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

此时,距离沈阳战事结束,已经过去了五日。

乾清宫。

结束了晨练,吃过早饭之后,朱由校又坐回了椅子上,开始翻看内阁送过来的题本。

如今这些题本,大多仍旧是围绕着之前的六项改革。

其中有提意见的,也有互相挑刺的。

比如,兵部尚书王象乾,就上本弹劾袁应泰,说他借着开放海禁一事,将兵部名下那些战船全都收缴到了户部,严重损害了大明的海防。

而内阁的票拟也很有意思,斥责王象乾意图破坏改革的同时,也要求户部重新为兵部再打造一批新的战船。

“呵~,都是一帮老油条,改革都被你们玩儿出花来了!”

看着这封题本,朱由校不由轻笑一声。

自打兵部整顿之后,王象乾就好像变成了一个透明人一样,大小政务,全都交给了徐光启处理,各种会议也从不发言。

如今却突然因为几条战船,就弹劾起了风头正盛的袁应泰。

其中的用意,自然引人遐想。

如今大明的海防,因为多年的海禁,早就形同虚设,那些所谓的战船,恐怕连上面的铁钉也早都烂光了。

袁应泰收缴这些已经烂掉战船做什么?

一是为了夺兵部的权,将大明未来的海上收益,全都攥到户部手中;

二,则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毕竟海上贸易如果全都握在户部手中,他袁应泰就成了分蛋糕的人,到时候他的地位,自然无人能及。

王象乾也不傻,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隐患,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内阁那帮家伙的票拟,表面上是斥责王象乾,实则是在警告袁应泰,手不要伸的太长,海上这块蛋糕,一个户部是吃不下的。.BIQUGE.biz

官场当中,百官为了爬的更高,会互相倾轧;各部衙门之间自然也会分个高低。

如今的户部在袁应泰的带领下,主持着清查部院存银与太仓的同时,该兼顾着驿站与开海这两项改革,可谓是风头无两,已经隐隐有着摆脱内阁指令的趋势。

对于这一点,即便是一心想要抽身的方从哲,也是绝对不会允许的。

内阁的地位,是一代又一代阁臣苦心经营出来的,若是砸在自己手上,后来人以及那些有希望进入内阁的翰林,只怕会骂死自己的。

他可不想背上一个软蛋首辅的名声,灰溜溜的离开。

一封小小的题本,无形中夹杂了三方势力的斗争,朱由校看着都累。

但是没办法,有人就有争斗,有争斗,就需要他这天子出来平衡。

思虑片刻,朱由校拿起朱趣÷阁批复道:兵归归、户归户,各司其职、不得混淆。

朱由校刚刚批复好,王安也拿着一封题本,一脸凝重的来到了案牍前。

“皇爷,内阁刚刚送来一份加急题本,是辽东领略送来的捷报!”

“辽东的捷报?”

听到这话,朱由校脸上非但没有高兴的神色,反而还有些惊讶。

在朱由校看来,辽东的明军,根本是不可能打的过建奴的,这不是换个将领,整顿一下就能改变的。

想要打败建奴,起码得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训练,并且装备大量精良火器的情况下才能做得到。

如今熊廷弼突然发来一封捷报,朱由校自然有些不太相信。

接过捷报,看了一遍之后,朱由校也不由轻笑一声。

捷报中,熊廷弼把杀死的那些蒙古难民,也一同写到了战报之中,并极大的称赞了辽东士兵们是如何的悍不畏死、敢打敢拼,并请求天子,对辽东将士进行嘉奖。

“呵~,这个熊廷弼,胆子还真是不小,他就不怕朝廷治他个虚报、欺君之罪吗?”

看完战报之后,朱由校也不由轻笑一声。

随后,朱由校往下看去。

果然,内阁的票拟,并不不是不承认熊廷弼的功劳,而是认为熊廷弼有谎报之嫌,建议派人过去调查一番。

这个票拟,看似公正,但实则是为自己和熊廷弼埋下的一个陷阱。

一旦自己听从内阁的建议,真的派人去调查了,不仅会打击到熊廷弼在辽东的威信,也会让自己与熊廷弼之间产生隔阂。

到时候,辽东又会再次回到那帮文官的掌控当中,最后会带来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看完之后,朱由校提起朱趣÷阁直接划掉了内阁的票拟。

按照正常的流程,如果皇帝对内阁的票拟不满意,一般都会打回去,让内阁重新拟定。

但是这一次,朱由校却并不准备这么做了。

对于他来说,熊廷弼保住了沈阳与辽阳,粉碎了努尔哈赤的野心阴谋,为自己和大明赢得了喘息之机,同时也增强了明军对抗建奴的信心,称的上是一次战略上的大捷。

当然,自己刚刚登基,边关便传来捷报,这对于提升自己的威望,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因此,对于熊廷弼的这份捷报,朱由校不仅要承认,而且还要大加封赏。

划掉了内阁的票拟之后,朱由校直接批复道:辽东大捷、举国振奋,当重赏!

批复完了之后,朱由校将题本递给了王安,沉声道:

“着司礼监拟旨,依照熊廷弼的战报,对辽东将士,论功行赏!

并从内帑调拨白银两百万将、御酒三千坛、绸缎五千匹,各种肉、菜两百车,用以犒赏辽东将士!”

一听这话,王安也不由愣了一下。

他没想到,自家皇爷对熊廷弼竟然信重到了这种程度。

不仅直接跳过内阁下了中旨,而且还拿出了这么大的封赏。

“是,皇爷!”

心中虽然震惊不已,但王安也没敢多嘴,恭敬的接过题本,而后躬身退了出去。

随后,朱由校又命人书写了一批关于辽东大捷的告示,并张贴在了京城的大街小巷。

消息传开,百官也坐不住了。

接下来的两天,朝中又一次热闹了起来,百官不知是出于嫉妒,还是其他原因,纷纷上本弹劾熊廷弼。

当然,百官也是被那个诬告反坐给吓怕了,因此他们的攻击范围,也全都定格到了熊廷弼的人品与脾气上面。

说这熊廷弼为人不端,家中竟有无房小妾;说他脾气暴躁,经常骂人,该肆意惩罚士卒。

反正就是一个意思,这样的人不适合当官。

看着这些题本,朱由校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然后让人扔了出去。

与其提升自己,不如贬低他人。

这个传统,看来自古有之。

伸了一个懒腰之后,眼看时间已经到了午时,朱由校也开始琢磨起了今日的吃食。

就在朱由校思索之际,王安轻手轻脚的走了过来。

“皇爷,李太妃请您到慈宁宫用膳!”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