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髓震伤是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导致死亡,只是因为个体的差异,有些人会有恶心想吐的反应。

元槐用手抵着嘴,怕一忍不住全部吐出来。

赵崇光看出她的难受,吩咐下属买来一碗鲜豆浆。她半点无声响,他却察觉出几分不安,倒是比她哭闹更惹人心疼。

流质的食物适宜早期脑髓震伤食用。

回想起那颗死不瞑目的头颅,元槐一点胃口提不上来。她不想自己吓自己,至少目前那还是她的心理阴影。

她直接把豆浆推开:“不用了,我不想喝。”

“若难以下咽,朕可以喂你。”说罢,鲜豆浆被赵崇光大饮而尽。

元槐眼皮一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不会是要……嘴对嘴地喂吧?

未等她往后退去,就被他禁锢在怀里,还来不及反抗,嘴唇便被封得死死的。

元槐只觉得脑子里的某根弦,断了。这不合适吧?

不似冗长充满情欲的吻,甚至不能称作一个吻。她被迫张开了嘴,温热的液体送了进来。反应不及,她只好不断吞咽,直到最后一滴。

太变态了。

但这豆浆的味道,比她以往喝过的豆浆都要甜。

元槐终于被放开,咳嗽两下,豆浆顺着嘴角缓缓流下,顾不上脸面直接上手用袖子擦。

有时候真的不懂他的脑回路。

擦完她看了一眼赵崇光,含着几分警告,似是在说:再搞突然袭击,没你好果子吃。

偏偏她受了伤,那双柳叶眼,没什么威胁力。

赵崇光唇角微弯,好整以暇地欣赏着她的表情,姿态端正的站在软榻旁的椅子上坐下。

他拿起了水果刀,用不太熟练的动作,随意地削着果皮,红彤彤的果皮贴着她的手垂下来,然后慢悠悠地开口:“感到好些了吗?”

还有脸说。

头昏脑涨一股脑儿地冲了上来。

“好了。”元槐撇过头,生怕说的慢慢,他就会使出更变态的招数。

不一会儿,一个完整的苹果削完皮,干净饱满的果肉被切成小块,便装在果盘中放在了元槐的眼前。

赵崇光甚至贴心地准备了果叉。

她抬手叉了一个,费劲儿地放入口中咀嚼,口齿不清道:“那些女孩子呢?还有,华容郡主,和那两个异族女孩子……都还活着吧?”

元槐一手扶着床沿,脑子一时还没缓过来,心想着这脑髓震伤后劲可真大。

“都救下了。”见她这副忧心的傻样子,赵崇光缓下神情,眉峰轻动,“你可知,她们是匈奴人。”

提起匈奴二字,元槐想到老一辈人的话,塞外那些匈奴人,全是未开化的野人,茹毛饮血,生吞活剥,没有道德观念可言。

这种事情,光是想一想,就会觉得毛骨悚然。

她目光一凝,诚然说出了心中的疑虑:“匈奴人怎会在南陵境内?”

这也是赵崇光疑惑的点。

北方匈奴日益强大,不断侵略扩张,频繁侵扰南陵边境,肆意猖狂,冲突愈演愈烈。

可这回不一样,外祖父萧远山镇守边疆,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声息?

赵崇光靠在椅背上,眼神意味不明,话里多了几分认真:“应当是被拐卖至此。她会说汉话,就说明不是普通身份。”

元槐深吸一口气,事情愈发不简单,只觉嘴里的苹果都不甚甜了。

“人牙子的来路都查清了吗?”

赵崇光浓墨般的眼眸闪了闪。

也就只有她,敢和他这么说话。他并未感觉被冒犯到,反而有一种很平淡、很平常之感。

好像这样才显得他们更亲近些。

元槐昏迷期间,仅剩的两个活口全招了,赵崇光派人带着他俩伪装上山,进栖吾山的别庄,便令人着手查了。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不少东西。

“嗯,和三皇叔的老丈人有关。此人心术不正,搜刮各地女子,不仅是满足私欲,还发展出了一条黑色产业链。”

赵崇光没有说下去,元槐却很清楚后面的话。

灯下黑,拐卖良家妇女,供特殊癖好的权贵玩弄。

死老头都半截入土的人了还玩那么花。

阴影压来,一股力量立时钳住她的下巴,左右看了看,便见赵崇光垂目望她,“还是太瘦了,养胖点才好看。”

元槐远山眉微一蹙,毫不客气拂开他的手。

“此事关乎重大,牵扯甚广,若真要追究起来,说不定能将摄政王拉下马。”旋即,她面上清清淡淡,不露痕迹地转移了话题。

赵崇光先是一怔,而后轻叹一口气,凝神望她片刻,唇边尤含着笑意,却浮现出一副憾然神情来。

哪怕嘴都亲过了,再亲密的都做了,他们的关系却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两人却都心照不宣,仿佛存在看不见的隔阂,明明什么都没变,可又什么都变了。

元槐清楚赵崇光接下来的路。

半月后,赵崇光被母舅叛国投敌忙得焦头烂额,摄政王趁机逼他御驾亲征,双方交战中了埋伏被俘虏,差点娶了位匈奴公主,期间朝中无一人营救。

之后,在漠北苦苦熬过一年,招兵买马,纳士养贤,那时他身边只有她陪着。

胜利归来后不久,赵崇光扫除一切在夺权路上阻挡他的障碍。摄政王、萧太后、元贞、萧氏家族、摄政王势力及南陵的世家集团……

他一直在走上坡路,踏着无数人的尸骨,坚定不移地往上走,蜕变得更狠更稳,直至她再也看不透。

从一开始,他拉她入局,她就只看见他浮于表面的掠影,只知道他的一些片面的信息,即便睡在一个被窝里,却依然没法看不透他的内心。

而他根本就没打算让她看透,也不会毫无顾忌地,在一个外室面前敞开心扉。

回到紫宸殿,赵崇光当即修书一封,秘密让人探寻漠北萧家的动静。

那边即刻传来了消息。

——萧家内乱,玉门关失守,萧老将军最信任的义子叛国投敌,以及萧老将军不知所踪。

赵崇光眼底暗沉,涌动着辨不真实的意味。

显然,他不是第一个知道此事的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