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着剑柔笨手笨脚的给他整理好官服,带着临时护卫曹二开始他的大宋公务员生涯。

他是瀛州最大的官,值房自然是最好的,位于府衙的中心位置,不仅由办公的地方,会客厅和休息的房间也一应俱全。

杨正进入自己的值房的时候,已经有吏员帮他擦过了桌子,宽大的桌子上放着温度适宜的热茶。

“杨知州,这是这段时间积存下来的公文,都需要大人过目!”

杨正刚刚坐下,判官高士贤就抱着一大叠公文走了进来,把公文放在杨正面前恭敬的说道。

“嗯,辛苦高判官了”,杨正点点头,客气的说道。

“都是下官的分内之事,知州若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问下官,下官还有事,就不打扰知州了…”

高士贤恭敬的说道。

“好!”

杨正打开一本公文看了看,是瀛州三县之一的束城县令徐彦请求拨钱五千石赈灾的请求,公文内容不长,语气却近乎哀求,公文直言,已经上报了三次,再不拨钱粮,恐引发民变。

束城旱灾严重的事,昨天逛街的时候杨正也有所耳闻,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

两眼一摸黑的杨正哪里知道这受灾情况到底怎么样,想了想,放下手中的公文,重新拿了一本。

这一本是河间县令李潼请求拨付官员俸禄的公文,杨正看看请求拨付的数额,再次放了下去。

再打开一本,则是通判苏宽建议杨正向安抚使衙门申请钱粮,用于赈灾、官员俸禄。

看了几本,大都是关于要钱要粮的公文,杨正看着这些公文索要的钱粮大致估量了一下,差不多有钱十万贯,粮食一万石。

“来人!”

揉揉眉头,杨正对外面喊道。

“知州有何吩咐?”

一个吏员快步走进来,轻声问道。

“去把苏通判和孙参军请来…”

不一会儿,苏宽和孙伦就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过杨知州!”

两人进来,拱手说道。

“请坐,苏通判,孙参军,本官初来乍到,对瀛州还不是很熟悉,刚刚看了束城知县的公文,这钱粮也不是大数目,为何还没有拨下去?”

“这,大人有所不知,不是下官不给,实在是没钱啊,粮食倒是还有一些,可是这些粮食已经是仅剩的战争储备,动不得啊……”

苏宽和孙伦对视了一眼,苏宽为难的说道。

“几千贯都没有?”

杨正诧异的问道,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没有粮食勉强能说的过去,毕竟瀛州也不是产粮之地,可一个州的库房里,连几千贯钱都没有,实在是匪夷所思。

“账上还有二千多贯…”

孙伦低声说道。

“呵呵,苏通判,孙参军,莫不是期本官年少?据我所知,光是河间县每个月的商税都有几万贯吧……”

杨正看了一眼苏宽,淡淡的说道,在瀛州知州空缺的这两个月,是苏宽暂代知州处理政务,而这些公文除了束城的公文,其他公文都是近几天才递上来的,杨正不是官场小白,知道这就是苏宽给他的下马威。

“大人说笑了,下官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实在是瀛州用钱的地方太多,下官也无能为力啊,府衙所有的收入,开支都是记录在案的,知州尽可察看……”苏宽一脸谦卑的说道。

“看来是本官误会苏判官了,不过本官对府衙的收入,开支确实不了解,就麻烦孙参军把瀛州近三年的账册送来,本官先看看…”

杨正歉意的对两人说道。

“知州,这三年的账册有点多,一时半会看不完啊…”

孙伦低声说道。

“没事,本官就是随便看看,花不了多少时间…”

杨正尴尬的说道。

“是,下官这就让人送来!”

孙伦恭敬的说道。

两人告辞离开后,杨正坐在宽大的官帽椅上,手中拿着这几天呈递公文的官员名单,用笔一个个备注下来。

不一会,孙伦就带着几个人抬着半人高的两只大木箱走了进来。

“大人,这些就是瀛州近三年来所有的账册,共计七十二册…”

孙伦让人把箱子放在公廨正中间,对杨正说道。

“嗯,辛苦孙参军了,孙参军去忙去吧…”

杨正客气对孙伦说道。

“是!”

孙伦带着人走了出去,留下两箱子账册。

这些人走后,杨正随手拿起一本账册浏览起来,大宋虽然商业较唐代发达不少,但不论是朝廷还是民间,记账的方式仍然原始,虽不是简单的流水帐,也不是很复杂。

杨正简单浏览了手中的这本账册,条目清晰,还有经手人的画押签字,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过这样原始的记账方式要做假实在是简单,杨正也不奢望从这一本账册中发现什么问题。

苏宽既然主动把账册交给他,想必也有自信不让他看出什么来。

杨正看了一会,眼看着到了午饭时间,干脆让人抬着箱子,回后衙!

“公子,这是什么东西啊?”

在外间闲的无聊的曹二见杨正出来,身后几人还抬着两大口箱子,疑惑的问道。

“这些是瀛州这三年来的账册,这公廨呆着不舒服,我带回后衙去看看…”

杨正看了眼身后抬箱子的吏员,淡淡的说道。

“这…”

曹二看着两大口箱子,一时无语,这么多账册,得看到猴年马月去。

把箱子抬到后衙,杨正就挥挥手让几人回去了,让护卫把箱子抬到他的书房,自己后院换身轻便的常服。

“公子,你是知州,又不是账房,这么多账册得看到什么时候…”

如仪抱着一套轻便的儒衫进来,一脸无语的对杨正说道,显然知道了杨正让人抬回两箱子账册的事情。

“放心吧,我自有办法…”

屋子里也没有外人,杨正伸着手让如意帮他脱下官袍,自信的说道。

换好衣服,走出卧室,就看到一身绿色褥裙的李小曼正坐在会客厅。

“小曼姑娘,有什么事?”

杨正好奇的问道。

“听闻清和师兄要清查账册,奴家对记账还算熟悉,师兄不嫌弃的话,奴家可以帮帮忙…”

李小曼站起身来,微笑着说道。

虽然杨正答应不送她回开封,可她还是心里不踏实,听府中的下人说杨正要清查瀛州这几年的账目,她就知道展现自身价值的时候到了。

“呵呵,那就有劳小曼姑娘了…”

而杨正要清查瀛州府衙账目的事情很快就在府衙传开,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等着看杨正的好戏。

在府衙前院,苏宽一脸享受的喝着茶水,孙伦把一块上好的木炭放进小小的火炉膛里,端起面前的茶水喝了一口,点头赞道:“苏兄的点茶技艺又进步了!”

“哈哈,还是孙老弟懂我”,苏宽面露得色的说道。

“苏兄,这新来的知州还真是好对付啊,哈哈……”

孙伦放心茶杯,低声笑道。

“一个幸进的落魄衙内而已,榜上了皇家就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这样也好,给某省了不少事,某前两天得到两个西域舞娘,孙老弟晚上一起过来欣赏欣赏”。

苏宽晒笑道。

“恭敬不如从命!”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