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二期刊登出来后,因为有了前一期报纸的铺垫,不用多说有人主动都会买一份来看,这次各个书斋认购的报纸都抢着多要。

卖了报纸的人拿到后,先看头条关于朝政的新闻,没什么大事后,再看闲散的内容,这关于望京山的是许多人感兴趣的。

都想看看这望京山有多高,许多人看到那篇文章,之前没打算写的人一看那文章,都开始动趣÷阁参与反驳,因为寄信需要报纸的戳印,所以报纸的销量又涨了一截。

因为这个科学探讨问题,报纸的销量稳步上升,不过报纸刚开始一直是士大夫和官员来买,普通百姓对于报纸兴趣不大。

其实京城普通百姓里识字人数也不少,比如账房或者女眷都有一定比例识字的人,只是这类严肃内容有人不感兴趣。

直到第三期一则和离声明改变了这一现状,许多普通百姓比如女眷也会找京报来读,毕竟八卦新闻永远是最有吸引力的。

这次新闻的主角皇上的堂叔静王爷的女子启阳郡主和程国公府的世子程均平两人的婚姻说起,本来两人家世属于门当户对,在京城都是数的着的贵族。

成亲前关于两家联姻之事,京城百姓都传两人是佳偶天成,郎才女貌,反正什么话好听赞美啥。

成亲那天排场很是盛大,十里红妆八抬大轿,怎么盛大怎么来,一点不比公主出嫁的排场差。

偏偏婚姻可不是称斤论两就可以过下去,尤其双方家世都比较高时,双方性格也都比较强势不退让那种,这日子很难过下去,两人婚后经常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天天闹的家宅不宁。

这启阳郡主和程世子就是这样两人成亲没一个月,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总共成亲不到一年,两口子在一起的日子都不到一个月,这一年期间肯定没有子嗣。

程世子和郡主过不到一块,自然有女人迎合,这期间就有一个丫鬟上位怀了孕,这程家到了程平这一代属于单传,所以哪怕妾生子也想留下,打算等着这丫鬟生下孩子后抬个妾。

郡主哪里能受这个气,自己这成亲还没一年,就有庶子出生,干脆直接处罚了这个小妾,谁知小妾身子弱,动了胎气一尸两命挂了,这可惹了大事,双方更是相互争执起来。

眼看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双方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安静处理了也就行了,谁知这外面传言可不按照当事人的说法来。

尤其和离后对于女性传言更多,比如女方无出,善妒这类中伤郡主的话,老王爷可不干了,明明是国公府欺负自己的女儿,怎么外面全是说女儿不是的。..

老王爷直接闹到自己皇上面前,让皇上写一份圣旨和离书,这自古至今有下旨赐婚的,还没有这赐旨和离的,本来圣旨是权威的象征,若掺和家长里短实在有损权威。

皇上还怕这开了这个头,万一以后那个亲戚都为这事找自己下旨那怎么办。

因为两家的地位,皇上也不好都怪罪,比如程老国公是跟着先帝征兆沙场,出生入死的功臣,程国公跟建昭帝也是有深厚的交情,这启阳郡主又是皇上的堂妹,哪边处理不好都不好说。

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皇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正好这天许恒按照惯例给皇上讲书,皇上随口问许恒关于这种家务事有什么合适的解决办法。

许恒一听这个问题也为难了,皇上这是你家亲戚的麻烦事,你怎么能来问我,不过这话许恒也就心里想一想罢了,毕竟为君解忧也是臣子该做的事。

“回皇上,这个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这夫妻失和过不下去的也是常有的,和离也属于正常。

静王爷现在纠结的点无非是私下和离后,外面传言对启阳郡主的风评不好,所以想要一个明面的公告,告知世人这夫妻和离是双方的问题,不是单一方面。

微臣有一个解决办法,可以让启阳郡主和程世子双方在京报上刊登一篇和离声明,双方表明和离是双方自愿,无关其他就行”

皇上一听,这个办法不错,就让人传话特许双方在京报上刊登一则和离声明。

皇上顺便还让许恒来起草和离声明的内容,许恒一听这话,就想打自己嘴巴,让你多言给自己找事。

许恒绞尽脑汁想了想,就把自己前世看到的自称最美的一篇和离书模板拿了出来,双方一看声明没有大问题,措辞还挺优美,暗道不愧是状元,这文采确实可以,直接同意了发表出来。

这第三期的京报上就刊登出来这和离书的声明:

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

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ps:这个是网上搜来的,出处没找到。)

这和离书声明就是明明白白告诉世人,双方和离原因没有其他,只是性格不合,没有其他。

不过这个声明也让京城的老百姓过足了八卦的瘾,加上静王爷也提前散了点程平的谣言,这对于启阳郡主的不利言论少了一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