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的京城,空气中依旧带着阵阵热气。

随着城北工地的持续建设,如今的北京城也更加热闹了起来,街道上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在这份热闹的背后,朝堂之中,却是异常的平静。

此时,距离勇卫营兵发河南,已经过去了二十余日,上到朱由校,下至文武百官都在等着河南的消息传来。

这一次出征,看起来是一次寻常的平叛,实际上却是一次皇帝与文官争夺军权的斗争。

一旦勇卫营战败,或者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来,那么文官集团就能借题发挥,把军权重新抓到手里。

如果勇卫营能够大获全胜,那么朱由校将会彻底把刀子抓稳,到时候想砍哪里,就砍哪里。

军事行动的背后,往往都是服务于政治斗争。

因此,文官之中,除去徐光启、黄立极、崔呈秀以及那些暗中加入京城商会的官员以及部分中立之人以外,其余大部分人,都希望勇卫营能够战败。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依旧没有消息传来,那些文官也不由有些焦急起来,同时也有些害怕。

他们害怕福王会挡不住勇卫营的进攻,万一福王战败,那么他们暗中通信一事,定会被身在河南的魏忠贤给查出来。

暖阁内。

朱由校一脸平静的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与百官不同,朱由校对于此次出征,可谓是极为自信。

虽然此次出征的情况被某些人透露了出去,但是因为朱由校的严防死守,后勤方面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当然,最重要是,朱由校不是朱祁镇,秦良玉也不是王振,福王更不是瓦剌骑兵。

而且通过魏忠贤不断的传信,朱由校也清楚了他们的计划。

这次对战,无论是将领,兵源,装备,还是民心,全都在朱由校这边,可以说是优势在我。

因此,对于此次平叛,朱由校一点也不担心。

就在朱由校闭目养神同时,京城以南的官道上,一骑信使,奔着南门疾驰而来。

那信使看到城门口处的进进出出的人群,当即举起手中的战报,扯开嗓子大声喊道:

“河南大捷!!我军兵不血刃攻破敌城,生擒贼首……”

信使那信使一边跑,一边喊,嘹亮的声音清晰的传入了城门口处所有人的耳中。

“大捷?”

“河南那里怎么了?”

“不知道啊!”

“管他呢,王师打了胜仗,那是好事儿啊!”

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听到大捷之后,议论纷纷的同时,也不住欢呼起来。

自从朱由校登基之后,先是派锦衣卫给穷苦百姓发放了过冬的粮食和衣物,后有在东厂的维持下,为众多百姓申冤做主。

如今,在京城周边的百姓心中,当今天子可谓是一个爱民如子、不折不扣的仁得君主。

天子手下的兵打了胜仗,百姓们自然也是开心不已。

“快,立刻疏散人群,护送捷报入宫!”守城的军官也赶忙开始下令手下士兵,开始为报捷的信使疏通道路。

随后,那名信使在几名士兵的护送下进入了城内。

入城之后,那信使依旧边走边喊,将河南大捷的消息,宣告给了城中的百姓。

听闻此讯的城中百姓也纷纷欢呼不已。

“天子万岁!!”

“明军威武!!”

一时间,阵阵口号之声此起彼伏。

虽然此时大明百姓的自信心于自豪感,不似汉朝时期那般强烈,但是面对王师大捷,还是会感到高兴。

毕竟,谁不想自己拥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呢?

人们之所以冷漠,只不过是因为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和压力罢了。

很快,在几名士兵的护送下,那名信使一路穿过街道,来到了宫门口。

验明正身之后,守卫皇宫的几名护卫,带着信使向着暖阁跑去。

暖阁内。

朱由校依旧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王安也静静的侍立在一旁,整个殿内安静至极。

就在这时,一名小宦官踏着碎步急匆匆的来到了殿内。

王安见状旋即轻手轻脚的走了过去。

小宦官向着王安躬身一礼,低声道:“启禀老祖宗,秦将军派来信使,有捷报呈上!”

“快,叫把报捷之人带进来!”

王安脸色一动,不由提高了说话的音量。

正在案牍后方闭目养神的朱由校,听到王安口中的“报捷”二字,也猛然睁开双眼,然后坐直了身体。

虽然对此次胜利早有预料,但是当听到捷报的时候,朱由校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原本平静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开心的笑容。

很快,报捷的信使跟在小宦官身后来到了暖阁之中。

一入大殿,信使当即取出捷报,面向朱由校拜倒。

“拜见陛下,小人奉令,前来向陛下报捷!”

朱由校身旁的王安也立刻上前接过捷报,然后快步返回,将捷报摆到了案牍上。

“好,好一个民心的力量,哈哈~!”

看完捷报上的具体内容之后,朱由校也是忍不住大笑出声。

虽然此次平叛,勇卫营没有什么战绩,但是这次胜利的意义,却是非常重大。

至此之后,全天下都会知道,朱由校手中掌握着一支只听命于天子的军队,谁再敢说什么、做什么都要好好掂量掂量了。

随后,朱由校命人对报捷的信使进行了赏赐,并将捷报递给了王安。

“去,把捷报送去内阁,论功行赏!!”

“是,皇爷!”

王安接过捷报,快步的退了出去。

不多时,王安便来到了内阁值房的门口。

值房内,方从哲、周嘉谟几人正在翻阅各地送过来的题本,也没注意到王安的到来。

王安刚一踏入内阁,便抬起拿着捷报的右手,高声道:

“皇爷有旨,河南大捷,着内阁拟旨,对一应人等,论功行赏!!”

听到这话,正在翻阅题本的几位阁臣不由为之一顿,抬起头看向王安手中的捷报,表情也是异常精彩。

如今河南传来捷报,天子的威望再一次的到了提升,这对于一众文官与内阁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