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女官试,依旧在观音殿。

郑归音在殿里不经意一转头,看到了大潘远远而来的身影。便知这是长公主差了心腹来盯着她了,这一回可没有赵慧儿。

几乎同一时间,郑大公子在报恩寺园林里偶然抬头,也看到了赵慧儿的身影,赵慧儿自作主张上了岸,从角门进了报恩寺。待得她近了,他诧异唤道:“慧儿娘子?”

“郑大公子——!?”她一惊抬头,才发现差点擦肩而过。

“对了,我问你一个事。”郑大公子张嘴就自来熟,“范夫人看中范家哪位娘子做傅九的正妻?”

“……”你妹妹比你客气多了。至少也要说说闲话吃吃茶。绝不会这样上来就问。赵慧儿没好气。郑大公子同样笑着道:“我唐突了。但眼下你是女官,我不好站这里和赵娘子多说话。所以问得急了。”

“小女没听范夫人说起这回事。”她拒绝告诉他。

“……不可能。你骗我。”郑锦文叹着。

赵慧儿哑然气得不轻。这对兄妹果然学是一样的。那天郑二娘子在她房中伸手捻起茶盖,像是要端茶啜饮又仅是把茶盖捻起又放下,她侧目含笑看着赵慧儿,仍是直接问:“范夫人看中的真正正妻是范家哪一位娘子?”

范夫人完全没拦着儿子去和郑家说亲,但她确实又为儿子安排了正妻。

到底没奈何。赵慧儿还是答了一句。

“小女也不知道。范家至少有三位娘子可以选。大公子查查就明白了。”

“多谢。””郑大公子摇头叹服着,“范夫人知道我二妹现在不可能答应亲事。但她不直接和傅九说。她叫傅九自己明白。比她去说上一百回都有用。”

她没有出声再回答。郑大公子也用不着和她议论这些,只扬了扬手作别,又回头道:“那翡翠你送了?”

“送了。”她知道是在说郑归音的那份礼物。

“清风阁里挺乱的。这是可以帮你保命。给了谁?”

“……小潘。”

“——!”郑大公子手中摇着的折扇一滞,眼神凝结。赵慧儿这一瞬间就看出来,果然是有贵人看中了小潘?她在宫中总是觉得老内人们似乎都更让着小潘。长公主和小潘也更亲近。虽说殿下更器重大潘。

“太上皇?还是皇上?”她连忙问。她急想知道到底是哪位贵人看中小潘?

郑大公子没料到这一问似乎过半晌才回过神来,看看她,他一脸遗憾:“听说她和长公主有隔帘花影之谊?”

这意思是女人不喜欢男人,女人间互相喜欢。

“……”她觉得向郑锦文打听这几句,她就是傻瓜。长公主明显是有喜欢的男子。不是傅映风也是别人做驸马。而小潘和吴襄的事谁又不知道?赵慧儿当即转身就走。

郑大公子只是笑着看着她的背影,不高不低地说了一句:

“你进宫,等陛下召你说话罢。陛下有国事召你,你才能进清风阁。其他的事你都不要管。这就是平安了。”

她停了脚步,也不回头,答了一句:“多谢大公子。”心中仿如春日柳絮飞过,她和郑锦文早有缘份相见,却终是没有相守相知的情份。

赵慧儿停了这一步,便去了,身后也没有郑锦文的声音再唤住她。她独自踏着花径,看着春花渐落,感觉到寺中夏风热暖,吹动她的耳畔发丝。那轻轻痒痒的感觉仿如冬日的飞雪沾落在她的面庞。她想着去年冬天京城下雪,也是住在这报恩寺里,郑锦文托了身边的婆子来问她:可愿嫁与他为妾?

——这话,是小看她赵慧儿了。

所以她婉拒了。

对郑锦文而言,她不配为正妻。

她想着心事,一步步走着,倒也没有什么恨意与伤心,郑二娘子身为养女,原本似乎是应该嫁与郑锦文这个养兄的。傅四老爷和范夫人闲话她没听到,但桂妈妈和柳空蝉私下里嘀咕,她却偶尔听闻了几句。

听说郑二娘子也是被郑锦文弃而不顾?这就是不中意,看不上这个养妹了。

郑二娘子会如何说?

难怪郑娘子时不时就给郑锦文脸色看,郑大公子只能一脸地忍耐装着是个好兄长。赵慧儿卟哧一声笑了。

活该。

赵慧儿胡思乱想时,脚下已经走到了观音殿,她突然听到了女官试的考场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仔细一听,郑娘子的声音传入耳中。

“非也——!”郑归音又在抢答了。

第二回女官试,傅映风照旧在窗外廊上立着。但听到她在殿内嚷着“非也非也”他就头痛。

归音这样的性子进宫很容易出岔子,他终于开始承认自己喜欢的娘子就爱搅风搅雨,但如今还没进宫呢,今天她就不能规矩一些?该笔答就老实写文章,该面试就安安静静地回答?

但郑归音完全不是这样想,遇上二皇子妃这样主考官什么题都敢出。谁敢按规矩答?她盯着试卷上的题,总怀疑是不是看错:

试论,真宗刘太后可谓英主?【论述题,真宗朝的刘皇后,她在皇帝死后做刘太后时,她是不是有作为的英明女主?】

郑归音目瞪口呆地看着这题,想着是退试还是直言批评这题太不妥当,哪一种更能保住全家平平安安?

然而这殿上的选女不只是她郑氏女一人,真正的才女姬娘子一抢答,就让她回过神来明白这完全是她想多了。才女姬娘子越众而出,第一个出言破题,说道:“刘太后无子,抚养仁宗为子。当是英主!”

看人家这反应,全殿的女试官和选女们,都是放下一颗心佩服地看着真才女。

多亏今日作不了主的延平郡韩夫人老谋深算,恐怕是看出二皇子妃出的这题出得不妙,便向王妃们奏请,让选女们先面答,先破题立论,以见高下。

大皇子庆王妃立时准了。

郑二娘子还在人堆里缩头缩脑,想退试避祸,姬娘子就已经破题立论。

“刘太后无子,抚养仁宗为子。当是英主!”

听听,她在说真宗和刘皇后吗?是在说真宗的刘皇后没儿子,收养仁宗皇帝为子,姬娘子是在说刘太后临朝称制十几年号称女主中兴的事吗?

当然不是。

姬娘子暗示的是,当朝太上皇无子,抚养官家为子。当是英主!这才是皇子妃出题与姬娘子破题的深意。

郑二娘子很羞愧。她真是太浅薄了。对,一定是这样没错!她想着,这绝不是二皇子妃太蠢了,什么刘太后可谓英主,二皇子妃出这题时,她就不怕别人怀疑二皇子要做东宫做皇帝?

她也不怕御史怀疑二皇子妃她自己将来要做皇后、做太后,做刘太后第二?

这些,完全是她郑归音想得太多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