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内阁的几位阁臣愣愣的坐在那里,王安不由脸色一沉。

“诸位,还不快快接旨?”

“臣等,遵旨!!”

回过神来的几人,也赶忙起身,躬身行礼。

随后,方从哲上前从王安手中接过捷报,与其余几人翻阅起来。

看完之后,几人对视一眼,然后依照朱由校的意思,附上了内阁的意见,并开始讨论起了封赏的规格。

依照捷报来看,此次平叛的首功,是魏忠贤与杨涟。

杨涟的封赏倒也好说,直接升官,再赐些财物即可。

可是这个魏忠贤的封赏,却是让内阁的几人犯了难。

升官?魏忠贤是属于宫里的人,他们没那权利。

赏赐财物?这么大功劳,只赏钱财,恐怕没办法交代。

讨论片刻,方从哲几人也想到了爵位上面。

之前,百官反对魏忠贤封爵,还能说些冠冕堂皇的大话来反对,如今魏忠贤却是立下了实打实的功劳,封爵一事,也没什么不妥了。

而且天子让内阁论功行赏,肯定也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今时不同往日,勇卫营刚刚在河南取得大捷,内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违逆天子的意思。

很快,内阁便拟出了封赏的圣旨:擢升杨涟为都察院右督御史,加封魏忠贤为宁远伯,秦良玉以及军中将士也各有赏赐。

而这道圣旨的格式也很有意思,在圣旨的开头,内阁使用的是“昭曰”,其意为昭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的大捷。

方从哲几人之所以这么做,也有向朱由校示好的意思。

如今掌握了勇卫营军权的天子,已经不是内阁想抗衡,就能抗衡的了,内阁所能做的,也就是尽可量的获得圣心,不至于被疏远。

很快,内阁草拟的圣旨便摆到了朱由校的案牍上。

“不错,就按内阁的意思,发下去吧!”

看完内阁草拟的封赏诏书,朱由校脸上挂满了笑容,然后将皇帝印章盖了上去。

很快,经六科传抄之后,河南大捷的消息也传到了百官的耳中。

这一消息对于一众文官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

尤其是那些暗中向福王通信的官员,更是吓得方寸大乱。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福王竟能愚蠢到这种地步,居然直接任由秦良玉兵临城下。

见过不怕死的,可也没见过这般主动送死的。

一时间,那些给福王传信的官员也是惶惶不可终日,生怕会有锦衣卫或者东厂番子冲进自己的家门。

果然,朱由校也没让他们久等,就在封赏圣旨发下去的第二日,经魏忠贤审理的案卷也摆到了朱由校的案牍上。

第一份案卷记录的是与福王互相串联的各地藩王名单,人数足有二十四位之多。

这些人中,或许真的有和福王暗中有勾连之人,但是大多数应该还是无辜的。

不过,对于朱由校来说,这些藩王无辜与否,已经不重要了,这个藩,无论如何必须得削。

将第一封案卷看完之后,朱由校随即将其递给了一旁的王安。

“着内阁拟旨,召名单上的这些人全部入京,接受调查问话!!”

“是,皇爷!!”

待王安走后,朱由校又拿起了第二份案卷开始翻看起来。

这份案卷,记录的是那些与福王通信的官员名单。

看着那一个又一个的人名,朱由校的脸色也是阴沉至极,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杀气,让人不寒而栗。

“去叫骆思恭来!!”

朱由校那满是怒意的咆哮声回荡于暖阁之中,传到了殿外,在外值守的小宦官吓的身体一抖,赶忙撒腿向着宫外跑去。

很快,骆思恭便满头大汗的跟在小宦官身后跑到了暖阁外。

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深吸了一口气之后,骆思恭这才躬着身子走了进去。

刚一进入大殿,骆思恭便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臣骆思恭,拜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哼~,还万岁,有这帮家伙在,朕能活三十岁就不错了!”

朱由校冷哼一声,说着,将那份案卷丢到了骆思恭前面的不远处。

骆思恭一凛,赶忙跪行过去,将那封案卷捡起,开始仔细翻看起来。

当看到名单上的那些人名之后,骆思恭也不由神色一动。

与此同时,朱由校那忽远忽近的声音也传到了骆思恭的耳中:

“偌大的朝堂之中,足足有四十多人与谋逆之人通信,这么多人,朕竟然没有听到一点儿动静。

你们锦衣卫到底是怎么办事儿的?朕还能不能信任锦衣卫了?”

“臣万死!!”

听到天子最后的两句质问,骆思恭不禁浑身一抖,旋即将头重重磕在了地面上。

朱由校的最后两句话,那可是相当之重了。

锦衣卫的存在与强大,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如果皇帝不信任锦衣卫了,一句话便可以轻易的将其裁撤,骆思恭这个原本人人畏惧的大人物,瞬间就会化身成丧家之犬。

此时此刻,骆思恭的可谓是害怕到了极点,浑身抖动不已,等候着朱由校的发落。

看了骆思恭一眼,朱由校一脸寒霜的说道:“拿着这份案卷,将名单上的所有人,全部关进诏狱,进行审问!”

“是,陛下!!”

一听这话,骆思恭如蒙大赦一般,赶忙恭声应是。

“还有!”朱由校身子微微前倾,双眼微眯,凝声道:“一定要审清楚了,看看这帮官员的后台,到底都有谁……”

“臣,明白!!”

骆思恭答应了一声,这才将案卷收好,躬着身子退了出去。M..

等骆思恭离开之后,朱由校又拿起第三份案卷。

这份案卷,记录的是那些支持福王谋反的乡绅地主人员名单。

“这个魏忠贤,倒还挺懂事儿的!”

看着这份案卷,朱由校微微一笑,心中不由暗自夸赞了一句。

随后,朱由校拿起朱趣÷阁在案卷上批复道:“参与谋反,罪不容赦,当诛九族!”

批复完了之后,朱由校随后拿起与案卷一同送来的那封密信。

这封密信的内容,正是福王朱常洵约定朱纯臣一同举事的时间。

可惜,朱常洵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魏忠贤为他设下的圈套,他寄予希望的成国公,此时不过就是个任人宰割的肥羊罢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