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玉恒大掌一挥,一团清浓的大刚之气便延展而出,往徐子京吸附而去,徐子京身影朦胧,随着大刚之气流进了青铜葫芦中。然后,葫芦瓶塞一盖,青铜葫芦又恢复成凡物一般,无声无息,徐子京仿若人间蒸发。

“好了,都散了吧,我们也该准备假天大典事宜了!”

“假天大典”,“假”即借之意,“假天”即借天也。耸翠山面积浩大,异宝繁多,甚或“太初天宝”也有极多,假天大典就是让寺中弟子到山上各处寻宝。在人们眼中,山川河流皆是天地之赐,天地如母,万物孕育其中,所以寻宝便是“借天之宝”。假天大典那日,会举行祭天之礼,极其隆重,以示对天地的尊重和崇仰。

假天大典五年一届,如今五年过去了,今年又是举行大典之年,而三日后恰巧正是假天大典之日,就看徐子京能否破除葫芦禁锢,出来参加大典。

青铜葫芦内,一片死寂,好似太初时期的天地,有汪洋大海,有山川河流,但尚未有人,到处皆是荒蛮的气息。而且无光无彩,东西不辩,南北不分,眼看不到边际,手触不到可靠之物,宛似无底之深渊,徐子京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似下沉而非下沉,似定住而非定住,捉摸不定,犹如置身于天霄银汉,被不知名的狂野吸力野蛮地吸去。

“守住心神!不管外界如何,哪怕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我自稳守心神!”徐子京闭上眼睛,不让外界的一切进入眼睛。同时他盘腿静坐,他深知,在这种如幻似真的境地中,最佳做法是不管不顾,守住心神。

初始时心中生起的恐惧、惊慌、惶急、忐忑等等,随着徐子京的默默持守而渐渐消去,平和、舒畅、温暖、安定之感重归心灵,他的身心为之一松。

“这青铜葫芦果真如此厉害么?让我来试试它!”

旋即,徐子京想象起了《登岳阳楼》,却不料情况与外面的截然不同,他感到极度吃力,脑海中,画境无法形成。徐子京竭力支撑,好像愚公移山一般硬是将画境想象了出来,然而这个画境却是那么枯涩无生机,一切静止不动,好似死物,徐子京想将青铜葫芦引入画境,却是根本做不到。且那悲情也调动不出。

无奈,徐子京只能放弃。

“青铜葫芦果然非凡,竟有如此大的威压,我还是小觑了它!看来唯有在修为上有突破才行!”

三日时间很短,他必须赶紧突破修为。此时他意识到一个问题:按照《诗修大法》中说,“模拟诗息雷霆”在人体产生后,一部分化为诗腑,一部分转出体外,作护身武器,这是正常诗修者的情况。然而自己情况特殊,如今只有诗腑,而没有转出体外作为武器的诗息雷霆,那该怎么办呢?

徐子京想到了模拟诗息雷霆的产生。那是以人体为天地,靠感诗悟诗来引来诗息,当感诗悟诗足够多时,诗息就会极为丰富,而后在人体的虚空中汇聚,形成“模拟诗息雷霆”。

那么如果自己现在通过感诗悟诗,能否引来丰富的诗息呢?徐子京如是想。按照《诗修大法》所说,并非随意地感诗悟诗就能引来诗息大丰富,而是要“紧密地、不间断地”感悟数百首乃至上千首诗,这才能引来诗息大丰富,而后才可能生就“模拟诗息雷霆”,也仅仅是“可能”。

徐子京想,如今突破的点只能是“模拟诗息雷霆”了。当然,他也可以不要转出体外的诗息雷霆,而专心专意地在画境上下功夫,让画境更为唯美,使用“情感与意境”的手法更为超卓,往下一个境界————“运转”去突破,但这恐怕难如登天。

思虑已定,徐子京就开始感诗悟诗了。徐子京精力旺盛,兴致盎然,拣选了一些七言绝句,如《春夜洛城闻笛》,《望天门山》,《塞下曲》等,又拣选了一些七律,如《蜀相》,《登金陵凤凰台》等,还有其他一些………………

然而,当他想像到第二十首时,便出了问题。他已经完全熟悉自己的“套路”,已经机械化,变得毫无生机,这与艺术的本质是相悖的。而且他的精力也有所减耗,心中生出几丝烦躁来了。将诗形成画境是需要情感投入的,然而徐子京现在再也挤不出丝毫情感来了。

加之青铜葫芦自发的威压,想象画境更是有了阻力。

迫不得已,徐子京只能暂停。

“不行,《诗修大法》中已说明,必须要紧密的感诗悟诗方可,我不能中断!”

于是徐子京强迫自己继续感诗悟诗。

大诗皇朝伟大无伦,诗人众多,产生的诗作更是丰富华赡,据说有上亿首之多,虽不可能全部流传下来,但流传下来的也有上千万首。徐子京幼时极其爱诗,千方百计地找来了诗作,并且背下。所以他现在脑海中简直就是一个大“诗库”,有取之不竭的诗作。

为了不使想象机械化,徐子京每面对一首诗都会用拳头轰一下脑袋,以使打起精神,然后酝酿感情,全心全意投入想象。这使他疲累不堪。

“不行!”当连续想象了五十首诗作之后,徐子京断然言道,“有的诗作情感不够充沛,意境也不开阔,那些我应该放弃。情感与意境是武器,我应当找些情深意切,意境高旷的好诗歌,这样会事半功倍。”

徐子京便从脑海中搜检。《赠汪伦》,是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足以说明友情深厚,而且意境清新,独具一格。但诗作太短,只有四句,想象出来的画境定然不够深长辽阔,还不如我之前想的那些呢,所以这首不要了。

《过故人庄》,写的也是友情,而且农村的那种浑朴风气也描摹得十分深切,真实可感。但意境不够高远,显得有点低平,且其朋友之间的情感并未深刻表露,感人是可以,但却还不足以使人惊叹。所以这首也不要。

对了,有一首短小精悍,诗句不多却情感深刻而直击人心,意境高远,仿若连通九天九地,那便是《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人与来者,这是连通过去未来,是历史的纵横之深,是时间的悠远绵长。天与地,是空间的广阔无际。诗人将世间最深广的东西都写出来了,并且以轻简而沉重的笔墨来描绘,这非一般人能做到。

而在这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之下,一个渺小的人影慢慢显出,他心中悲怆,万分的悲怆,悲泪纵横,悲泪如雨。在这中广阔背景下的悲伤,尤显得浓重而痛切!

想着想着,徐子京呆住了,眼睛虽睁着却仿佛不存在,那是因为他把全部心力用于那个画境,又被画境所感,恐怕现在有人对着他的脖子一刀而下他也不会注意到。

太广大深沉的悲伤了,徐子京情不能已,哭了,慢慢地泪水增多,衣襟为之湿透。

“这就是真情实感,真正的悲情,还胜过《登岳阳楼》的悲情,哪怕我再疲累也会被沉浸进去,而现在我被《登幽州台歌》的悲情感染,流了一通泪水,疲累感也没有了!…………嗯?我的身体怎会如此燥热…………”

突然徐子京感到身体燥热,汗水滚滚而出,瞬间湿遍衣衫,额头眉间皆是汗珠。

“怎么回事?难道是起了作用了?雷霆属阳性,而且是大刚大阳,必是燠热无比的,定然是起作用了!我再接再厉!”

徐子京又加检索,寻找那些情感深沉,意境旷广的诗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没错,这首正是好诗作,我怎么忽略了它?

此乃杜太甫之作,诗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是一首长诗,乃诗圣杜太甫之作,讲述了他本人的悲惨生活,抒发了他的宏大而痛切的心愿,全诗长长漫漫,宛若诗圣的血泪蔓延而成,痛断肝肠!

尚未想象,画境未成,徐子京的心已经抽搐成一团了。他以前就不太敢读杜诗,因为他知这位诗人一世沉痛,满生伤痕,生怕自己禁制不住而泪流成河,肝肠寸断!

徐子京渐渐沉入思绪…………八月穷秋,天地阴郁,烈风怒号。呜呼一声,一阵烈风席卷,那座茅屋的茅草飞扬,秋风陆续卷来,茅草吹掉数重,飞洒四方,渡过江郊,有的挂上林梢,有的飘转而去,沉入塘坳。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