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道刻石立碑于泰山之巅。

凡参与者皆可署名其上。

不得不说,袁谭只是点了个火,而申屠蟠煽了个大风。

在这种气氛下,先是学官的众人躁动表现。

接着郭图、毛玠等人就无语起来。

我们是治中大夫啊,立法是我们的事啊。

你们学官的著书立说,名垂青史就算了,怎么这立法的名头也来抢。

于是,郭图和毛玠也顾不上矜持了,拉上督邮郭誕,从事孟达,争吵起来。

说是最多给学官几个荣誉的称号。

这样一来,首倡的申屠蟠和孔融怎么可能答应,他们学官人多势众,最喜欢论道讲宇宙。

人之道创立的事情,怎么可能不插手。

申屠蟠一挥手,祢衡、徐干等小将也围了上来。

回过味的孔融开起了狂喷模式:

“立法是你们治中的事没错,但这是立法么,这是立道,立的还是人之道!

人之道懂不懂?

那是人间运转的规则,宇宙洪荒,天地玄黄,岂是你们几个治中大夫能做的事情?

这是要海内大儒,经学博士才能做的事情。

谁是海内大儒,谁是经学博士,谁的学生遍布天下?”

申屠蟠趁着孔融说话的间隙,大声补充道:“不说我们学官,就是上计椽、司农、鼓吹署、义舍、将作府!

甚至各位太守、相国,都尉、校尉,将军,有好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都可以署名!”

孔融:“......”

他扭头就想喷队友申屠蟠,却被蔡邕给拉住了。

已经插不上嘴的袁谭:“......”

暗想人老精鬼老灵,还是申屠老爷子看的透彻。

知道排排坐分果果,谁都不能少的道理。

果不其然,这一呼喝,诸葛玄、张导、郭谌、郑益恩、孔顺、袁遗、辛毗等人也加入了撕扯的阵容。

王脩、邯郸商、曹嵩、辛评、高柔等人也不甘落后。

尤其辛评似是口才不太好,还把鲁肃推了出来。

那些校尉、都尉和将军们有心想说话,可张了张嘴,却是说不出什么道道。

一个个急的脸红耳赤,于是咋咋呼呼道:“某也要,某也要!”

人之道什么的,他们不太懂,但刻石立于泰山之巅,这个诱惑就足够大了。

张辽看向于禁:“泰山是某等打下来的!”

于禁登时反应过来,大喝道:“对呀,泰山是某等打下来的啊!”

......

只有上计椽的郭嘉等人还保持着冷静。

贾诩看到袁谭的目光,更是躬身一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

“听公子的啊!”

“是啊,听公子怎么说!”

争吵注定没有结果,问题注定还是落到袁谭这里。

当众人终于在几个主事者的安顿下冷静下来,看向袁谭的时候。

袁谭笑道:“署名这一块,在座的肯定都是要署名的。”

听到这句话,不少人顿时放下心来。

至于治中大夫郭图和毛玠还有些不爽。

但被袁谭一个眼神,郭图登时明白过来,想起了袁谭说过的一句话。

不忘初心!

我的初心是什么呢?

丞相啊!

于是郭图也软了......

郭图一软,郭誕立马噤声,孟达还没有及冠......

毛玠举目四顾,只能喟然长叹。

“人之道,当通俗易懂,让每个人都能看懂!”

袁谭见没有人反对,于是开始定调子。

他可不想搞个人之道之后,下面再衍生出几十个流派。

钻研人之道的解释,并抓住解释权。

这样人之道,就会像一些先贤之书那般,被人不断的曲解。

“唯公子之命是从!”

郭图带头躬身行礼,其他人也急忙跟上。

不过,有喊府君的,有喊将军的,有喊主公的,有喊袁青州的......

袁谭微笑点头,这就好么,他开始回忆起前世的一些知识,正要说话。

郭图忽地又喊了一声:“唯公子之命是从!”

众人相顾愕然,不过也有人反应比较快,尤其申屠蟠,他也跟着大喝了一声:“唯公子之命是从!”

他这一喊,就带上了学官众人。

他们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也知道跟着申屠蟠肯定不吃亏的道理。

于是跟着一起喊道:“唯公子之命是从!”

郭图第三次躬身行礼:“唯公子之命是从!”

这一次,明白不明白的,都跟着齐声:“唯公子之命是从!”

公子者,天下为公者也。袁公子为众生首倡人之道,当为众生之公,谦称“公子”,自此“公子”一词为袁讳谭公子所独有,他人必加姓矣。——《公子志》,华彦作,孔顺修。

袁谭体会到郭图的良苦用心,微微颔首,向众人还了一礼。

“人之道的创立,绝非是一两个人可以做到的。

这需要群策群立,由治中成立一个人道治中大夫院。

州牧府、将军府、治中大夫和学官各有六人在其中,州中各部主事在其中,并可提两个名额在其中,各郡国有四人在其中。

当然,只是个初步的架构。

至于人之道立,其他人也可以参与,并把意见汇聚。

最终泰山之巅的立碑,最起码,在场的人名单都要有。”

大致介绍完架构,袁谭开始根据后世的一些知识,对人之道进行阐述。

“我们青州子民,为完善人道运行之规则,建立一个大同之世,树立正义,保障青州子民的安宁,保障青州子民的权利和自由,并使我们自己及后代得以享受公平、正义和自由,特为青州立人之道。

第一条,青州人之道为大汉人之道,天下人之道,凡青州子民,当以此为己任。

第二条,礼敬大汉天子。

第三条,青州所封爵位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条,......”

......

人之道订立的事情,在袁谭的主持下,很快告以段落。

后续事宜由诸葛玄、张导、郭图、毛玠及申屠蟠、孔融、蔡邕等人牵头。

其实,事情的大头,很可能还是落到郭图头上......毕竟郭家世代治法,专业更对口。

而郭图也是最敬业的......

“当此盛事,要不要写一篇赋?”

“当然要写!”

“不是登泰山的时候写么?”

“登泰山的时候自然要写,现在也要写!”

“谁来写?”

“我来!”

“我来!”

“祢衡,你算老几!”

......

最后。

迎着众人的目光,袁谭心中无语,我不想做文抄公,你们为什么要逼我!

为什么!!

于是提趣÷阁:“圣人故地,青州新府,星分苍宿,地接岱宗,襟龙江而冠北海,控徐兖而引辽乐。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袁谭下孔融之塌。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