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书房,杨正从地上的箱子里拿出一本厚厚的账册递给李小曼,满脸期待的问道:“小曼,账册都在这里了,共计七十二本,不知道小曼多长时间能查完?”

“这么多,得一个月吧……”李小曼看着两箱账册,不确定的说道。

“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杨正看着李小曼,诧异的问道。

“清和师兄,实在是太多了……”

李小曼无语的说道。

“得,你先看着着吧……”

杨正无奈的说完,走出了书房。

李小曼在他的书房清查账册,老曹被他派出去寻找开设榷场的地点,榷场不适合建在河间县城里面,杨正打算在河间县城周围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毕竟这个榷场不仅仅是执行羊毛计划,更重要的是为建造海军做掩护。

他带来的护卫只有五十个人,虽然知州官邸不至于会有人胆大包天摸进来,老曹还是安排了二十个人轮番值守,老曹出门也要带走一部分人,官邸里面就只剩下十多个人在训练场上无聊的相互切磋。

自从离开开封以后,杨斌放佛换了一个人,武艺高强的他很快就得到了这些悍卒的认同,每天与这些护卫同吃同住,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变从一个混迹开封的衙内变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军人。

呼延山的武艺有多高杨正不知道,但看护卫们大都对他客客气气就知道肯定不低,此时正百无聊赖的躺着亭子里假寐。

杨正在场外看了一会,便走到旁边的亭子里,让人去把杨斌和呼延山叫过来。

“七弟,可是有什么事要我去做?”

很快,满身汗水的杨斌就走了进来,呼延山紧随其后,走进亭子,杨斌就迫不及待的问道。

“是有事情需要二哥和呼延山去做,坐下说…”

杨正给两人倒了水,微笑着说道。

“束城县发生了旱灾,我现在是两眼一摸黑,府衙现在还不知道谁可以相信,只好麻烦你们带人去束城看看,一定要查清楚…”

杨正接着说道,如实说道,从这一系列的事情来看,瀛州府衙已经被苏宽紧紧的握在手里,他的知州身份怕也就是在他的值房还有用。

“正好二哥闲的慌,终于有事做了…”

“好,我们这就出发!”

呼延山干脆的应道。

两人走后,杨正又回到了书房,李小曼正蹰着眉头在翻看一本账册,见杨正进来,不好意思的站起来对杨正说道:

“清和师兄,奴家看了两本账册,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杨正拿起账册,是三年前的一本账册,看如仪一脸尴尬的样子,杨正不在意的说道:“小曼,他们既然敢主动让我查,哪有这么容易就查的出来,我来吧!”

书房里有现成的白纸,他对这样的原始记账方式不熟悉,李小曼看不出漏洞,他也不一定看得出,既然看不出来,那就只能用他熟悉的记账方式了。

“小曼,你来帮我念这些账目…”

杨正把账册递给李小曼,在李小曼疑惑的目光中淡淡的说道。

现代的记账法有很多,杨正只对借贷记账法了解一点,虽然了解有限,但用来查一下这些账目有没有问题,绝对是打炮打蚊子了。

看着杨正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一个个细长的格子,李小曼虽然感觉莫名其妙,还是乖乖的打开账册开始念。

瀛州其实只能算是一个中州,财政收入主要就是赋税和商税,而这些税会上交一部分到河北东路衙门,剩下的部分才会入瀛州府库,三县之地不过几十万人口,赋税也有限,真正的大头还是商税。

而这些钱粮都是在河北东路衙门有

李小曼念一条,杨正就用阿拉伯数字标记下来,看着厚厚的一本账册,其实记完也就一页纸。

“清和师兄,你这是什么鬼画符?靠这些就能查账?”

李小曼合上账册,看着杨正面前满满的一页纸,看杨正就像在看一个神经病……

“这不是鬼画符,这是阿拉伯数字,你看这是一,这是二,这是三…”

杨正摇摇头,解释道。

“阿拉伯数字…”

李小曼对数学确实是有天赋,杨正把十个阿拉伯数字告诉他后,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她才发现这些数字确实和她刚刚念的账册确实吻合。

“清和师兄真乃神人…”

李小曼感叹道。

“还有更神的呢,这个做账的人确实是高手…”

杨正在另一张白纸上计算了一下,一下子就看出问题来了,如果按照原来的账目,确实看不出问题,可是把数据誊在这个表格里,哪些做假的条目一下子就清晰的显现出来。

“搞定,继续下一本…”

账目漏出了马脚,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每誊完一本账册,杨正就用铅笔把有问题的条目标记下来,再找来原本的账册对照,所有的经手人都被他记录下来。

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书房里就只剩下李小曼悦耳动听的声音和沙沙的书写声,而箱子里账册在慢慢减少。

直到黄昏,第一口箱子已经只剩下十来本,杨正起身来活动了一下手脚,对李小曼说道:“小曼你的眼睛还是要注意点,今天就到这里吧…”

“奴家不累…”

李小曼低声说道。

“你不累我还累呢,走吧,该吃晚饭了……”

杨正苦笑道,他没想到这李小曼竟然还是一个工作狂…

“哦……”

李小曼放下账册,无奈的答道。

“公子你们忙完了啊,饭菜都已经准备好了,先吃饭吧……”

就在这时,如仪正好推开门走了进来,微笑着说道。

“走吧”

三人有说有笑的往饭厅走去。

杨正对吃的要求不高,除了做饭招待福康和剑柔会做一些后世的菜式,也就把这些东西教给老张的儿媳妇就完事了,大宋的菜式已经够丰富了。

如仪进入西苑后,基本上后院的事情就是如仪在管,这些菜式也被如仪用心的学会,所以饭桌上的饭菜倒更像是后世的家常菜。

如仪和剑柔一左一右坐在杨正身边,配合默契的往杨正碗里夹菜,让杨正对面的李小曼只能尴尬的低着头。

“老爷,外面有个叫徐彦的人求见,他说他是束城知县…”

几人正吃着饭,门房快步跑进来说道。

“徐彦…”

杨正愣了一下,他看的第一本公文就是徐彦的公文,从公文来看,这个徐彦应该还算是一个合格的知县。

“把人带去会客厅,我随后就到”,杨正沉吟片刻,对门房说道。

“是…”。

而在会客厅里,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轻声对坐在旁边的中年人说道:“知县大人,这知州听说才十八岁,咱们来找他有用吗?”

徐彦四十多岁的年纪,青色的官服洗得发白,官靴上有几个补丁,因为长时间走路而显得有些脏,一张清瘦的脸上满是憔悴,他叹了口气,低声说道:“青山,束城的百姓还等着粮食救命呢,某总要试一试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