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反省的人不仅是郑归音,观音殿上放着一架大屏风,屏风后坐着两位皇子妃。她们今日亲自来出题挑选王府女官。听得姬娘子如此绝妙的破题立论,连大皇子庆王妃都面露微笑,暗暗放心之后,大皇子妃也在疑惑自问:

难道是她自己学问浅薄,误会二皇子妃的出题深意?

今日出题时,分明是二皇子妃先谦让于她,让她先出。她便出了一题:

妇人不预外事。【妻子不应该插手家庭之外的事。】

二皇子妃是看过这一题后,也许是觉得太过浅显,不能试出女官们的才学,才出言在此句后添了一句:真宗刘太后可谓英主?

殿中出了这道题,殿外,因为郑家有手腕,转眼就有眼线把观音殿里的题目卖了出来。郑大公子手指捏着传出来的纸条,一看这题就摇头不已,他大步进到了狮驼院,坐下就和赵若愚打了招呼。今日赵公子是作为郑家的干儿子,和郑锦文一起来陪考看热闹的,郑锦文叹着告诉他:

二妹这回没戏了,家里得赶紧给她说个亲。

‘“怎么了?”赵若愚失笑起来,郑换文把那纸条在手中抖了抖,念出了这道题:

“妇人不预外事,真宗刘太后可谓英主?”【白话:妻子不应该干预家庭之外的事情。真宗的妻子刘太后临朝称制,她是不是有作为的人主?】

这两句加在一起才是这道题。

考场外,郑家的陪考亲友暗中讨论着试题。考场内,在观音殿屏风后,大皇子庆王妃脸色忐忑,心中仍是不安。她暗暗苦笑着。她思来想去,这后半句的试题涉及到了刘太后女主当朝临朝称制,这分明是不妥,一不小心传出去岂不是要惹出大事?

大皇子妃暗暗后悔,早知如此,她今年就不应该托殿中省里正经选女官,她自家听王府门客和亲朋旧友的推荐,私下里为爱子选一位启蒙女师就是了。

屏风旁,站着的黄衣老太监是庆王府的内侍陈仁礼,陈押班是王妃的心腹。年纪又大,识字断文都是懂的。他如今亦是后悔不已,暗想着这回可是作蜡了!这题怎么能出?

早知如此,他前几日何必向王妃进言,为了试探官家是不是有意立东宫,先在皇孙的启蒙女师的事情上试探?

如今惹出祸事了!

这本不是陈老押班的初心,实在是逼不得已。前阵子京城里的风声传得叫人不安。他思前想后才寻了机会,前阵子暗中向娘娘私下禀告:

“娘娘,这几天,奴婢听说新安郡张夫人已经进宫第三回了。”

“张夫人?张玉蛾?她是陛下的启蒙师。陛下待她自然是不一样。”庆王妃那时在王府内殿,她自己教三岁的爱子识字读书,本来没有在意此事。

“是,娘娘,奴婢想,陛下对启蒙师分外看重,想来东宫皇太孙的启蒙师,与普通皇孙的启蒙师当然是不一样的。娘娘何不试一试?”陈仁礼委婉暗示着。

庆王妃一惊,抬头看向陈太监,看着娘娘的脸色,应该是听进了这句进言。

陈仁礼记得,王妃当时是在内殿书房,她在书桌前和世子一起坐在交椅里,王妃摸着爱子的头,沉思一会儿后又隔窗望着王府外宅方向,大皇子一直没提起陛下立东宫之事。王妃是书香门第的贤女子,自成亲后一向夫唱妇随不问外事。便也贤德地从不向夫君提及立东宫。

但如今事情却渐渐逼到眼前。弟媳妇是恭王府里的二皇子妃,任谁做皇嫂都难。恭王妃近年来也生了一个皇子,时不时就在外面说她的儿子才是皇孙里的长孙,说长孙就应该是皇太孙。

大皇子府里的人,听了这话都不服。两位皇孙明明是同一年都是三岁,更何况庆王是兄长。恭王的儿子怎么能说是皇太孙?东宫还未立呢!

庆王妃握着爱子的小手,教着他握着竹斑细笔写出一个“天子”的“天”字,欢喜之余心中亦有不安之情,她与庆王夫妻恩爱,王爷做不做东宫。她亦是一心陪伴王爷。但王爷有没有想过膝下唯一嫡子的将来呢?

陈仁礼是王妃的心腹人,平常侍奉时早看出王妃的心思,便出了主意小声劝着:“娘娘,东宫之子才是皇太孙。这就是名份。娘娘不能退让。选王府女官时向陛下试探一二。这也不算是违了王爷的心意。”

庆王是宽厚不争的。庆王妃也愿意守静。但她牵着爱子回房,她从孩子衣箱里取出几件压箱底从没有穿过的婴儿小衣裳,心中总是酸涩,让王妃难过伤心的是:她本来育有两个儿子。

长子生下来半年就夭折了。这第二个儿子比恭王妃只小三个月。

无论如何,东宫之子才是皇太孙!她前几天便召了陈仁礼,暗暗吩咐道:

“你去请教王爷书房里的先生,请他大笔写一篇文章。”

如此这般,庆王妃才命人写了公文,往殿中省里递文知会,说清庆王府要选取三名王府女官。其中两名是皇孙的启蒙师,一名是王妃书房里的写字女官。

若是陛下御笔批了此事,再召了庆王有几句叮嘱。这自然是不一样的。庆王妃思前想后,也与陈押班反复商量过:

“我想,陛下圣聪既在,总不可能没听说过恭王妃说的那些话。也应该有意在皇孙里分清长幼之事。便是把皇孙们一视同仁也是好的。这就是圣心未定谁是东宫。”庆王妃自有自己的思量。

“是,奴婢正是此意。娘娘明断。这全是为了王爷和世子。”陈押班当然是大喜赞同的。

几天过去,王府女官试果然被陛下御笔批了,在报恩寺开试。

陈仁礼如今站在屏风边,本是觉得一切顺利。

陛下御笔批了让两位皇子和长公主府都一起选女官。皇孙们的启蒙师都是一家选两位,由殿中省一律择取,并没有分高下。这自然就让所谓“皇太孙”之言不攻自破。

万没料到恭王妃一出题,又挑出了更麻烦的祸事!

陈押班一眼扫过了殿上的选女们,人人都露出了不安之色。尤其那位初试第一名郑娘子,本得个难得美人儿,如今贼眉鼠眼缩头缩脑地恨不得马上要退选吧。

也难怪,这郑家听说是抄过一回家,哪里还敢惹这样的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