮助这个风雨飘摇的民工学校。

这一场戏最让刘望震撼,因为涉及的人物很多,情绪碰撞非常激烈。

但是演员们做的都很好,节奏的推进,舞台的调度,灯光的运用都让人感觉非常舒服,用一种合理的速度把剧情推向高潮,也同时调动起了观众们的情绪。

刘望甚至听到旁边有一个小姑娘在抽泣。

结局倒是没什么好说的,是一个圆满结局,并没有交代朱菲是如何帮助学生们的,但是学生们最终的考试成绩都挺不错,所有人都有一个幸福的结局。

结局向观众们传达了真善美,虽然老套,但是并不让人厌恶。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